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千亩玫瑰园开出“美丽经济”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赵千里 马治卫 通讯员 赵永昌
初夏五月,气候宜人、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5月22日上午,记者在商水县平店乡雒庄村千亩玫瑰园看到,田野里观赏玫瑰大棚和食用玫瑰片区交相辉映。一棚棚玫瑰品种多样、形态各异,红的、粉的、黄的、紫的、粉中带红的,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瓣初绽、有的花开正艳,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花农们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套袋、修剪、采摘、装运,一派繁忙景象、美好风光。
“我是项城市的,我们每年‘5·20’前后都来这里采摘鲜花,体验乡村田园生活。你看看,这些玫瑰花多漂亮,多么喜欢人。”“我是沈丘县的,今天也是慕名而来,看到各种玫瑰花争奇斗艳,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的风光太好了,真是美极了!”几位女游客拿着自拍杆和手机,一边忙着拍照录抖音,一边争相表达自己的心声。
平店乡是两千多年前的古“顿国”所在地,雒庄村位于平店乡最东部,原名叫“刘雒庄”,后来人们为了顺口,便舍去了其中的“刘”字。该村东与项城市南顿镇交界,“焦黄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雒庄、曹庄、金寨、周庄、陈庄、府君庙6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2300亩耕地。9年前,村里还与玫瑰花卉无缘,群众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收入十分微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兴。2013年,在云南昆明等地从事花卉经营销售数十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本的村民刘志国衣锦还乡。为了助力家乡经济发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和好友刘军停、刘运中、李新红、李向前、李东洋、赵富强、韩林、刘前山等联合流转土地600亩、建花卉大棚一百二十多座,先后注册了“国运”“万和园”“艺和园”等3个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为了“借力”发展,周口市区一商人又在雒庄村流转土地400亩,成立了“兴盛玫瑰种植合作社”,开始发展食用药用玫瑰。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坚持“特”“优”战略是发展的核心。为了推动雒庄玫瑰规模化、市场化、高效化发展,着力打造高质量新兴农业样本。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该乡连续举办了两届“玫瑰有约”“相亲大会”乡村游活动,有效提高了雒庄玫瑰花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 “赏花经济”进一步升温。除了进行宣传,还为雒庄玫瑰基地申报了省市县“精准扶贫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项目,逐渐赋予了“雒庄玫瑰”一个立体丰盈、底蕴厚重、鲜活生动的“前世今生”。
一朵玫瑰花带动一个产业链。随着规模扩大、影响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也实现了最大化。雒庄花卉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东洋介绍,雒庄村花卉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等模式,吸纳一百一十多户农户,种植“香槟”“红袖”“冷美人”“粉佳人”“戴安娜”等二十多个品种。平均亩产鲜切花10万枝,亩均效益2万-3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食用药用玫瑰亩产300—400公斤,亩产值达6000—8000元;玫瑰花卉基地吸纳300名固定工、临时工,每人月收入1500—200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七十多户得到了精准帮扶,如期脱贫致富。
“我们采摘一斤一块钱,多时一天能挣一百多,最少也能收入七十多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在村西南角刘军停新开发的二百多亩“丰花1号”食用玫瑰种植基地,村里留守妇女贺秀英、李秀英、邓素英、王美兰等正在采摘花蕾。“我们已经着手开发加工玫瑰花茶、玫瑰酱,有条件了还要做玫瑰精油、玫瑰酒,力争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大户刘军停信心十足。“村里有新产业、田野有了新风景、农民有了新身份、家庭有了新收入,这应该就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最初模样。”谈起玫瑰,村党支部书记刘国珍满脸笑意。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绿色生态低碳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为了打造农业新亮点、建设美丽乡村,我们坚持以花为媒,合理延伸产业链,带动了乡村旅游关联产业兴旺发展。”平店乡党委书记段文海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围绕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把玫瑰花卉作为芳香产业、美丽经济做强做优做大,让乡村田园更美丽、让农民更富裕、让社会更和谐……”③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