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永续英雄宣言 奋进强军征程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官兵高举连旗,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练兵备战(季鹏/摄)
作者 | 《中华儿女》记者 张惠清
通讯员 | 王光 刘宸源
编辑 | 华南
“老连长,我们向您报告!”
豫中大地,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广场上,“杨根思连”官兵执行演训任务归来,尚未解去征衣,便在老连长杨根思的雕像前整齐列队。连队干部仇安代表全连官兵,向老连长报告此次演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此次任务中,我们实现了多个突破……”
阳光下,左手抱炸药包、右手紧握铁拳、纵深前跃的巍峨雕像,定格了70多年前“特级英雄”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动人心魄的画面。
该连指导员说,像这样的仪式,在“杨根思连”经常举行。每逢新兵下连、老兵退伍,官兵们都要逐个向老连长报告;执行大项任务前后,他们也会来到这里,或写请战书,或汇报成绩,或反思不足。
74年前,时任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奉命坚守小高岭,发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简称“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8次疯狂进攻,阵地上仅剩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连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
今天,记者走进“杨根思连”,深刻感受到英雄从未离开:门厅里,“杨根思连”锦旗十分醒目,无时无刻不昭示着连队曾经的辉煌和荣誉;宿舍里,杨根思的床铺一直保留至今,每天战士们都过来帮老连长整理内务;走廊上,老连长的名言和事迹随处可见,时刻警醒保持冲锋的姿态;晚点名时,第一个点到的名字就是杨根思,全连官兵一起答“到”……
九十余载风雨征程,“杨根思连”这支由党一手缔造的红军连队,始终紧紧跟随党的步伐,赓续红色基因,先后历经300多次战役战斗、涌现出150余名英模个人,不断开创新的英雄业绩。近日,“杨根思连”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理论武装凝心铸魂
——“把一辈子交给党,是我连官兵对党最想说的心里话”
“我这一辈子都交给党了。”这是1945年11月,杨根思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在入党志愿书中留下的一句话。
重温老连长的战斗故事(张永进/摄)
“把一辈子交给党,也是我连官兵对党最想说的心里话。这种忠诚,源自一代代官兵对党的科学理论的真信笃行。”仇安说。
多年来,连队赓续传统英雄忠魂,不断厚植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的忠诚底色,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连队官兵发扬老连长杨根思“像瞄准射击一样”专注学习革命道理的优良传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习主席的话语朴实深刻、催人奋进。”在“根思小讲堂”上,连队理论骨干郭孟祺的激情演讲,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去年四月,连队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考虑到郭孟祺大学就入了党,还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有些理论底子,特意安排他在“根思小讲堂”上一堂微课。
试讲那天,郭孟祺旁征博引、长谈阔论,一番慷慨激昂,没想到却得了个“脚不沾地、理不走心”的评价。接下来几天,他一有空就走进连队荣誉室,凝望着一张张图片,品读着一段段文字,抚摸着一面面锦旗,英雄宣言背后的故事冲击着他,让他进一步读懂了信仰的力量、英雄的本色、军人的梦想,也真切领悟到了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的深刻道理。
正式授课那一天,郭孟祺把强军思想与连队的光辉历史贯通起来,围绕“忠诚魂与英雄梦”,讲述了连队“闽东游击战争与中央失联始终心向党”、“整编北上抗日换了着装依旧忠于党”、“抗美援朝奋勇杀敌一腔热血献给党”3个故事,赢得了战友们阵阵掌声。
“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授课,对我来讲,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雕琢。”郭孟祺说,这一课,是讲给别人的,更是讲给自己的。
