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小麦
六月的阳光如黄金般洒在广袤的田野上,一片金黄的麦田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每年的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收小麦工作中。记得小时候,天刚蒙蒙亮,大家便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拿起镰刀,女人们准备好饭菜,孩子们则跟在后面,一家人齐心协力,投入到收小麦的劳作中。爷爷奶奶也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之中,爷爷挥舞着镰刀,将麦子一片片割倒;奶奶则负责将割倒的麦子捆扎成捆,为接下来的运输做好准备。
今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我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带着对土地的敬畏,走进麦田,参与了一场收小麦之旅。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雾气还未散去,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麦田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农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戴着草帽,踏着露水,走向麦田。老一辈的农民们,用他们粗糙的双手,诠释着对土地的热爱。
我和爷爷开着那辆老旧的农用三轮车,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向麦田驶去。一路上,不时遇到相识的村民,他们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忙碌着,为了那一片片金黄的小麦。到了麦田,爷爷熟练地操作着收割机,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收割工作。我则负责将割下来的小麦捆扎成捆,以便运输。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大部分麦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收割。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仍有不少农民坚持手工收割。他们相信,手工收割的小麦,更能保留麦子的原汁原味。年逾古稀的刘大爷告诉我:“手工收割虽然辛苦,但这是对土地的尊重,也是对传统的传承。”
在劳作的过程中,我遇到了邻居张大爷,他皮肤黝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露出坚毅与自信。他告诉我,他种了一辈子地,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站在麦田边,张大爷望着金黄的麦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说,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应该是个丰收年。言语中,透露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
我还听到了许多关于麦田的故事。老人们说,这片麦田见证了村庄的变迁。从最初的荒芜,到如今的金黄,麦田见证了村民们辛勤耕耘、不断进取的精神。这片麦田,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宽广的胸怀,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我还听说,这片麦田曾经有过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很多年前,两个年轻的村民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他们共同耕耘这片土地,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如今,他们的子孙已经长大成人,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谱写新的篇章。这些故事,让我对这片麦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再仅仅是一片土地,而是承载着村民们喜怒哀乐、梦想与希望的精神家园。
随着太阳升起,麦田里的气温逐渐升高,夏日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的清香。村民们逐渐忙碌起来,割麦、打捆、运输,一系列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爷爷驾驶着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仿佛在演奏一首丰收的交响曲。我则跟在他的后面,用绳子将割下来的小麦捆扎起来。每当汗水沿着额头滴落,我都能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每当看到一捆捆金黄的小麦,我心中的喜悦又无法言表。
此外,我还收获了一套关于麦收的谚语。比如:“麦收九成熟,十成收;麦收八成熟,十成丢。”这些谚语,是农民们长期观察和实践的结果,也是他们对土地的敬畏和尊重。
当夕阳西下,麦田里的劳作渐渐结束,夕阳洒在金黄的麦子上,闪闪发光。村民们将麦子拉回家,晒在场上,等待脱粒,此时整个村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我仿佛看到了爷爷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也看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在这个时代,农民们正逐渐告别传统农耕,走向现代化农业。而这片土地,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收小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土地的力量,见证了农民的辛勤,也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麦收不仅是一场收获,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麦田里的希望,犹如一颗种子,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田。它让我们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满满的幸福。(张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