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泰:开国英雄 周口荣耀(下)
□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十八军筑路部队发扬“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革命英雄主义,在世界屋脊上架设通往北京的金桥。
离休前,丁永泰任四川省军区万县军分区司令员。
1950年3月4日至7日,十八军在四川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誓师大会。
核心阅读
1942年,太康聚台岗, 17岁的丁永泰,为了逃婚,参加新四军。
1950年,北京, 第一届全国战斗英模大会, 350名英雄代表汇聚一堂,接受共和国最高荣誉,被称为“开国英雄”。丁永泰是其中之一。
8年时光,从懵懂少年到开国英雄,丁永泰有着怎么的传奇故事和艰辛历程?
1950年后,丁永泰又听从祖国召唤,随十八军进军西藏,参加西藏平叛,建功祖国边疆。
如今,丁永泰早已离我们而去,但在周口人民红色记忆里,不能没有这位开国英雄。一年多来,周口日报《周口红色记忆》采访组多方收集、采访丁永泰事迹,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
侦察奇袭 取胜敌营
淮海战役后的1949年初,豫皖苏军区投入组建野战军的工作。2月,在河南省鹿邑县吴台庙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十八军,张国华任军长,谭冠三任政委,辖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三个师,隶属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改编为十八军五十三师,金绍山任师长,王其梅任政委,丁永泰任师侦察连连长。
7月,我军五十三师突破敌赣江防线后,和从吉安溃退后据守遂川、泰和之间的敌二十三军对峙着。丁永泰带着13个同志到敌前方侦察了解敌军布防情况。
泰和东南不远的地方是两条公路的岔口,路东侧的一个村子里,敌人的一营正在吃饭,岔路口只放一个岗哨。丁永泰决定奇袭这股敌人,他们先干掉了岗哨,然后集中火力向村子里扫去。敌人正在吃饭,弄不清原由,马上炸了窝,乱窜起来。在这混乱的情况下,丁永泰等人抓了两个俘虏,经审问得知敌军部就驻在南边一个村子里。丁永泰带俘虏顺原路返回,途经大塘下村,突然听到前方有脚步声,断定是敌人,做好了战斗准备。
敌人也发现了他们,但由于天黑,看不清装束,就呜呜地吹起竹筒和他们联络,说自己是三营八连。机敏的丁永泰摆出个官架子命令道:“你们过来一个人。”敌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警戒圈里,会出现解放军。一个尖兵班长驯服地过来了,丁永泰上去用枪顶住他,不准他喊,随即果断地命令部队迅速形成了伏击圈。敌尖兵班长一看自己不知不觉做了俘虏,只好唯命是从。丁永泰命令:“快吹竹筒叫他们都上来。”尖兵班长吹响了竹筒,果然,敌兵顺顺当当开进了我们的伏击圈。就听一声“打!”一阵激烈的枪声,敌人被打蒙了,只短短五分钟,除了打死的外,全部缴枪成了俘虏。
此次战斗歼敌20人,俘敌40人,缴获机枪一挺、小炮一门,步枪23支,我军只伤亡一人。
押着这么多俘虏在敌占区行进,也是一件麻烦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为了不过早暴露我军实力,丁永泰故意大声地给身边的战友说:“通信员,传我的命令,叫一连、二连保持距离,随后跟进。”“是,营长。”机灵的通讯员假戏真做,跑步离开,去转告他人。
天亮时,丁永泰押着40多个俘虏回到部队。直到这时,敌人才发觉昨晚偷袭他们的只有十多人,大呼上当,但为时已晚。
转战西南 勇擒匪首
十八军组建后,在“三大战役”胜利鼓舞下,经过整编、训练和政治动员,战士们情绪高,斗志旺。战士们高喊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于1949年3月11日告别豫皖苏地区的父老乡亲,向南进军。4至5月间,全军参加渡江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进行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并由湘西入黔,而后北上四川,参加成都战役。
成都战役后,五十三师进驻四川西部的眉山、名山一带剿匪。国民党在成都解放前夕,潜伏大批特务。他们与地主恶霸、国民党散兵游勇勾结,形成较大的势力。当时,在川西一带,还有20多股土匪。盘踞在名山一带的黎匪,是其中较大的一股。匪首黎胜魁,原在国民党军队里混过,生性凶残。此股土匪残杀革命干部,伏击零星人员,气焰嚣张。
为巩固地方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师首长决定由丁永泰率侦察人员,深入四川雅安山区的蒙顶山歼匪。丁永泰认真研究了蒙顶山一带的情况和黎匪活动特点,制订了以埋伏、袭击为战术手段的行动方案。
他带着30多人组成的小分队,到达蒙顶山一带后,白天深入村舍做群众工作,夜晚在土匪可能出没的必经之路设伏或摸进山中搜寻。然而,土匪化整为零,加之耳目众多,丁永泰等人的行动一次次扑空。
