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艾灸正当时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刘伟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正如歌谣中所唱“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其中,艾草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属性辛温,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芳香通窍的功效。
如何借助艾灸达到驱寒祛湿,温通经络,振奋阳气的作用呢?周口市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邵氏针灸流派主要传承人、周口市青年科技专家刘俊宏接受了记者采访,从艾叶的药用价值、功效及艾灸的作用上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
刘俊宏说,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之性,又名冰台、艾嵩、医草等是我们祖先认识和使用最早的植物。这种平凡的植物在中国的医药史、民俗史、文化史上都有重大的价值。《离骚》中说艾:“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孟子》中说艾:“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其在民俗应用上也十分普及,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的习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明插柳,端午挂艾”的风俗,端午节到来之时,老百姓在自家门窗上挂上艾叶用来“辟邪”“祛毒气”,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早已深入人心。
《本草纲目》里记载艾叶的功能,其第一功能为“灸百病”,并对艾叶的植物形态有详细的描述,对前人论述的艾叶性寒和艾叶有毒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指正,并附用艾叶治病的单验方多达50个,是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本草专著。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艾叶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支原体及衣原体、镇痛、抗炎、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抗肿瘤、护肝利胆、抗肝纤维化、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抗溃疡等作用,从而使艾叶的应用范围在传统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并为艾叶的扩展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
端午之时是夏季之初,天气开始闷热,多雨,此时虽未进暑伏,却让人感到身体倦怠、情绪烦躁、甚至出现湿疹等症,此时借助艾灸可达到驱寒祛湿,温通经络,振奋阳气的作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对养生保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调经止痛。艾作为妇科要药,用艾灸治疗妇女寒凝血滞、经血瘀阻、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其效尤佳。
2.舒筋通络,祛湿除痹。湿阻经络会导致筋络不通,久湿成痹。用艾温灸,能通筋络、活血脉,使湿祛而筋通痹除。
3.化瘀散结,疗伤消肿。艾灸有辛散温通之性,畅通腠理,引瘀血外发,起到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作用,对各种瘀血肿痛有特效。
4.行气导滞,活血消癥。人体因寒湿中阻而致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雍塞。艾灸能疏理气机、消导气滞,达到活血消癥之功。
5.托毒生肌,强健筋骨。中老年人常有气血衰虚,而致筋脉失养、筋骨伤损。艾灸能托里透毒、续筋接骨,达到治病求本之效。
6.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年老体弱者往往会阳气不足,中阳下陷。艾灸可推动气血运行,使中气不足者补之、中阳下陷者升之,用于治疗人体脏器下垂。
7.温肾补气,壮阳固本。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则折寿,阳衰则阴盛,阴盛则寒湿之邪侵之。艾灸能温补元阳,扶阳固本,临床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症。
8.调和阴阳,调养气血。虽然艾灸以温阳助阳见长,但艾灸尚能在阳中求阴,达到阴平阳秘,恢复人体之阴阳平衡,使气血生化之源得到充盈。
9.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艾灸能更好地激发人体的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达到未病先防、无病强身、抗衰延寿的目的。
10.烟熏温灸,防瘟治疫。在历史上,艾灸在防治瘟疫中的作用被历代医家所青睐。
在古代艾灸作为防疫措施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艾条点燃用烟进行空气消毒防疫;二是通过灸强壮穴位增强人体免疫力,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同时辨证施灸治疗已感疫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