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宝
古城东昌文脉流长,堪称雄踞鲁西的文化名城,文人骚客自古繁盛,舞文弄墨者今也不乏。牛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牛老师原是一位中学教师,年轻时积下书法功底,退休后更是精钻细研,锲而不舍,于是他成为当地书法界的名士,上门求取墨宝者不少。牛老师的书法很有特点,他并不拘泥于临摹名句,而是把功夫下在题字创作上。为人题字时,牛老师并不是随便拣几个烂熟的诗词佳句不疼不痒地一写了之,而是动脑筋构思,意在写出属于自己的金句,因此所题字幅都很耐人寻味,有着深刻的教义在里边。不久前,牛老师的一件创意作品获了省级奖项。这件获奖作品名曰《装瓶子》,是漫画书法作品,画幅里是几帧简笔画和文字说明,第一帧是往瓶子里装入写着“人生观”的大石子,第二帧是往瓶子里装入写着“数理化”的小石子,第三帧是往瓶子里装入写着“衣食住行”的散沙粒,第四帧是往瓶子里装入写着“柴米油盐吃喝玩乐”的水分。还有一句话,写的是“人生的瓶子里要先装大的东西”。这件作品获奖后,牛老师的门槛快被求字者踏破了。
这一天,牛老师儿子的几个同学来了。他们当然是为字而来。牛老师当然也无法拒绝。
这天,大书案干脆被同学们摆在了宾馆大厅。大厅里红毯铺地,鲜花摆满。十点,牛老师被簇拥着来了。大厅顿时忙碌起来,几个人扶椅端几,开箱取物,捧笔铺纸。一阵忙过,但见徽墨宣纸端砚一一列齐。那毛笔更是不凡,自是东昌毛笔。这东昌毛笔可不简单,康熙帝用此题写“神光钟暎”匾额,邓中岳用此应试考中状元,多少名人雅士用过已不可胜数。不大工夫,弟子研磨已毕,众人屏息凝神,看牛老师拈管,下笔,走锋。颖毫落处,尖齐圆健,众人顿觉凛凛风生,波翻浪涌,仿佛这位白发老者有着撼山倾江的腕力。
第一幅是给儿子的一位作家同学,这人牛老师挺熟悉。牛老师有个习惯,先拿熟悉之人开刀,因此第一幅给这位作家,当然也有试试笔锋和抛砖祭旗的意思。与这位年轻作家略谈几句,牛老师浓墨饱蘸,大笔落下,顿见狼毫生烟,锋芒毕露,众目睽睽之下,“独”,一个大字已跃然纸上,题头,落款,钤章毕。一片唏嘘久久不息。多么契合作家身份啊,“独”,乃独辟蹊径,乃独具匠心,多好哇,作家就要这种卓尔不群的个性。
第二幅写给儿子的一位老板同学。这位年轻的老板开着厂子,纳税极多。众人瞪大眼睛盯着,暗忖:牛老师到底题啥呢?肯定不是“招财进宝”,肯定不是“日进斗金”。一笔一画,笔锋婉转,扶摇抟升,斗转星移,终于水落石出了,是“金声玉振”四个大字。真是绝极!一个开厂的,却落了个珠光宝气、钟磬可闻的题字意趣。众人不由啧啧连声。
最后,牛老师给一个年轻干部题字,这个干部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年纪轻轻手里却已经有了一些货真价实的权力。
牛老师慢慢铺纸,动作像蜗牛,这显然是在思考。牛老师提起笔来,又搁下,离案,缓缓踱步。“题啥哪?”众人只有猜测的份儿,一定不是“官运亨通”,一定不是“青云直上”,也不太可能是“大展宏图”“鹏程万里”……足足十分钟,牛老师回到案前,提笔,旋腕,下笔,小心翼翼,一气呵成,“同舟共济”,四字立就。牛老师拿起字幅端详着,两手慢慢合拢,缠绕,字幅被攥成个纸团,
然后丢进了垃圾桶。众人面面相觑,大气不出。许久,牛老师再次伏案,几笔下去,字幅又成,这次是三个字,“烹小鲜”。众人交头接耳,一阵颔首赞佩。牛老师却在轻轻摇头,犹豫一阵,又抓起字幅,撕了。牛老师吩咐收了书案。
翌日下午,牛老师终于完成了为儿子同学题写的最后一幅题字。那位年轻干部又来了。牛老师将题字郑重地送给了他。年轻干部展开一看,两眼顿时明亮起来,是“西风瘦马”四个大字……
【作者简介】王德新,现居青岛,供职于媒体。文学作品载《文艺报》《南腔北调》《山东文学》《牡丹》《野草》《大众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