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英
多文本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具有时效性的阅读教学模式,多文本阅读文章来源跳出了教材束缚,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教学。多文本阅读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将文章组织在一起。课堂上,师生围绕一个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目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耗时、低效,有些学生经过6年的语文学习,仍不能独立分析文章含义,不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不能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今,语文试卷出题越来越“活”,教师只教教材,学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些困惑、矛盾、尴尬的场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日复一日讲解一篇篇孤立的课文,只能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字词,然后再把这些认识的字词书写在试卷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老师们也教得身心疲惫。多文本阅读教学解决了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一组或者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集体构建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其中,“多文本”一词是对以前群文阅读的精确解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文章片段即为多文本,由于课堂时间和学生阅读速度的限制,课堂上学生阅读多篇文章有一定难度,而文章片段阅读则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只有倡导多元化的教学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因此,多文本阅读教学教师在选文上应该提供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素材。
有了比较才能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内、课外的横向选文中,还要同中求异。例如:内容相同,但体裁各异;同样都是名人故事,但选取角度不同。教师将这些文章进行多角度科学搭配,这种“同”中的“异”才是多文本阅读教学较之单篇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多文本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更应该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对文本往往很陌生,教师强行灌入了一些观点,并作为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始终处于中心和支配地位,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既得不到阅读的乐趣,阅读能力也得不到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必将被磨灭。所以,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多角度解读的主体。同时,教师还应当是多角度解读的引导者,通过教师阅读与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文本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质疑能力。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的有效补充,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多文本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周口开发区路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