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文昌街道探索社区养老新路径见闻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艳华 李哲 姬慧洋 实习生 魏欣 文/图
核心提示
从餐饮到就医,从护理到保健,从日间照料到适老化改造,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持续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采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四位一体”模式,以更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智慧化的服务,助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为有需求的老年群体提供优质的多元服务,积极构建辖区居民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12月13日,记者走访该街道万庄社区、建业社区,实地感受家门口的社区养老生活。
小食堂飘出“幸福味”
走进万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室内布置整洁,桌椅摆放整齐、志愿者服务热情周到,与其说这里是食堂,不如说它更像是老人自家的客厅。肉末茄子、西蓝花山药炒木耳、菠菜素丸子、白米饭、蒸红薯、鸡蛋汤、柚子……一餐10元,兼顾营养和口味,还有免费的汤,好吃又不贵,让居住在该社区的老年人幸福感倍增。“我们食堂由专人负责,采取标准化运营管理模式,餐品遵循低油低盐低糖的标准,注意膳食营养均衡,确保老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该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企业负责人李海群说。
“我昨天说想吃肉沫茄子,今天就供应了。真好,这日子太幸福了!”11时30分,前来就餐的刘阿姨惊喜地发现当天的配餐里出现了自己最爱吃的肉沫茄子,开心极了。“我们老了,很多事情做起来力不从心。这个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配餐服务非常好,菜品丰富多样,好吃又营养,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难题。”刘阿姨说。
“‘小饭碗’里满满地装着‘大民生’,如何帮助辖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是我们一直在探索解答的课题。”万庄社区支部书记张辉说,今年以来,该社区按照街道要求,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全力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深化“为老”服务,重点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在观澜国际小区内进行适老化改造,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突破口,为“银发族”提供“舌尖上”的幸福,“暖胃”又“暖心”。
微改造托起“大民生”
老年人腿脚不便,常面临地面湿滑易摔倒、起身困难、洗澡不方便等问题,如何让老人在家安享晚年?家庭养老适老化改造服务,为老年人打造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水平。如今,适老“微改造”,慢慢被市民认识、接受。
走进建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体验室,卫生间的“浴改淋”“蹲改坐”,一字形扶手、折叠浴椅、防滑垫,厨房用的烟雾、燃气和水浸监测报警器;房间里的防撞条、感应夜灯等居家适老化改造器械一应俱全。此外,还有可以安装在老人床边的智能监测设备和报警器,遇到问题只要按下紧急呼叫按钮,不仅能联系到子女,还能得到社区“智慧养老安全预警平台”的迅速回应,24小时为老人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上门帮拉近“心距离”
“打扫得真干净。俺闺女说,以后不让我打扫家里的卫生了,你们一个星期来一次就行。”在建业社区,刚享受过护理员按摩服务的75岁的赵阿姨说。
据介绍,建业社区是文昌街道社区养老“六助”服务的首批试点之一。在探索社区养老的具体实践中,该街道探索新路径、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方式,将最基础的配餐服务延伸至助浴、助医、助行、助学、助乐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社区养老“六助”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万庄社区和建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文昌街道打造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文昌街道9个社区共设置10个社区养老设施点位,万庄、碧桂园等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景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对接打造中。“下一步,文昌街道将继续聚焦群众关注的‘食、养、乐、安’问题,持续打造便利化、可及化、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供给,提升辖区养老服务保障力度、服务温度、响应速度,实现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该办党委书记李向锋说。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