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共赴美好未来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任富强 通讯员 常润泽
“瞧,当年刘邓大军就是在那儿渡过沙河的。”立冬时节,站在周口市淮阳区新站镇郑埠口行政村村委门口,顺着该村支部书记郑敏华手指的地方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宏大的水上建筑,朝上方看去建筑顶上七个烫金大字:郑埠口航运枢纽。
“前些年沙颍河断航,新站作为豫东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发展上受很大的限制和影响,2019年,根据国家规划在当年刘邓大军渡河的遗址附近投资修建了这个船闸。现在沙颍河上货船源源不断,农闲时人们在两岸驻足观看,成为沙颍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郑敏华继续说。
1947年8月,刘邓大军一路南下准备从郑埠口渡河,当时正值汛期,大雨、暴雨接连不断,加大了渡河的难度。听村里老人讲,解放军是半夜来的,纪律很严,战士们都不进老百姓的家,就睡在河堤的硬土上,还帮助乡亲们扫地、挑水。为了协助人民军队渡河,新站的乡亲们积极贡献渡船、绳索、粮食等物资,当地的党组织也同时组织了数百人的支援队伍,在郑埠口帮助刘邓大军渡过沙颍河。
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与对岸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阻挠,在乡亲们的无私帮助下,刘邓大军最终渡过了沙河,将尾随的20万敌军远远地抛在背后,兵锋直指大别山,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将大军在黄泛区与沙河之间歼灭的美梦,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正是在革命年代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的保卫下,这片土地才得以重获新生。当年刘邓大军渡河通过的郑埠口村,现今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村内建起了廉政文化广场,绿树婆娑、亭台耸立,村民们在河岸边迎着和煦的清风乐滋滋地聊着家常,恰似一幅“乡村振兴正当时,农民丰收乐其中”的美丽乡村景象。
追忆刘邓大军勇渡沙河,铭记历史共赴美好未来。如今的豫东名镇新站日新月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重要的航运枢纽,辖区内东有高铁淮阳南站联通长三角经济圈,南有沙颍河黄金航道作为豫货水运通往国际的唯一通道,沿着沙颍河生态观光带新建了“新站印象”特色驿站。郑埠口村东头,一座专为高铁站新修的106国道公路大桥横架南北、穿河而过,与对岸的项城市相连,明年即可通车,届时“水、铁、公、空”联运、畅通无阻。
先烈英明千古,凛然浩气万载!站在这片见证当年历史的热土上,望着远去的沙河水,淮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新站镇党委书记王晖表示,将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清心正道,守好政治安全底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将新站镇打造成为周口市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上的桥头堡!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