一天夜里,丁永泰率侦察人员路经一村舍时,突然听到屋子里传来阵阵呻吟声和哭泣声。一位老大娘坐在地上不停地哭喊,旁边床上一位年轻人浑身是血。原来,十几分钟前,村庄遭土匪洗劫。因大娘的儿子拒绝当土匪,被暴打一顿。丁永泰了解情况后,判断这正是他们要寻找的黎匪,得知其逃往蒙顶山方向后,立即跟踪追击。
大家一路急行军,来到蒙顶山下,发现西北山腰下有一处亮光闪烁。房门前,有人持枪警戒。屋内传出赌博的吵闹声。再仔细听土匪的称呼,丁永泰判断匪首黎胜魁正在屋内。
丁永泰迅速将人员分为两组朝目标摸去。悄悄解决岗哨后,丁永泰带的一组踢门而入,土匪们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就全被活捉了。罪大恶极的匪首黎胜魁束手就擒。
剿匪结束,消息不胫而走。藏匿在这一带的土匪纷纷主动投降,社会秩序迅速稳定。
蒙顶山剿匪有功,不久,上级又给丁永泰记二等功。
进军西藏 戍边卫疆
1950年初,十八军领受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光荣任务。从此,丁永泰随十八军来到了青藏高原。
十八军是当年新四军在豫皖苏地区成长起来的一支英雄部队,组成人员基本是豫皖苏地区的子弟兵。豫皖苏地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根据地。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有了我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和革命武装。抗日战争开始后,英勇不屈的豫皖苏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到达豫皖苏区后,发动当地人民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这里成为敌人望而生畏的战场。
十八军进藏,为后来担负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成立西藏军区和武警(公安)西藏总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西藏是政教合一的领主庄园制封建农奴社会,农奴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翻身得解放也是广大农奴的心声。
进军西藏,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西藏上层反动集团也对进军西藏的解放军采取困饿政策,妄图把解放军饿走。尽管如此,毛主席仍然指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和战士们一样,丁永泰等指战员只能靠挖野菜、捕鱼、挖地老鼠维持生活。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交通极为不便。为此,毛主席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
十八军是进军西藏、建设西藏的主力军。其中,丁永泰所在的五十三师,担负了修筑康藏公路的艰巨任务。在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部队喊出“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迈口号,让公路向拉萨不断延伸。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把公路修到西藏……”在优美的旋律中,有多少人把青春永久留在青藏高原。据记载,修筑康藏公路,丁永泰所在的五十三师继承新四军铁军光荣传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历时3年,修路面462公里,架桥80座,修涵洞513个……
丁永泰和他的战友们,把从周口走出的十八军的光荣传统带到了世界之巅。在一代代官兵长期建设西藏的过程中,进藏部队坚守高原、甘于奉献,用热血和青春铸就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丁永泰能武亦能文。在进入西藏后,照相机在国内尚未普及。1951年7月开始,各路部队向西藏和平进军。为了能够保存影像资料,随着十八军进藏了一批摄影人员,其中就有丁永泰。丁永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拍摄西藏相关题材的汉族摄影人员之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丁永泰的青春在青藏高原燃烧,绽放出雪莲花一样的芬芳。
临危受命 西藏平叛
承载着十八军将士的光荣使命,丁永泰出席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后,战斗在西藏边防。
1950年12月,中央决定组建西藏军区,归西南军区领导。1952年3月,十八军改为西藏军区,十八军番号撤销。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丁永泰调任西藏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这期间,他曾担任护送达赖喇嘛出访印度的工作。陈明义将军担任护送领导,丁永泰具体负责安全保卫。他们从拉萨出发,一直把达赖喇嘛一行护送到喜马拉雅山的乃堆拉山口,出色地完成了护送任务。