指导员说,“我们每周组织一次理论串讲,每月举办一场‘根思小讲堂’。特别是在‘根思小讲堂’上,官兵人人分享强军故事,结合新闻点评畅谈认识体会,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战士叶兴泰是某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参军入伍来到“杨根思连”后,发现自己所学的控制工程专业与个人的岗位完全不匹配,内心十分失落。通过学习理论,他坚定信心,“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只要坚守岗位、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凡的业绩”。
战士薛凯家里经商,条件优越,“从小舒服日子过惯了”,一次课后讨论时说,“我家不差钱,就算躺平也能躺赢”。通过学习理论,他认识到,“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自己绝不能当‘啃老族’,一定要在部队实现人生价值。”从此,他像加满油的机器,铆足了劲干,入伍第二年就立了三等功。
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气象万千的“中国答卷”……通过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话题式讨论,官兵历数新时代伟大成就、感悟新时代伟大变革,大家对“强国强军跟着谁”、“伟大成就源自哪”、“东升西降说明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十年不懈奋斗,中华儿女同心奋斗,绘写了壮美画卷……”连队官兵一致感到,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大树的长势,取决于根脉扎在哪片土壤、枝叶朝向哪个方向。“杨根思连”官兵在灵魂深处种下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种子,扎下了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的思想根系,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信仰高地,使他们沿着党指引的方向铿锵前行、不懈奋斗。
英雄宣言锻意志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步入营区,广场上矗立着杨根思舍身冲向敌群的雕像,连队门厅悬挂着“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官兵宿舍里至今还给老连长留着床位,处处都能感受到英雄的气息,仿若英雄从未走远。
2023年7月,“杨根思连”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图为全连官兵向老连长杨根思汇报成绩(张永进/摄)
杨根思生前所在班班长付东旭,这个皮肤黝黑、双目有神的年轻人,5年前紧握“杨根思连”的战旗走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提起这段往事,他的眼睛里充满了自豪和坚毅。“在选拔期间,如果自己被淘汰了,就无法面对老连长用鲜血染红的战旗,每当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三个不相信’,就会充满无穷的力量。”
在连队,“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就是有这种“魔力”:它能让平凡之躯化为钢铁战士,让看似不可能成为可能。
一次上级临机拉动,连队先摩托化行军,又连夜空中转运,连续十余小时,官兵只啃了几口干粮、几乎没有合眼。飞机刚一落地,他们又连贯组织向25公里外的作战地域奔袭。到了后半程,水喝干了、脚磨破了、衣服湿透了,15公斤重的弹药箱将肩窝和胸口勒出了两道血印子,很多官兵体力消耗都到了极限,有的累倒了又爬起来。这时,队伍里不知谁喊起了“三个不相信”的口号,一声、两声、三声,到最后口号响彻振天,大家胸口的那团火又燃烧了起来,一鼓作气攻上了蓝军阵地。
“从入连到退伍,老连长杨根思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每名官兵的血脉。”仇安说。出征动员时青筋暴起喊出的呼号、操枪弄炮磨破又长起来的老茧、比武场上拼到虚脱也要胜利的坚持、为了完成任务奋不顾身留下的伤疤,都让人感到每名官兵都是铁打的。
2019年3月,时任排长的仇安带队备战陆军“铁甲奇兵-2019”比武。“出征前,我在营区走了一圈又一圈,不觉间就走到了老连长雕像前,看着老连长坚毅的目光,我的情绪更加高涨。第二天,我与队员们定下了‘誓拿第一’的目标。”仇安说。
在距离正式比赛只剩20天时的一次模拟训练中,仇安不慎将鼻子撞伤。医生要求他手术,否则会有后遗症。“想当年,老连长敢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自己这点伤算什么?”仇安请医生现场给他做了处理,药劲还没过就重返训练场。班组成员的斗志瞬间被点燃,最终夺得“优胜战斗车组”荣誉。
“杨根思连”中士孟筱垚是全旅有名的“单杠小王子”。“入伍前,我就对单杠充满兴趣,经常观看体操比赛。看了《士兵突击》后,感觉许三多完成333个腹部绕杠肯定是艺术效果,现实中一定没人能做到。”
