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被测学生把洋节错认为中国传统节日,还有部分被测学生把乌龟错认为十二生肖。日前,辽宁省沈阳市约6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基本素养四科。当地教育界人士表示,调研和监测发现,目前学生阅读能力总体偏弱。
小学都上到四年级了,居然还有把乌龟扯进十二生肖、把洋节当成传统节日的,这样的“梗”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尽管仅凭一次或几次测评,未必就能反映出小学生真实的传统文化常识水平,但出现如此“低级”错误,胡乱“拉郎配”,真的说不过去。
这个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实中,一些家长更关注的是奥数,是英语、早教等“新知”,或者是舞蹈、球类、跆拳道等健身项目。孩子的兴趣往往被游戏或玄幻读物等吸引,他们的世界里多的是各种丰富驳杂的知识,是另一种“与时俱进”。至于那些经历了岁月淘洗的传统文化常识,很多被弃置一边,甚至成为“老祖母”的专属。十二生肖是这样,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也是这样,当然还包括诸多中国人的历史与地理等。这其中,“三国”的命运稍好些,但孩子们获知的三国知识,很多甚至来自网络游戏……
传统文化常识果真过时了吗?且不说其中很多知识反映的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一种自成系统的认识论,即使以现代社会的知识体系而言,也离不开这些传统文化常识。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社会越往前走,越是呈现出某种新变,越能体现出传统文化常识的重要性。这本身就是一种互补,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参照系”。
因此,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传统文化常识教育。这不是复古,也不是食古不化,而是一种回归,是在找回中国人的固有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更充分的认同。沈阳市的综合评价只是一个标准,真正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譬如,如何习得这些传统常识?如何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如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而非硬性灌输……
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本已经加大了传统文化课程的比例,一些学校也在常态化组织经典诵读等活动,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在新一代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植入传统文化元素,并不是几首古诗、几个典故所能支撑的。要真正引起学校、家长的重视,必须想办法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传统文化常识并非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体现在生活态度上。我们现在常常强调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但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正是从传统文化中来。有传承、有汲取、有浸淫,才会经由与外部世界的碰撞而产生自信。如果缺乏传统文化常识,即便拥有再多的技能,也是瘸腿的。
是时候重视传统文化常识教育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是不是健全、是不是既能接续传统又能吸纳新知,关键在于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是不是有敬畏。从这个意义上讲,钱穆先生所言对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应该成为一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