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18年12月01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穆如清风暖民心

——记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局长席德聪

在上访群众眼中,他是亲人,是家属,有事没事喜欢找他聊聊;在同事眼中,他三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是位平易近人的老大哥、可亲可敬的老班长;在困难群众眼中,他穆如清风、义薄云天,是有求必应的“及时雨”;在领导的心目中,他务实担当、履职尽责,是新时期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优秀代表。

他就是西华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委群工部长、信访局长席德聪。从事信访工作30年来,他接待来访群众数万人,化解矛盾纠纷近千起,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他推行的解决疑难信访问题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引导的化解信访老户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他探索的信访事项复查工作新模式在全省得到推行。他以责任换信任,以真心赢民心;用担当和坚守,融化坚冰,收获和谐。

以责任换信任,信访路上“有心”人

“信访工作就是要医治老百姓的心病,我们说到底就是百姓的疗伤者,决不能让老百姓心里头有疤痕。”席德聪说,“只要我们真正把信访群众当家人,做群众可信赖可交心的知音与代言人,群众就会信任我们。”30年来,在错综复杂的信访案件面前,他坚持冲在前面,敢于触及热点难点,协助党委、政府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赢得了群众一次又一次称赞。

2011年9月,一起交通事故因肇事司机逃逸,死者家属未得到赔偿采取过激行为堵塞高速路口,西华县委、县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县主要领导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席德聪。他带领同事及时赶到事发地点,先对死者家属进行思想疏导,通报了有关部门成立专案组追逃情况,通过6个小时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让死者家属和车辆撤离了现场,等天黑时送走死者家属及最后一辆车,他累得昏倒在自己的车旁。

2013年10月,西华县艾岗乡发生一起因土地流转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当时他正在直肠癌手术后的恢。复期,身体只能站立和平躺,在医院里打点滴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不顾身体的疼痛和虚弱,携带着治疗药物赶赴现场,对聚集在一起的人员开展艰苦的疏导工作。从当天上午10点一直到晚上,终于在现场拿出了群众认可的处理方案,把100多人劝了回家。而强忍着疼痛站立了近10个小时的他,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西华县连续创造了没有发生赴京、省集体上访事件的业绩,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信访事件,赴京、省个人上访也是全市发生量最低。

以实干促和谐  信访为民见“初心”

席德聪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信访工作越重视我们压力越大。信访干部无职无权,我们要靠人脉去凝聚力量,靠人格魅力去推进工作,靠工作去赢得信任,干好工作就是对领导最大的支持。“干就干实事,创就创一流,争就争第一”也成了西华县委群工部、信访局的奋斗目标。

出新招,创新路,解新题——席德聪在“天下第一难”的路上,砥砺前行。2004年,他提出了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要开门接访,解决群众初信初访问题;他提出的重大项目决策前进行信访评估的办法已成为项目建设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他推行的研判评议解决疑难信访问题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引导的多措并举化解信访老户的经验在全国、全省被推广;他在体制上、机制上、程序上探索创新的信访事项复查工作新模式,在全省得到推行,开封、南阳、巩义等二十多个市县先后到西华学习工作经验。“近年来,西华县一系列信访工作新方法、新机制,在他不懈的探索创新中应运而生,并在依法、及时、就地化解信访问题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席德聪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给予高度评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领下,西华县信访总量连续8年保持下降态势,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西华县连年被省、市表彰为信访工作先进县,西华县信访局多次被表彰为先进工作集体。席德聪本人也先后荣获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被国家信访局颁发从事信访工作25年以上荣誉证书、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荣记三等功、被评为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局长等荣誉称号。近日,他被周口市人民政府荣记二等功。

以真心换真情,群众心中“知心”人

席德聪常常告诫信访局的干部:“信访工作就像一根纽带,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政府。做得好会拉近干群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做得不好,可能会激化矛盾,引发群体事件。”

“心中有爱,温度自来”。席德聪在实践中提炼总结了“五心”工作精神,就是对来访群众要有热心,对群众的困难要有同情心,为群众解决问题要诚心,处理问题遇到阻力要有决心,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有长期作战的恒心。多年来,席德聪用心的温度传递着春天般的暖意,信访户赵某母女,缺吃少穿就找他,有病治疗也找他;信访户王某,年过八旬,被他一次次的关怀所打动;信访群众张某某,90多岁……他从口袋里掏出的钱已不计其数,这些关心和关怀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让很多信访老户感动的停访息诉。他个人出资先后供养了6名孤儿,使这些孤儿的心中切实感受到人间的真情。2016年年初,他随县领导到东夏镇调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被在田间干活的信访户王守祥拉着手:“席部长,恁把俺的事都解决了,还没有感谢过,这回咋着也得在俺家吃顿饭”,在场的县领导和群众对他都竖起了大拇指。

以身教赢尊重,干群心中“信服”人

30多年来,席德聪经常对信访干部灌输这样的理念,做人要坚持“三个不忘”:不忘自己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不忘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不忘群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他多次主动放弃了职务调整和职位晋升的机会,一心扑在他终身挚爱的信访事业上。他重言传身教,前几年,他的小儿子大学毕业,几次要他托人安排个好单位,他拒绝了。他对儿子讲:“如果我把你安排到好单位,今后别的群众来上访,我做工作就底气不足,还是你自己闯吧。”特别是2013年以来,席德聪做过两次直肠大手术,却一直以永不停息、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异于常人的坚强毅力和病魔坚决抗争,记不清有多少天他是一边服用止痛药一边坚持工作,每次外出途中必须数次到卫生间,乘车时他只能坐在前排,只有前排的空间才能让他手拉着、脚蹬着、背靠着,尽可能减缓患部的压迫和疼痛;医生要求他要尽量平躺和站立,避免久坐,为了工作,他自制了一个四边受力的空心坐垫,走到哪里就把坐垫带到哪里……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决不让任何一项工作因我而延误、决不让任何一名群众的诉求在我手中推诿”的庄严承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能为百姓排忧解难,是我最开心的事。”席德聪说:“在从事信访工作的30年里,我每每看到群众期盼而又无助的眼神时就会想,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事情总得有人干,信访工作尽管苦、尽管累,但经过我们努力,换回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信任,换回了干群关系的更加融洽,我觉得十分值得。”

2018-12-01 记者 岳建辉 李凤霞 通讯员 王鑫 凌海涛 ——记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局长席德聪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47706.html 1 穆如清风暖民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