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镇王拱楼:乡村蝶变美如画 村史馆内寻乡愁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吴继峰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坐落在淮阳区新站镇东北角王拱楼村的自然风物。近年来,王拱楼村在区、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加强村庄美化和文化建设,让曾经破落泥泞的村庄焕然一新。
初入村子,在蝶变美如画的景色中,一幢青瓦白墙富有历史底蕴的老宅在青葱的树荫下显得格外宁静,仿佛一位诉说往事的安详长者,那便是王拱楼杨寨村史馆,据村民介绍:“老宅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宅子主人已搬入政府集中安置房内,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村委便将长期闲置的老宅租用并加以整合利用,改建成了村史馆。”
馆内文化氛围非常接地气,有整齐摆放的锄、耙、犁等农具,还陈列着算盘、煤油灯、织布机等老旧生活用品,件件都布满了过去人们生产生活的痕迹,体现着中原浓浓的农耕文化气息,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记忆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愁文化不禁涌上心头。
馆内的老物件一些是从村里“淘”来的,但更多来源于村民的积极自发捐献。村里已86岁高龄的李大娘,听说要建村史馆,主动把家里几十年的老纺车捐了出来,她说:“这个纺车俺家两代人都用过,放在这也能让后辈们看看过去的人是咋样生活的,现在村里的变化一天一个样,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好日子来之不易,到啥时候也不能忘了咱的根啊!”
天气晴朗的日子,村史馆文化广场演变成了村民们欢聚一堂的大舞台,中年人婀娜的广场舞姿,伴随着孩子们欢快的嬉戏打闹声,老人们围坐笑谈村史往事,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真是一派乡村田园好风光!
村史馆不仅记录着村庄的历史变迁,也是人们乡愁的具象载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有着对传承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展现乡风文明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是村庄乡村文化振兴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忆苦思甜,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魂!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