然而,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国外反动势力煽动下,公然武装叛乱,西藏局势迅速紧张。此时,正在北京公安学院学习的丁永泰接到紧急命令,要求他迅速赶回西藏参加平叛战斗,同时出任一五七团副团长。没有任何犹豫,丁永泰很快赶回西藏,率部队发起围歼唐古拉山叛军的战斗。
这股叛军非常嚣张。他们受到在美国训练的空投特务操控,装备有空投的美式武器,总司令是罗卡兹尔。战斗开始后,丁永泰率一个先头营,经过两天急行军到达作战地区。当天下午,西南方向传来枪炮声,他立即指挥部队火速赶往战场,和正在阻击敌人的兄弟部队会合。面对敌人猖狂的进攻,丁永泰组织部队发起猛烈反击。敌退缩到山上,企图占据有利地形顽抗。
兵贵神速。第二天,丁永泰率部队对叛军形成包围。次日凌晨,在夜色掩护下,他率部队悄悄摸到敌人阵地前沿。天色微明时分,部队前方百米处有人影晃动,丁永泰举起望远镜一看,发现十几个敌人围在一块大岩石前比划着什么。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丁永泰立即判断这伙人中必有匪首。他立即召集几名机枪手,让他们一一拿着望远镜看清目标,然后一声令下,几挺机枪一齐开火打得这伙敌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部队发起总攻,叛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大部分做了俘虏,丁永泰率领的营就俘虏200多名叛军。
不过,在成群的俘虏中,丁永泰却没有发现匪首罗卡兹尔。难道这个狡猾的家伙逃跑了?审问俘虏得知,匪首罗卡兹尔早晨在布置作战方案时被打伤,混在被俘的人群当中。然而,这时候,这部分俘虏已被送出几十公里外。丁永泰立即命令一个骑兵排追去,从俘虏中找出了这个罪大恶极的匪首。
以平叛为标志,青藏高原迅速掀起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的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过程中,有无数像丁永泰一样的解放军指战员,离开家乡,长期戍边,战斗在雪域高原。
对印反击 英勇无畏
丁永泰曾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就是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战场上,他出生入死,冲锋在前。作为解放军指战员的光荣使命,这就是他眼中的有价值、有意义。
1962年,部队组成以武警(公安)西藏总队副参谋长丁永泰为营长的西藏军区独立营,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丁永泰率一个加强营,向梅楚卡的入侵印军发起攻击。
盘踞在梅楚卡的印军是一个廓尔喀营,号称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梅楚卡这一带山高谷深,地形复杂,降雨量特别大。战斗开始后,丁永泰率领部队冒着倾盆大雨,翻山越岭,像一把尖刀刺入印军防御核心地带,并连夜向印军发起猛攻。印军做梦也想不到中国军队这么快就会来到,顿时溃不成军,许多士兵扔下重装备四散逃跑。
天明时分,丁永泰率领部队俘虏了数股逃窜的敌人。接着,丁永泰组织部队连续两天穷追猛打。有的印军实在跑不动了,只得拿出“最后的看家本事”——打起白旗向我军投降。这一仗,丁永泰率部俘虏了150多名印军士兵,其中有两名少校军官,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按照中央命令和我军一贯政策,部队对印军俘虏实行优待,甚至省下自己的口粮让俘虏吃,对伤兵更是关心照顾。遣返俘虏时,不少印军士兵还流下了眼泪。
格桑花开世界之巅。作为十八军的一位老战士,丁永泰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青藏高原,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他的故事也像格桑花一样美丽……
志同道合 共担“风雨”
丁永泰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有一个志同道合、荣辱与共的妻子。
1950年10月,丁永泰从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战斗英模大会)回到西南军区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后来,他还被请到西南军政大学八分校做报告。在这里,大学生们的热情达到了顶点。
这次报告会后,丁永泰认识了一位姑娘,值谈婚论嫁时,两人一见钟情。这位姑娘就是学校卫生科的叶琳。巧合的是,丁永泰所在部队的副师长还是这所学校的校长。自然而然,这位副师长就成了丁永泰和叶琳的牵线人。
侦察英雄人人爱慕。1954年初,两相倾心的丁永泰和叶琳结为百年之好。
丁永泰随部队进藏,妻子叶琳也和丈夫同赴西藏。在条件艰苦的青藏高原,夫妻共同面对了所有的“风雨”。
