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精神,传承周口文化(大学生组)
展思圆
一座文化深厚的古城,养育一方人。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到处弥漫着革命先辈们的气息;这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红色遗址不计其数。周口,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革命烽火,燎原豫东。在悠久历史的影响下,孕育出一个个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故事。它们串联起了有关民主、自由、爱国的记忆,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进方向。
重温革命岁月,走进河南省首批红色教育基地“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吉鸿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895年,吉鸿昌出生在周口扶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骨子里就透出一股韧劲。这是对中华民族执着的爱,这是对中国人民的责任。18岁时便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他雷厉风行,骁勇善战,从普通士兵升至军长仅用了10余年时间。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1931年,吉鸿昌因矢志抗日、拒绝打内战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实业”。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立即赶回中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共产主义战士,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1933年5月26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同年6月,吉鸿昌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征,所向披靡。10月,吉鸿昌所率同盟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面对敌人无情的迫害,他大义凛然,义正词严:“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了无数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人们。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民族英雄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就义诗。他的爱国热情感染着每一位中国人,指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进方向。
在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时,聂荣臻为其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将永垂不朽!”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吉鸿昌用他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使命,照耀了中国。当国家召唤我的时候,我必须挺身而出!这是每一位中国青年应有的担当。英雄已逝,精神尚存。这正是周口红色文化的内涵所在,是周口文化活的灵魂。
观红色遗址,品历史风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你前行!我在最美周口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