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之治 创幸福新城 ——我市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之三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瑞才
城市环境风景如画,文明礼让蔚然成风,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如今,徜徉在周口市中心城区,公园里、道路旁,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整洁干净,赏心悦目;公共场所,人人谈吐文雅,举止文明……自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 我市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全民创建”的工作理念,按照“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群众参与”的创建原则,着眼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加强公民教育和公共管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一词仿佛是一块磁石,深深吸引全市每个人崇德向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创建为民 文明持续“保鲜”
2022年,围绕市容环境、城市缆线、交通秩序、小巷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城乡接合部环境、乡村风貌等,我市推进“十大提升行动”,从面上覆盖到精雕细琢转变,补齐创建工作短板弱项。聚焦市容环境,着眼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建中,中心城区各区先后购置环卫清洗清扫作业机械车辆,坚持“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环卫工作新模式,实施环卫一体化服务,建立生活垃圾限时清理、“门前三包、门内达标”、机动保洁等制度,高标准、严考核,确保城市环境卫生达到“双十”标准(即每平方米地面浮尘不超过10克,地面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实现清扫保洁全域覆盖,机械化作业和水洗机扫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
聚焦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包括公共设施完好率,消防设施完备率,地面车辆划线停放率,“牛皮癣”清除率,宣传橱窗、公益广告、15分钟生活圈告示牌等宣传阵地设置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率,垃圾桶分类设置、完好率。通过全面打通“毛细血管”,唤醒消失的老街记忆、韵味,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颜值,让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无主楼院重新焕发了活力,让曾经的城市管理“堵点痛点”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支点”。
聚焦城市缆线,全面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凌空架设、私拉乱接、有碍观瞻的飞线,对未来线路加强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统一标准、严格管理,完善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线缆规范入地。中心城区1000多个老旧小区和遍布老城区的数百条小巷胡同,经过提升改造从短板变成创建亮点,成为文明城市最美的注脚。
聚焦乡村风貌,治理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深入开展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村庄面上清洁向“五美庭院”拓展。持续创建、持续优化环境也给三川大地、城乡上下带来的丰厚的回报,城乡面貌、市容秩序、人居环境、生活品质得到全面提升,背街小巷治理实现常态常新,中心城区顺利迈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和谐共建 幸福可触可感
城市道路通则血脉通,血脉通则民心通,民心通则正气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多个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新建扩建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便民市场、城区智慧停车场等,持续在中心城区实施拓宽、改扩建等工程,新建庆丰东路、中原大道、北环城路等31条道路,提升改造文昌大道、交通大道、开元大道、太昊东路, 城市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率达98%,城区路网框架全面贯通,市民生活环境更宜居、更便捷。严格按照“放管服”改革工作有关要求,树立“小窗口,大责任”意识,广泛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窗口行业服务人员文明素质,打造文明服务窗口品牌,提高服务质量。
一条条城市干道纵横交错,一幢幢商住楼宇鳞次栉比,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公园广场花团锦簇。夜幕降临,引黄调蓄湖畔游人如织,沙颍河畔美景与周边小区内的灯火交相辉映;华灯初上,沙颍河湿地公园两岸流光溢彩、如诗如歌,湖河游园与城市相辅相成、融合发展……一桩桩民生实事、一个个惠民举措,让文明生根成长,让幸福可触可感。如今,行走在城市其间,每一个小区、每一条街巷、每一家店铺,都越来越精致,处处透露着文明的气息,散发出和谐的味道。
城乡统筹 港城新风拂面
美丽宽阔的广场、整洁漂亮的房舍、成排成行的绿树、笑靥如花的群众……走进中心城区城乡接合部及周边乡镇村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水清、村净、景美的绚丽画卷。乘着文明创建东风,我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为载体,深化全域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文明乡村”提升改造行动,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着力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乡镇村相继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精心开展惠民志愿服务活动。各级各部门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新时代新农村文明风尚逐渐形成。乡镇集中开展农村“六改”“四清”“四禁烧”专项行动,全面实施房前屋后等“四旁”绿化,加大美化、亮化力度。 通过城乡共建共享,文明新风浸润乡野。
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我市持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积极通过道德培育、典型带动等方式,树立引领文明发展的风向标,不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充分利用文化广场、社区楼院宣传栏等阵地,围绕绿色环保、健康生活、文明行为、共筑新风等方面,制作了一批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公益广告,并在新媒体平台和各类LED显示屏展播,营造出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宣传横幅和文明创建公益广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深入开展“道德文明使者”“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及学习宣传和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评选创建活动,综合运用宣讲报告、微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广泛宣传模范人物等先进典型的鲜活事迹,广泛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已渗透到每名群众、每个学生心灵深处。
几年来,三川大地从上到下,从干部到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的历程和实践,生动诠释了“众志成城”的新时代内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以上率下,强力推进;各级领导分片包抓,联点共建,指导、帮助、督促其对标找差、补短补缺、全面达标;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交警,到寒风中坚守岗位的志愿者;从第一缕阳光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到霓虹灯下劝说占道摊主文明经营的城管队员;从24小时不关机以社区为家的居委会主任,到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小区居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理念早已成为全市群众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共识,全民参与创建的热情与日俱增,“文明共创,和谐共建,全民共享”已蔚然成风。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2023年,我市将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以创成“全国文明城”为坚定追求,拼搏奋进争上游,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攀升。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