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助学痴心不改八旬拾荒老两口走街串巷逐梦想
一辆三轮车,几条编织袋,每天转遍方圆四五公里的村庄拾荒;舍不得吃喝,一分一毛积攒,成百上千捐助,隔段时间就到学校献上一份爱心。
9月15日上午,面对专程送来节日祝福、表达崇敬之情的淮阳中学有关负责人,20余年无怨无悔痴心助学的朱林广、邵玉梅老两口连连说道:“我们仅仅做了点小事,还麻烦你们大老远过来看望。”
就在前不久,家住淮阳区鲁台镇蔡河口村的邵玉梅,再次从家先步行后搭车辗转40余公里到达淮阳中学,将一沓饱含深情的善款送到该校老师的手中。
20余年助学不辍
朱林广老人今年80岁,邵玉梅老人今年82岁,老两口20余年捐资助学的善举给无数乡村贫寒学子带来了温暖。他们年轻时,因为都是初中毕业,被聘到本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1973年起,朱林广还当了15年蔡河口小学校长,之后回村任村干部;邵玉梅任教8年后返家务农。任教期间,一个月工资9元的朱林广,就将积攒的27元钱捐给学校,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也是此时,助学的“种子”在这对夫妻心头萌发。
两人虽说回村当了农民,但深知“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的道理。辛苦操劳将儿女抚养长大成家立业后,60来岁的他们,助学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认定有意义的事说干就干。“自己攒钱,不能给子女添麻烦”,这是老两口做好事坚守的信条。每天早上5时许,老两口推着三轮车,拎着几条编织袋,转遍方圆四五公里的村庄,光顾多个垃圾收集点,捡拾瓶瓶罐罐、废弃纸板、破旧衣料等,有时也吆喝回收废旧塑料、铁制物品,一圈转下来,上午10时许才能回家做饭。“转一圈要用5个小时,需徒步15公里,多则能挣二三十元,少则也能弄十来元。”9月16日下午,正忙着分拣废旧物品的老两口向记者透露,他俩干不了重活,这个收入还不算少。
邵玉梅老人正要骑上三轮车外出拾荒。
一年最多捐7次
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朱林广、邵玉梅每天拾荒的四五个小时里,从不舍得花上一两元钱买些油饼、稀饭充饥。拾荒20余年,他们用过的七八辆三轮车都是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二手车,“一辆新三轮车需要五六百元,二手车仅需近百元,稍微修修就能用。”邵玉梅说,早些年,他们每年不定时对本村的蔡河口小学和附近的邵楼小学、鲁集小学、张庄小学及朱集高中捐赠300元、500元不等,有时候还将收上来的《西游记》《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书籍,送给这些学校,供师生阅读。近十年,他们又把助学的目光转向百年名校——淮阳中学。
对于做事执著的人来说,目标一旦确定,就只有勇往直前了。两位老人从所住的鲁台镇蔡河口村到淮阳中学,有40余公里的路程,他们每次捐赠,都是从家步行2公里,在县乡公路边搭乘班车到淮阳城区车站,然后转乘公交车到达淮阳中学。有的年头,他们前往学校捐赠好多次。“2020年6月12日,收到捐款1300元;2021年3月7日,收到捐款2100元;2022年5月25日,收到捐款3300元……”在老人提供的一叠泛黄的捐赠收据中,记者仔细翻阅发现,2021年,他们捐赠了7次,数额1000元至3000元不等,合计1万元。拾荒20余年来,共计捐款约20万元。这些捐款,饱含了老两口对教育的深情、对贫困学子的厚意。
淮阳中学党支部书记白子兴说,两位老人多次到校捐款,连校门口的保安都对他们十分熟悉,每次见到两位老人都热情打招呼,但无论谁想留老人吃碗面,他们都摆手谢绝。“两位老人的助学善举难能可贵。我们常教育学校的教师,要学习和珍惜两位老人可贵的助学精神和善行义举,勉励大家只有努力教好书,方不辜负两位老人倾心教育的一片深情。”
危难之际伸援手
“人生一世几十年,尽自己能力,做点有意义的事儿,才有价值。”在和朱林广交流时,老人平和地道出20余年拾荒助学的缘由。“俺们早些年在新疆帮闺女看孩子那会儿,也都是捡破烂卖钱给学生捐钱。这些年,每次捐完款,俺们心里都很得劲儿。”拾荒归来略显疲惫的邵玉梅谈及多年助学感受时,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两位老人不仅对捐资助学慷慨,在走村串户捡拾废品的途中,只要听说有困难家庭,都会积极伸出援手。“送给梁楼村困难家庭梁某1袋小麦;送给秦营村困难家庭朱氏老太太2袋小麦;送给本村困难家庭朱某1条被子……”邵玉梅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节省些,就可能助遇难乡亲迈过一道坎儿。现在这十里八村的,俺们走到哪儿,都有人念叨俺俩心眼好、表示要报恩。”
更显大爱的是,当国家遇到灾难时,两位老人也都积极捐款,闪现出人性的光辉: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600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捐款2000元。邵玉梅说:“虽地震灾区在千里之外,但受灾群众都是中华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关键时候,我们一家人共渡难关。”
2020年,两位老人向鲁台镇政府捐款10000元,用于购买防疫物资,共克时艰。两位老人用行动谱写了一首首大爱之歌。
记者在与朱林广(左三)、邵玉梅(左四)等人唠嗑交流。
朴实淡然不宣扬
两位老人20余年拾荒助学都是默默地进行,他们的子女都知道父母做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我们不打扰、不细问,爹妈高兴就好!”
一个月前,由于下雨路滑,两位老人卖废品返家途中,连人带车掉进路边水深至胸的沟里,幸好遇到一个过路小伙儿及时报警,后在附近村民的帮助下将他们施救上来。
“掉进水里的手机和卖废品的几百元钱,我让儿子打捞好一阵儿也没有找到。”回忆上次经历的损失,两位老人仍然一脸遗憾。
“突发的事情有时候在所难免,没啥后悔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能有个好前程比我受点罪强多啦!”交流中,邵玉梅对助学的执著让人动容。
蔡河口村党支部书记任志斌对两位老人20余年拾荒助学一事深感敬佩。在村党员、群众会议上,任志斌经常用老党员朱林广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教育大家,学习他们支持教育、关爱困难群众的高尚品质和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他说:“吃一点、喝一点,对这老两口来说并不是享受,捐资助学、帮助乡邻,才是他俩最大的快乐!他俩物质需求极简、精神世界丰盈,我们村干部都要向他俩学习看齐。”
采访过程中,邵玉梅一直说他们只是做点小事,没啥值得宣传的。“只要俺俩身体允许,就会将捐资助学继续下去。俺们希望那些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都能梦想成真!”邵玉梅坚定地说。
采访札记:
用拾荒积攒出来的一分一毛捐助教育,乡亲生活有困难及时伸出援手,一坚持就是20余年。朱林广、邵玉梅两位平凡的老人不图名利,不求回报,默默地行走乡间做出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这种执著的坚守精神和无私的大爱情怀,让每个受助者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生活的希望,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一个人该如何面对荣与辱、得与失,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有价值?两位老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答案。
常行善者必多福。我们由衷祝愿两位老人在助学的路上、温暖他人的时候平安康健,快乐长寿。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