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4月,外商首次来境考察。日本客商到西华县洽谈芦笋加工业务。
■5月,各县镇相继召开党代会、人代会,次年底结束,各级领导班子改变了年龄偏大、人数偏多、文化偏低状况。
■8月,地区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为男性农民治疗脑血栓,施颅外至颅内动脉吻合手术成功,为区内显微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首次应用。
■8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来境拍摄地区越调剧团排演的《李天保娶亲》,片成后,在地区影剧院举行首映式。
■8月,淮阳至太康110千伏输电线路投入运行,是1980年代新建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至1990年全区共有110千伏输电线路10条,长367.85公里。
■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周口镇改为周口市(县级)
■11月25日,地委召开县市委书记座谈会,传达中央和省委文件,确定进一步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并以此作为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
■1980年,彩色电视机在区内市场首次出现。
■1980年,全区有卫生机构251个、病床7973张。国家医疗卫生人员首次突破万人(11100人)大关,是1956年的6.4倍。
■1980年,工业战线推广周口市麻纺厂在一线工人中实行超产提奖的经验,各县市先后设立百分计奖、超产提奖、超利润分成、计件工资等多种形式的奖励办法和工资分配形式。
1981年
■1981年年初,地委、行署在周口市召开现场会,对全区工交企业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部署。8月,地区召开财贸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年底,95%的工交企业实行不同形式生产责任制。
■3月,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商水、淮阳、郸城3县为商品粮生产基地。
■5月11日,国家农业部、物资总局、商业部、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联合在郸城召开全国农村节柴、节煤经验交流会,郸城人李治安等研制的自动拉风灶被誉为节能之创举。
■9月,全区第一台B型显像超声波诊断仪在地区中医院安装使用。
■1981年,全区用电量33437万千瓦时,比1978年增加10.6%,是1965年的62倍。
到1981年底,全区包干到户生产队发展到49742个,占总队数的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