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东:小曹楼有乡村振兴大梦想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松 通讯员 郑玉冰
石槽镇小曹楼行政村,地处郸城县东南部,是一个美丽宜居的地方。在这里,一位年过半百、经验丰富的党支部书记张可东带领全村人民,计划在今年创成全镇第一个“五星”支部。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始不久,张可东就经常领着村“两委”干部,在村室里拿着组织部印发的白皮书一条一条地进行学习、研究。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就是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操作指南。张可东告诉记者,要建设过硬支部村,村支部书记要发挥好“头羊作用”,当好党支部“主心骨”和党员队伍带头人。村庄要发展,首先要有一支战斗力、凝聚力强的干部队伍。
在张可东以身作则的带领下,村里明确了村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带头工作两个“带头”。组织生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服务群众也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从那时起,张可东的学习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工作日志写了一页有一页。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大家互相交流碰撞、学习讨论、分享经验。渐渐地,在思考、分享、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党性更强了,思想更成熟了,对村里的事更关心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了。
党员队伍建强了,那么如何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呢?“密切联系群众向来是我们党的不二法宝,想要让群众满意,就要到群众家中去、坐下来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张可东说,村党支部收集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三大类问题,反映最集中的就是收入低、环境差、办事难。经过党员代表大会集中讨论,搞产业、治卫生、强支部“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得以形成。
作为一名老党员,张可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引导村民发展产业,张可东注重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帮助村民开展果蔬种植、养殖业等农业项目,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和品质。此外,他还鼓励村民发展当地特色乡村旅游,通过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和特色产品,吸引游客,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在建成50亩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基础上,小曹楼村在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上做文章,积极引进了寿光蔬菜优良品种,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给农产品打上“特色”标签。
时值8月,蔬菜大棚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张可东蹲下身来,查看一根根水灵的黄瓜、托起一个个新鲜的西红柿。他觉得,这些大棚就是小曹楼村“两委”带领村民们致富,所走出的最优路线。
“如今,村里有日光温室大棚5个,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由村集体出资50万元入股,投入500余万建成冷库1座,年分红4万元;光伏发电项目月平均收入4000余元,年收入6万余元;扶贫车间(制作礼帽)1个,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元,带动就业20人;流转土地430余亩,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3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级工作经费也得到了保障。”张可东说。
张可东注重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他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硬化道路、绿化环境、修建公共设施、户厕改造、坑塘治理等,使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他还注重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组织清洁日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村里大喇叭一喊,村民纷纷自发赶往现场,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参与村庄建设施工。这些努力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提升了整个村庄的品位。
“现在的小曹楼,路边是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小花坛,种满了鲜花、蔬菜,大街小巷整洁有序。”驻村第一书记罗洪涛说。今年小曹楼利用废弃砖头、瓦片打造特色小花坛、花墙5000余米;在范楼自然村大街绘制特色“和美”乡村彩绘600多平方米,打造产业展示墙6个;治理村内坑塘2个,占地10余亩,正在计划拍租。
除了发展产业和改善环境,张可东还积极推动基层治理能效的提升。他坚持以依法治理为核心,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让村民参与到村庄事务的管理中来。他注重培养村民自治意识和法律意识,组织法律知识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还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制度,促进村民的广泛参与和民主监督,增强了村庄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今年上级投资300多万,准备为我们打造一个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以后老百姓办事、就医、休闲就都方便了”。张可东说。
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小曹楼行政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村民们的收入逐年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员看到了小曹楼行政村的发展潜力,纷纷回乡创业,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位在外边做生意的老板准备在村里投资1000万,落地一条一体化厨房生产线,预计能给村里带来30个就业岗位。
今年小曹楼入选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落地水韵乡村康养度假区、和美乡村旅游景观通廊、红色党建综合观教区、醉美田园农事体验区、休闲度假特色庭院等5个特色旅游业态项目,将建成一个集参观、旅游、休闲、餐饮、住宿、垂钓、采摘等一体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其中还包括农产品展销中心、电商平台等。
在全体村民的见证下,小曹楼村“两委”干部们步履匆匆,全力抓实产业、提升村容村貌,带领村民绘就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