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18年03月26日
第08版:专题

雄鹰展翅欲高飞

——太康县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为患者梳理头发

副市长张广东参加医联体签约仪式

县委书记王国玺到医院指导工作

院长聂方华参加医共体签约仪式

护士节表演

下乡义诊

为贫困群众捐钱捐物

记者 史书杰 通讯员 闫云 文/图

太康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属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是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保险、社会保险、交通创伤定点医院和周口泰康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定点医院。该院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先进。该院是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全国脑血管病研究办公室协作推广医院。该院先后与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周口市中心医院结为技术协作医院,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太康分中心设立在该院。

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提升就医舒适度

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康县人民医院积极筹集资金,建设南院区,并于2016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南院区位于太康县迎宾大道中段东侧,占地面积118亩,门诊医技楼建筑面积26938m2,病房楼建筑面积46227m2,综合服务楼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积9175m2,总建筑面积82340m2,拥有中心供氧、床头呼叫等现代化的设施,为患者提供了温馨诊疗环境。同时,老院区病房二区、三区于去年8月完成升级改造后投入使用,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儿童康复大楼整体崛起;新增设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妇产科VIP病房、儿童重症监护室、婴儿洗浴中心等,完成了太康县人民医院历史大跨越,使住院难问题得到彻底改善。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注重人才培养

该院强化运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内涵。该院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有制度可依,日常管理依制度办事,保障医院规范有序运行;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力度,将精力集中到提升医院运行效能、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推进医院加快发展上来;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量化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大管理体系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推进行政管理职能优化组合,建立起以“大部制”改革为基础的科学高效的医院内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强化质控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质量安全内涵。该院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确保质量控制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节和专业全覆盖,不留盲区和空地;明确质量控制目标任务,年初出台详细工作计划,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表格式、按时序推进;全面强化各个质量控制专业组织职能,建立健全质量控制考核评估标准,强化质量控制结果运用,确保质量控制管理成效。

强化服务流程重组,全面提升服务特色内涵。该院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医院服务一卡通、先诊疗后结算等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病员诊疗个人信息自助查询和打印系统,尽量减少病员就诊时的时间消耗;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完善服务职能和措施,以公共卫生、病员回访、下沉服务和助残济困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团队服务的项目范围,不断提升其运行的效能和社会影响力。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行风建设内涵。该院以强化收费纪律管理、完善贵重药品及高值耗材使用预警和退出机制以及加强红包回扣治理等工作为重点,着力构建以学习教育为先导,以环节管控为重点,预防和惩戒并重的行风建设管理体系,推动医院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树立“大医精诚、执业为民”的理念,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内涵。该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大力引进临床实用型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为医院长远发展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医院现有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通过进修学习、上级专家带教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临床青年骨干。通过“三基”培训、院内和科室业务学习、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医院发展及重点科室发展需要,争取县卫计委政策扶持,自主聘用了一批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退休专家和紧缺型人才。去年,该院选派“515”骨干医生8人、护理技术骨干44人等先后到全国知名医院和省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专业培训,激发学科发展后劲。

积极发展重点科室建设 服务百万群众

随着去年该院儿科顺利通过河南省医学会专家组评审,成为继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的又一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儿科分设三个病区和一个儿童重症监护室,现有医护人员9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7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40人、护士25人。科室设备有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加压雾化吸入器、快速血糖检测仪、复合脉冲导入治疗仪、微量泵、正压通气呼吸机、黄疸测试仪、远红外线抢救台、蓝光照射台、空气消毒器、静脉营养配置净化台、婴儿保暖箱、红外线辐射台、蓝光治疗仪、经皮测胆红素仪、菲萍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

该院神经内科是河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分设三个病区,现有医护人员83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12人、住院医师7人、主管护师11人、护师31人、护士13人。科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防压疮电动气垫床、排痰机、红外线烤灯、微量输液泵、运动治疗气压泵、空气波治疗仪、无创呼吸机等。

该院神经外科是河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6人。科室设备有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空气波治疗仪、除颤仪、无创呼吸机、排痰机、防压疮电动气垫床、红外线烤灯、手术显微镜、脑动力系统、颅内压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等。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打造务实医院

为落实国家医改政策,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太康县人民医院先后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大五附院、周口市中心医院结为医联体协作医院,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该院去年共接诊急诊患者3810人,开展手术397台,会诊危重病人276人,院内开展学术讲座32次。在县卫计委统一部署和领导下,该院与张集、五里口、板桥、高贤、芝麻洼、毛庄、马头7家乡镇卫生院签约建立县域医共体,并派出8名医疗骨干担任成员单位名誉副院长,167名主任、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每周定期对7家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共帮扶诊疗3654人次,急诊246人次,开展手术22台,会诊疑难病例36例,免费接收进修人员35人,业务培训267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项。该院加强医联体、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三级医疗资源布局,打通从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就诊的通道,建立远程网络会诊中心,实现上联下延无缝对接,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大五附院、周口市中心医院等每月定期在该院坐诊,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服务。

温馨服务备受患者青睐

把实事办在病人急需上,把温暖送到病人心上,把标准定在病人感动上。在太康县人民医院,处处充满着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氛围。