1956年,他们的儿子在西藏札木降生,1963年女儿在拉萨降生,儿女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有些往事不堪回首,却让他更加豁达。上世纪60年代,丁永泰曾被人诬告。原因是1943年丁永泰深入敌后侦察时被捕,我军抓住敌人一个保安团长把他换了回来。没想到,后来有人陷害丁永泰,说他是“叛徒”。直到1973年,丁永泰才得以平反。在丁永泰被人陷害的日子里,叶琳担心丈夫的命运,哭坏了双眼。
命运给他以曲折,岁月给他以清白。平反后,丁永泰调任四川省渡口市武装部副部长,1978年任四川省军区万县军分区副司令员,1981年任司令员。
战场上多大风浪没见过?人生旅途中,这只能算是他生活的一个苦涩插曲吧。
峥嵘岁月 薪火相传
1983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的丁永泰光荣离休。
离开了戎马倥偬的生涯,丁永泰身体上的“战争后遗症”开始显现。战争年代一直做侦察,常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多年西藏高原生活心肺功能受损,再加上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全身患上多种疾病。这位当年神出鬼没、令敌人闻名丧胆的侦察英雄,上三层楼都累得气喘吁吁。
英雄决胜,岂止在战场?
丁永泰认为,“英雄本色不仅仅在战场,也体现在对生命价值永不停息的追求之中”。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离休后,丁永泰除担任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撰写回忆文章,还拿起照相机,搞起摄影创作。他整得还挺正规,自己买洗印设备,布置暗室,后来还成为成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成都市老年摄影学会会员。丁永泰拍摄的作品经常被报刊采用,有40多幅作品参加各种影展,获得十多项摄影艺术奖,在成都市老年摄影界颇有名气。
带着对家乡和亲人无尽的思念和留恋,丁永泰不幸于2002年2月20日在成都病逝。然而,家乡人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忘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有关部门制作的《太康县党史故事100讲》,第一讲就是《丁永泰的故事》,表达对老英雄深深的怀念。
武警西藏总队领导同志2013年曾在《西藏日报》发表《武警西藏总队:在常态维稳上,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的文章,其中提到为武警西藏总队成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丁永泰。“在部队建设和完成任务中,总队先后涌现出……以及全国战斗英雄丁永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武警部队党委首长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了西藏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当年的战友、后任丁永泰所在师政委的路晨,在回忆文章《铁军劲旅 边防屏障》一文中提到:“战斗英雄丁永泰、模范共产党员张福林等是这支部队的光荣。”
全国战斗英雄、开国英雄,这是多么沉甸甸的荣誉!丁永泰,是十八军的骄傲,也是周口的骄傲。
丁永泰的儿子丁继勇少年时代曾随父亲回到太康县芝麻洼乡的老家。那时,家乡贫穷落后。如今,丁继勇甚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欣慰,虽远在成都,但思乡甚切。
2023年春节期间,丁继勇数次通过记者表达了家乡父老乡亲及有关部门对他父亲关注的深深谢意:“父亲丁永泰病逝于原成都军区总医院,具体时间是2002年2月20日,网上及其他资料有误。现在,家中尚有9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若有闲暇,我会再回家乡,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不忘初心,薪火传承。丁永泰曾经战斗过的聚台岗村,目前已建立起红色水东文化旅游项目。这个项目以水东革命历史为主线,打造“红色聚台岗、英雄聚台岗、魅力聚台岗”红色文化新名片,展示革命老区新变化、新成就,重现当年新四军、八路军战斗的峥嵘岁月,成为集红色教育、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为一体的红色文旅基地。这对于红色基因传承、弘扬老区精神,实现革命传统教育和文化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英雄就是一面旗帜,打江山需要英雄,新时代同样需要英雄。从水东地区走出的战斗英雄丁永泰的故事,也将在家乡、在周口广为流传。
新时代、新征程,丁永泰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