入伍后,全旅组织创破纪录比武,孟筱垚报名参加了单杠二练习课目。“81!82……”比赛开始后,当他做到80多个的时候就已经听不清楚周围战友们的呐喊声了,只感觉体力已经达到极限。当他挂在杠上调整时,班长走上前,为他暖暖手,并小声说:“你现在代表的是‘杨根思连’,加油,再做几个。”听到班长的话,想想“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一股莫名的力量充满孟筱垚的全身。他不停拉单杠,仿佛只能听到耳边风吹过的声音,潜意识中一直提醒自己不能放弃,不知道最后突破了多少次身体极限。最终,孟筱垚以单杠二练习340个的成绩,创造全旅纪录。
2017年8月1日,是“杨根思连”官兵最为自豪和难忘的一天。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饱含深情地讲:“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今天,“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场上、维和战场、抢险救灾一线,连队官兵始终赓续“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向实现强军目标发起新的冲锋。
铁肩锻成英雄骨
——“这样的连队上战场,一定能让党和人民放心”
隐蔽机动、装载登船、组织航渡……凌晨时分,“杨根思连”接到全员全装紧急出动的命令,官兵们闻令而动,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出发。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官兵从严从难开展实战化训练,围绕高难度课目组织考核,检验训练成效、提升胜战本领(季鹏/摄)
刚抵达目标地域,数辆“敌”装甲迎面扑来。“杨根思连”迅速利用现有装备排兵布阵,组织进行反击。最终,他们打出6类轻武器及火炮射击靶标命中率均为优秀的成绩……
“火炮打出了狙击枪的水平。”演习结束,导调组人人竖起大拇指盛赞。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杨根思连”先后经历战役战斗300余次,一路过关斩将,一路浴血厮杀。他们深深懂得能打仗、打胜仗是硬道理,他们始终心系使命任务、苦练杀敌本领,他们以打仗的标准抓训练、打基础、练硬功,把胜战铁骨练得越来越坚硬,把胜战刀剑磨得越来越锋利。
随时能战的能力,源于时刻备战的坚持。“平时,我们想得最多、抓得最紧的是,预定战场的敌情研透了没有、作战方案的场景穷尽了没有、战备物资的需求想全了没有、人员和装备的状态保持好没有,坚持做到方案预案、行动演练、车辆装备、枪械附件、战备物资每周‘五个过一遍’,断电、缺水、少粮等各种复杂情况也都备一手。”仇安说。
在仇安看来,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作为基层连队,就是要把手中武器装备练出最强技战术性能,不断打牢战斗力生成基础。“某型车载炮教范课目射击距离是千余米,我们近、中、远距离都得练到位;战斗射击在实现正面即停即打基础上,我们新增了倒射、侧射等训练内容。”
最具挑战的,是改革转型时代大考。2017年,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如何实现传统步兵向合成步兵转变,成为连队官兵必须回答的课题。这次改革调整后,连队很大部分需要转岗改训,以往的专业骨干、技术大拿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是畏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杨根思连”官兵选择了后者。
军士袁茂松由炮兵转为步兵,隔行如隔山,他用6个月的时间,痩了15斤体重征服了这座山,迎来了从“门外汉”到“专业通”的华丽蜕变;
战士陆肖肖从机枪手改任狙击手,用“子弹既然出膛,靶上就得见孔”激励自己,参加旅狙击集训,从摸底考核排名倒数,一路“逆袭”成为结业考核的“最佳射手”;
战士李伯利遇到了指控系统升级后数据不通的难题,他对着说明书一点点啃原理、钻进车里一遍遍调参数,不仅打通了卡点堵点,还摸透了新系统的“脾气”。
官兵们正是靠着这种不愿服输、不甘落后的劲头,朝着“3个100%”的目标奋进:连队全员精通手中武器、100%无不合格课目;干部骨干都有拿手绝招、100%具备专业等级;关键岗位均能换手补充、100%完成多能认证。
转型路上,官兵们的艰难蜕变,迎来了连队的换羽新飞。装甲步兵这个老兵种,在新型陆军作战体系内,作战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无人、光电等侦察力量组成一张网,让一线战斗员看得更清;破障、抢修等保障分队和连队官兵战在一起,让他们冲击突破走得更远;随叫随到的火力支援,让他们攻城拔寨打得更快。官兵们感慨,“步兵靠‘两条腿、一杆枪’打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21年,连队作战任务有了调整,那段时间,林思琦一边苦练应用攀登、定点破拆、近距离射击等冲锋陷阵的本事,一边攻研侦察引导及排兵布阵的方法。年底,一场以进攻战斗为课题的演习打响,他所在的尖刀班占领预定攻击阵地后,发现对面原来的一个班变成了一个加强排。他临机调整战术,破墙开路、隐蔽接敌,多种火器同时开火,打了蓝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一仗,连队取得了作战任务调整后的首胜,林思琦也多了个“破拆王”的绰号。
近年来,透过国际局部军事冲突,连队官兵看到了高端战争的缩影、战斗意志的比拼、基础训练的差异。“现代战争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仗该怎么打?”一场新的“头脑风暴”又在全连刮起。
