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让 “非遗”之路更宽广——记河南省诚信商户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
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位于川汇区七一路西段挂面庄。从2014年5月苗桂芳女士建立起这间作坊到现在,经营场地从当初的六十多平方米扩充至现在的300平方米,制作人员从只有她一个人到女儿姚芳雨加入,再到招收学徒,“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由于制作精良、营养丰富、绿色健康,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打开知名度。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诚信经营始终是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的宗旨,这里贯穿着手艺人的工匠精神,以及对良心、传统、品质的尊重。
尊重良心 不用任何添加剂
在周口,手工挂面也称作“月子面”,给产妇送挂面是本地习俗。虽然原材料只有面粉、盐和水,但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工艺繁杂,一批面需要12道大工序,48道小工序,要14~16个小时才能完成。制作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所以成品面色微黄,是小麦本色,表面粗糙有颗粒感,有纹路,根根不同,面径直中空,横截面有细小孔,最易煮熟。手工空心挂面口感软糯好消化,食用人群多为孕产妇、孩子和老年人,为了顾客健康、食品安全,为了“月子面”这个称号不辜负其心意,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秉承良心,从来不为省力动过歪脑筋,坚持无添加制作,不负周口人民对“好挂面”的信任。
尊重传统 不让次品流市场
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起源于山西洪洞县人,祖先苗金斗于清朝末年开始学习空心挂面制作技艺。民国初期,因家乡发生灾荒,苗金斗的儿子苗记堂逃荒至河南周口并落户当地,以制作空心挂面为生,并带动当地许多村民学习制作该项技艺。后八路军路过此地,见家家户户檐下挂着面,称呼此地为“挂面庄”。因制作挂面辛苦,挂面庄至今流传两句话:有男不做挂面匠,有女不嫁挂面郎;吃面三分钟,做面两个工。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手艺濒临失传,目前仅第五代传承人苗桂芳和其女儿姚芳雨在继续制作手工空心挂面。经百年心手相传,在对传统的尊重上,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为了奉献出最地道的“非遗”产品,严把每一道制作关卡,严守传承标准,对不达标产品不惜自担成本,从头来做。
今年刚刚入秋,一批300余斤的手工挂面在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等待包装。在试吃环节,姚芳雨发现味道不对,复盘后发现是因为收面时机没把握好导致品质变差。其实这批面不是不能吃,只是口感达不到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的标准,与母亲商量后,姚芳雨还是决定重新做。又耗时两天,新的一批高标准挂面终于做出,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本着“自己不能骗自己”这样朴素的价值观,体现着对传统手艺的匠心和代代传承的尊重。
尊重品质 不惜代价为信誉
现代社会人们口味精细,对食品品质要求高,而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的产品由于手工制作、天然晾晒,面的粗细自然形成不受控制,表面会凸起些面粉颗粒,导致初次购买的顾客会反映挂面粗度不够,或者不够光滑。对此,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深知这是传统手艺失传已久顾客不了解所致,为了品牌信誉、为了“非遗”推广,苗桂芳和姚芳雨会给反映“问题”的顾客免费赠送尽量接近他们要求的产品。做挂面耗费精力、利润稀薄,母女俩还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大搞赠送,街坊四邻都说他们“傻”,可诚信经营不会被辜负,渐渐地,顾客们了解了手工挂面的制作过程,了解了“非遗”制作的不易,成为“老顾客”的他们化为“自来水”,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非遗”,只因苗桂芳、姚芳雨对品质尊重,博得了顾客的心。
2022年2月,第六代传承人姚芳雨荣获“2021河南非遗年度人物”称号。2022年3月,太康县发生新冠肺炎疫情。4月初,姚芳雨与母亲商量后,捐赠了五千多袋手工挂面支援太康县抗击疫情一线。5月份,姚芳雨荣获“周口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诚信经营,不忘来路。在发挥非遗作用、促进就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在助力“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建设的过程中,苗桂芳手工空心挂面作坊秉承一颗初心坚定往前走,为“重义守信、崇德向善,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开拓创新、务实重干”的周口精神增添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