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华:村民心里最美的“爱心书记”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猛 通讯员 苏韵棠
今年62岁的宋爱华是西华县艾岗乡纸房村党支部书记,任职17年来,他全身心为村民着想,把村民当亲人,成了村民心里最美的“爱心书记”。
“红薯大王”的“聚宝盆”
“3亩多红薯苗卖了3万多元;15亩春红薯长势喜人,要是磨成粉打成粉条,每亩收入在8000元有保证。”立秋时节,尽管时间已过半年,“红薯大王”宋学得对村党支部书记宋爱华的帮助仍是念念不忘。
宋学得有一手红薯育苗的好技术,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去年,儿子在外创业失败,宋学得老伴又突然查出胃癌,让宋学得情绪几乎崩溃。
宋爱华听说后,多次上门问寒问暖,并鼓励他要把家庭经济搞上去。宋爱华的话正说到了宋学得的心窝里,原来他正想着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可是村民“惜地如金”,宋学得正为此事发愁。
“学得叔,你就放心准备育苗物资吧,租地的事就包在我身上啦!”宋爱华信心满满地说。
宋爱华花了两天的时间,挨家挨户耐心地做工作,使宋学得的“租地”合同顺利签订。
宋爱华还帮助宋学得的儿子宋艳良注册了农业种植合作社。如今,他的薯苗不仅畅销到邻近县市,还插上翅膀“飞”到了厦门和新疆。
“明年扩种30亩红薯,育苗增加8个新品种,再引进‘双层红薯保鲜窖’技术,争取春季育苗卖苗,冬季卖鲜薯和粉条。”宋学得把红薯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大能人”的“摇钱树”
“宋书记,我这瓜蒌得病了,你赶快来看一下吧。”村民张富根给宋爱华打来电话。
张富根经商办企业一直坎坷不平,3年前与人合伙投资面筋加工企业,因赶上疫情,又赔了将近40万元。
2022年,张富根投资9万余元,种植10亩瓜蒌,可忙了大半年,收益却与别人相差甚远,因此有点心灰意冷。
宋爱华找张富根谈心鼓劲,给他讲瓜蒌的发展前景,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参考技术资料和目前的种植条件,大胆地给张富根拟定了新的管理模式。
一年下来,10亩瓜蒌长势喜人。“今年收入10万元有把握,套种的大蒜就白赚了1万多元。过去怕收获时遇雨天,现在本乡就有烘干设备。要是把瓜蒌的脾气摸准了,明年我准备扩大到20亩。”提起瓜蒌种植,张富根心里美滋滋的。
光棍父子的“新希望”
“要不是宋书记,俺爷俩早就喝西北风啦!”村民宋贯友提起村党支部书记宋爱华赞不绝口。
今年40多岁的宋贯友全家3口人,他、妻子和7岁的儿子。4年前妻子离家出走,宋贯友接受不了打击,放弃了打工生活,终日以酒作伴。
宋爱华按照政策先为宋贯友申请了贫困户、改造了危房,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宋贯友患胃病住院治疗,宋爱华自掏腰包替他补交了200元医疗费。
“这些钱你买车票去务工,剩下的留给小孩上学用。”在医院里,宋爱华又掏出500元递给宋贯友。
宋贯友外出务工还要照顾孩子上学感觉吃力,就回到村里。因整日无所事事,就再次拿起了酒瓶。
“宋书记就来找宋贯友,动员他去建筑工地务工。听说工地老板不接受他,宋书记就拿着香烟,找到老板说情,终于给贯友找到了工作。”宋贯友的邻居宋廷芳对这件事比较了解。
眼下,宋贯友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加上享受的帮扶政策,生活有了保障。儿子宋金勇也小学六年级了,学习进步很快。宋贯友说,他们现在的生活有了希望。
种地大户的 “铁靠山”
“我们今年种植的800亩高粱长势喜人,如果没有天灾,收入八九十万元不成问题。”在山西运城包地的种地大户宋洪运、宋运良给宋爱华打电话报喜。
今年年初,宋洪运、宋运良计划承包800亩大赚一笔,可承包费需要50多万元。眼看4月份该签合同了,资金还缺30万元,两人急得直跺脚。
宋爱华知道村民贷款的困难,就劝他俩不要灰心,自己去银行沟通,并为他们做了担保,让宋洪运、宋运良如愿以偿。
去年5月,种粮大户宋建来的500亩玉米该播种了,可购买的种子在艾岗乡老家,因疫情无法运送。宋爱华及时与附近市县的物流公司联系,很快把种子装上了物流运输车。
去年7月,宋锁在山西种的100多亩大豆得了“怪病”,连续打药不见好转,宋爱华就替他请教技术专家,通过视频“把脉问诊”。按照专家开的药方打药后,大豆很快“痊愈出院”。
“水泥路,平坦坦,出门散步好悠闲。大街小巷空气好,房前屋后百花鲜......”,这是村民自编的顺口溜。
如今的纸房村道路平坦,绿树环绕,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家园,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陡升。
“过去都是土路,雨天非常难走。宋书记就跑项目、要资金,全村20多条大小街道都铺上了水泥,硬化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村民沈顺礼称赞道。
“宋书记为群众办的好事不计其数,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外经商的党员宋洪亮、宋华磊,提起宋书记钦佩不已。几年来,他俩积极为村里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总价值2万多元。
“宋爱华不善言辞,工作上却是积极主动,该村连续多年都是‘三零村’‘三无村’,又是‘县级文明村’。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县、乡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支部书记称号。”乡党委副书记张艳杰对他的工作非常认可。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