针对新时代作战任务要求,付东旭瞄着以前步战车驾驶纪录保持者,日夜研究“蝶形移位”方式方法。为了提升速度,他在大转弯时练加速,最终夺得全旅第一。“之后纪录一直由我们连保持,目前暂时是1分02秒,但我相信还能更快。”
“胜利不可复制,打法要敢于创新。”这是在“杨根思连”官兵赓续传承的一种思想共识。指导员说,连队每名官兵都明白,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必须让制约打赢的问题在战争打响之前“归零”。
近年来,连队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激发官兵创新潜能。为提高战场侦察能力购置改装了无人机、无人车等器材;为加强战场警戒防护设计了绊发式蜂鸣震动报警器;为实现战场精准隐蔽掩护改装遥控发烟车……官兵提出类似的金点子先后有数十项,对战法训法作出百余条优化改进,都在演习训练中发挥了作用,得到了检验。
在某场演习结束后,集团军领导曾高度评价:“‘杨根思连’敢打硬拼的血性不减,巧打善拼的劲更足,这样的连队上战场,一定能让党和人民放心。”
向死而生有胆气
——“要么夺得胜利,要么倒向冲锋的方向”
“杨根思连”荣誉室内,珍藏着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这件血衣承载着连队官兵伤心的回忆,也记录着连队官兵无惧生死的血性胆气。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官兵从严从难开展实战化训练,围绕高难度课目组织考核,检验训练成效、提升胜战本领(季鹏/摄)
2016年,该旅奉命组建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杨根思连”官兵把困难打进背包,全连官兵人人向组织递交“请战书”。当地时间7月8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已执勤一天的“杨根思连”下士李磊主动请缨,要求继续留在战位。原本未安排执勤的杨树朋也专门找到时任连长:“那里交火激烈,很需要经验丰富的老炮手,让我上吧!”
7月10日,李磊、杨树朋所在的步战车在执行难民营封控任务时,突然被火箭弹击中,车内爆炸起火。5名战士不同程度受伤,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而此前两天,李磊才刚刚度过自己22岁生日。
时任副班长田飞衡说:“当时李磊头部和胸部受伤,伤势严重。在救护车上我抱着他,走到半路的时候,他突然使劲抓了一下我的手,我看向他,他也看着我,跟我说:‘田班长,我这辈子就交给党了。’”没想到,这竟是这名年轻战士生前的最后一句话。
两位烈士的坚守,与60多年前老连长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的抉择如出一辙。“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指导员感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不惜,但不可苟惜,军人肩上扛的是枪炮,也是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面对挑战,必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就在李磊、杨树朋牺牲两个小时后,战事再次升级,接到通报,我维和步兵营守护的联合国营区可能遭受冲击。紧急关头,“杨根思连”奉命组建8人突击队,在第一道防线担负阻击任务。
林思琦说:“在选人的时候,连长说,是已婚的、独生子的后退一步,没有一个人动;是党员干部的向前一步,齐刷刷地,所有人都向前迈了出去,非常坚定。那一刻,党员在我心中就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更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为我们党和国家贡献自己全部的一个优先权利。”最终,包括林思琦在内的8位党员成立突击队。
“当时,我作为一名党员,也作为‘杨根思连’的一员,我们也曾经无数次幻想有这么一刻,但是那一刻真的就来了。”林思琦说,“我可以拍着胸脯讲,我们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当时,我和我的战友们都有一个约定:如果我牺牲了,我的父母就是他们的父母;如果他们不在了,他们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在连队决死一战的阵势下,武装分子没有胆敢妄进一步。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场上,“杨根思连”再一次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诠释和展现了中国军人铁一般的使命担当。
军人生来为战胜,军队百战为和平。2022年盛夏,“杨根思连”在旅建制内参加实兵演习,并再次受命担任“尖刀连”任务。临行前,全体官兵人人写下请战书、告别信。
“爸爸没办法给你一个完整的童年,但更希望给你一个统一的国、安宁的家。”
“我时刻准备着成为你们心中的英雄,今生去尽忠,来世再尽孝。”
“当年,你们用生命换来了七十年的和平,今天,我们将再为祖国打出百年的盛世!”
