一副警衔见证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任富强 通讯员 郁发顺
清明将至,思亲尤切。近日,郭用明的妻子刘连英每天晚上都会独自坐在床头,手中捧着一个包装十分工整的木质储物盒,呆呆地看着储物盒里丈夫因堵截追捕嫌犯英勇牺牲时留下的遗物——一副藏蓝色三级警督警衔。
今年,是革命烈士、国家二级英模、郸城县公安局民警郭用明同志英勇牺牲的第16个年头。
一夜第七次出警 他倒在了血泊中
2006年11月3日3时27分,正在协助处理警情的郸城县公安局南关派出所副所长郭用明接110指令:“ 一个山东潍坊的特大抢劫犯罪团伙抢劫团伙正驾车向郸城县城逃窜,已连续强行闯过追捕刑警设置的两道关卡,请立即设卡堵截。”这是郭用明当天值班接到的第7个警情。
警令如山。郭用明迅速联系所长黄建良及其他民警,分乘两辆警车在县南环路运管所十字路口设卡 拦截,就在郭用明等刚设好卡点时,南面便传来汽车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声。一辆疾速行驶的红色面包车见到卡点以后,丝毫没有减速,就像疯了一样冲过卡点。随后,几名民警迅速鸣枪示警,但该车并未选择减速停车,而是继续加速北窜。
郭用明乘坐的警车紧跟在红色面包车后,在最后一个转弯处,红色面包车突然从后门朝警车扔下一根圆木,正在快速行驶的警车本能地往左一转,“砰——”的一声,警车撞到了位于交叉口拐角处的电线杆上,鲜血几乎染红了郭用明佩戴的警衔和警服……
在医院,经过全力抢救,同车的战友脱离了生命危险,而郭用明却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嫌疑车辆和嫌犯被紧追不舍的郸城公安成功抓捕。
年仅41岁的郭用明用鲜血写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生命筑就了一座“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 诚丰碑。
一副警衔传承 见证警魂永存
郭用明牺牲后,他警服上的警衔便被家人收藏了起来。他的儿子郭景琛少年时曾好奇地问过父亲, “爸爸,你肩头这个‘花’是什么呀?”父亲很认真地告诉他,这叫警衔,是国家给予人民警察的荣誉 。
时光飞逝,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时,郭景琛毅然决然地报考了河南警察学院。“父亲牺牲时我刚刚15岁,当时我对父亲的牺牲心中满满的都是怨恨,我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责任,让作为 一个儿子、一名丈夫、一位父亲的他能不顾生命的付出。但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我看到成千上万的群众在街头为父亲送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一刻,我暗暗发誓,也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昨日,面对记者采访,郭景琛笃定地说。
“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很严厉。他不苟言笑,常常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有时大半夜的接个电话就立刻出门了,一连几天不回家都是家常便饭。”如今的郭景琛已经从警营新兵蜕变为了刑侦先锋,也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生前的使命与担当。
2015年4月,郭景琛通过公开招警考试,进入了郸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工作。入警时的铮铮誓言,时刻回荡在郭景琛的脑海中。在工作中,郭景琛很拼,千里迢迢异抓捕、连续多天蹲守是家常便饭。转眼七个春秋,经过警营历练,他肩上的警衔变成了一杠两花,二级警司。
郭景琛表示,直到现在,他还能想起母亲刘连英第一次看到自己穿上警服泣不成声的样子,因为他心中明白,母亲想起了曾经一身警服的父亲。
“警衔是我和父亲之间的信物,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当双肩扛起警衔,就扛起了守护一方的责任。 ”郭景琛说。
郭景琛第一次出警,第一次看见血肉模糊的尸体,第一次参与破案,种种经历仍然历历在目。他时刻告诫自己,作为公安英烈的儿子,要敢于直面犯罪、勇当先锋,只有做到最好,才无愧于父亲的烈士称号,在郭景琛看来,这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向父亲致敬。
“同为人民警察,但父亲是就是我的榜样,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如今我的孩子也在成长,父亲怎样教导我的,我将继续教导我的孩子,我知道我的父亲是英雄,我也要成为以后我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从警不悔,警魂永筑,精神传承,初心不变!
人物介绍:郭用明,男,共产党员,汉族,生于1965年12月28日,大专文化,三级警督警衔,生前任郸城县公安局南关派出所副所长。2006年11月3日凌晨,郭用明同志和战友黄建良等人在驾车追捕抢劫犯罪嫌疑人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英勇牺牲,年仅41岁。2007年11月,郭用明同志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2007年12月,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