“您好,请问您需要帮助吗?”走进该院,导医台护士的亲切话语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如沐春风。患者不知道的地方,导医台护士会带着去;看到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导医台护士会主动上前帮忙。在该院,为患者打开水、打饭,提供一次性水杯、针线包、轮椅,为患者洗头、洗脚、剪指甲……已成为医护人员的自觉行动;在该院,护理服务不仅仅针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到医院办事的人员也在护士的服务范围内。“太康县人民医院是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医院。”这样评价,在该院经常可以听到。

“一家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靠的不仅是设施好、环境好,还要靠优质的服务,为患者营造家一般的氛围。”该院院长聂方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把医院打造成最富人情味、最尊重人的地方,尽可能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患者青睐。

注重惠民服务 托起一片爱心

该院认真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第一时间出台文件启动健康扶贫。落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门诊就诊减免政策,凡是贫困户来该院看病,门诊检查费减免40%,2017年7月至12月,共减免226人次,减免金额33208.6元。该院建立健康扶贫绿色通道,设立便民惠民服务台,实行首诊负责制。为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该院启动先诊疗、后付费的诊疗模式。2017年5月至12月,在该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贫困人员为217人次,共垫付资金230多万元。该院投入资金、整合系统、培训人员,对所有贫困住院患者实行一站式服务。2017年,该院城乡居民医保病人住院总人数3.9万人,住院总费用2.06亿元,住院基础补助费用1.22亿元。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该院在基础报补的基础上,新增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及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去年以来,该院大病保险报补1085人次,总费用7678万元,补偿费用169万元,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报补1615人次,总费用4518万元,补偿费用207万元。

贫困患者来该院就诊时,由导诊护士陪同,在开通的健康扶贫绿色通道诊治,可以享受免挂号费、不用排队等候等一系列服务。需要做检查的患者,由该院医护人员或健康扶贫志愿者全程陪同检查;需要住院的患者,医护人员会将其送入扶贫专用病房。另外,该院各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免费提供轮椅、梳子、镜子、针线盒、老花镜、布尿垫等特需用品,方便了患者。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全程陪同患者做各项检查,如抽血、心电图、核磁共振等。

肩负使命,敢于担当。该院上下同心协力、积极作为,深入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村常营镇邓家行政村和转楼乡郭桥行政村,配合镇政府干部职工和村干部,主动担责、主动尽责,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该院以健康帮扶、爱心帮扶、理念帮扶为核心,充分发挥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优势,通过深入基层帮扶、送医下乡义诊、入户诊治、疾病排查、免费检查、免费发放药品等方式,让贫困群众能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防止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

珍视生命,播撒仁爱。该院2017年共开展健康走进基层医院、广场义诊、敬老院义诊、专家下乡、精准扶贫爱心义诊等活动51次,义诊人数70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4万余元,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5万余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爱心捐款活动,该院全院职工共捐款45860元,奉献赤诚爱心,助推扶贫攻坚。

“仁医行动”彰显公益,志愿精神日益弘扬,爱心义诊惠及百姓,医院员工群体向善,助人为乐无处不在,凡人善举犹如春潮,赢得了患者、媒体乃至社会的一致好评,医院美誉度不断提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切实减轻病人负担

该院坚持执行合理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标准,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全面认可上级医疗机构检查和检验结果,做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在节约医疗费用的同时,也节省了患者的诊疗时间。该院对于存疑的病理诊断,一律要求病理科进行会诊。在诊疗过程中,该院努力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减轻病人负担。

加强文化建设 促进医院发展

医院文化是医院工作精神。多年来,该院以文化广场、红歌大赛、护士节为载体,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使职工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娱乐身心。去年护士节之际,医院成功举办了以“尊重护士、爱护护士”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演出在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中进行,丰富多彩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一首首歌曲在舞台上唱响,或激情、或悠扬的乐曲声在大厅上空回荡。医护人员用嘹亮歌声和优美舞姿讴歌了党的光辉历程,弘扬了南丁格尔精神,展现了医务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全院干部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创先争优当先锋和构建和谐医院的壮志豪情。此举既丰富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又增强医院的凝聚力。

提升急救水平 畅通绿色通道

该院开辟“120”绿色生命通道,实行“三先三后”(即先就诊、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先住院、后办手续)的救治措施。只要是“120”接回来的病人,该院要求医护人员,不论病人职位高低、富贵贫穷,不论家属在与不在,医院都要给予积极救治。几年来,“120”急救中心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急救中心主任王鹏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急诊病人我们一定要争分夺秒。”急救电话就是命令,只要接到急救电话,值班人员就立即出诊。遇到交通事故,家属又不在,他们亲自抬伤员;到农村接诊,遇到阴雨天气,他们踏着泥泞,亲自把病人抬上救护车;冰天雪地,车不能行走时,他们推车前进。特别是急救中心的夜班工作人员,遇到丧失理智的急诊外伤患者和酗酒者,轻则遭漫骂,重则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面对这些,“120”护理人员从没叫过一声苦和累。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急救中心常会收治一些无家属、无押金的急危重无名患者,这更增加了他们工作难度,既要抢救治疗,联系各种检查,又要负责照料病人,寻找病人家属,协调各种关系,忙到最后,有可能费用也收不回来,但为了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为了患者生命健康,他们无怨无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太康县人民医院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院先后获得国家爱婴医院、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优质服务单位、 省级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先进单位、市窗口行业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该院院长聂方华表示,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推动卫生事业稳步前进,为太康县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2018-03-26 ——太康县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2994.html 1 雄鹰展翅欲高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