……
这些朴实的告别信,有的写给妻儿,有的写给父母,有的写给老连长杨根思。虽然字迹不同,落款不同,但字里行间对战斗的渴望,和老连长当年的选择一样决绝。
连队指导员说:“正是有了这种血性,我们的官兵在平时才能在训练场上练得比别人更狠,到了战场上就会拼得比别人更凶。无论强敌是谁,只要我敢于战胜你,我就一定能战胜你。”
历经战火洗礼的“杨根思连”官兵明白,一茬茬官兵始终传承老连长杨根思那种“人在阵地在”的坚定决绝,无论是比武场、演训场,还是真正上了战场,要么夺得胜利,要么倒向冲锋的方向。
践行为民之志
——“爱护人民早已成为官兵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今日之幸福离不开昨日之牺牲。
一代年轻人,有一代年轻人的使命。新时代的杨根思传人用青春点燃奋斗,砥砺前行、埋头赶路,追寻属于自己的英雄梦。
重温入党誓词,激发党员当先锋、挑重担的神圣使命(季鹏/摄)
2022年7月,中原大地上,“杨根思连”官兵逆行的身影感动了座座城市。
进入中旬,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不少地区遭遇大暴雨、特大暴雨,数十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上级一声令下,“杨根思连”官兵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人员收拢、物资装载,开始向灾区挺进。远在数百公里之外休假的指导员,逆行之路更显艰难。得知连队开赴抗洪一线的消息后,他便开始乘飞机、转汽车,想尽办法向灾区前进。最后,由于道路被洪水隔断,他硬是涉水步行4个多小时才找到连队。
“上游一水库突然缺口,洪水漫入大周镇岗李村,许多群众被困。”还在机动途中,连队便接到紧急通知。党员突击队前往救援,虽然天黑水深、地形不明,但大家没有丝毫犹豫,借着手电的光亮便驾驶冲锋舟进村开始逐户搜索。奋战6个多小时,成功转移灾区被困群众。
任务刚刚结束,连队又收到马庄村段发生河堤决口的消息。来不及休整,大家立即赶往大堤。搬运沙袋、填堵决口、涉水打桩……面对大堤决口,“杨根思连”官兵没有一个人畏缩后退,不惧艰险逆行冲锋的身影随处可见。大堤决口成功封堵后,连队又转战郑州,成功转移被困的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此后又深入街道、社区、学校等地,协助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最让人感动的逆行,是连队的几名退伍战士。7月21日,老兵董飞通过网络看到老部队在郑州参与救灾的新闻,立即联系几名连队退役战友,从山东菏泽、湖南韶山等地携带物资赶到抗洪一线,并和连队战友一起奋战近一个星期。
连续奋战10个昼夜,转战多地,“杨根思连”圆满完成封堵决口、加固堤坝、转移群众、灾后重建等任务。任务结束后,为了不干扰群众正常生活秩序,连队特意选择在凌晨时分机动返营,但看到车队的群众还是自发站在路旁挥手含泪送别。
翻阅“杨根思连”连史,当人民群众面临危难时,这支英雄连队总会挺身而出: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连队党员干部当时正面临转业转岗。在滔滔洪水中,他们叫响“我不知道明天去哪里,但知道现在要做什么”的口号,始终坚守大堤一线;
2008年,5·12汶川地震,连队仅9个小时就开赴灾区展开生死大救援,先后转战大龙潭、小龙潭、燕子岩窝等地,出色完成救灾任务,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
“杨根思连”常年担负旅应急分队,兼具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森林防火、防暴处突4种能力,屡次出色完成突发抢险救灾任务,爱护人民早已成为官兵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90余年来,“杨根思连”曾6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荣立大功1次、一等功5次、二等功14次、三等功22次。党的十八大以来,连队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赓续忠诚基因、锤炼胜战本领、砥砺血性胆魄、激扬奋斗精神,全面锻造新时代“三个过硬”连队,大力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出色完成国际军事比赛、实兵演习、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连队党支部被战区陆军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批批“杨根思连”官兵将赓续传承“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用实际行动书写新的胜战答卷,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