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8年12月26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敬老院里的幸福生活

记者 韦伟 李凤霞

12月22日,冬至,沈丘县卞路口敬老院里暖意融融、十分温馨:院里靠墙搭建的车棚下,79岁的李安国和69岁的单全志正在下地棋,78岁的张安在一旁观战。下棋的人成竹在胸,观棋的人随着不断变化的棋局,同样乐在其中;绕过第一排房子,菜地里,61岁的郭建全正和伙伴一起摘白菜;房间里,53岁的卞银行,正在给同屋的郑青海喂水……

在这里,30位孤寡老人和5名肢残智障者,享受着集体生活的幸福,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

卞路口敬老院为什么能让人有如此温馨的感觉?院长黄坤告诉记者,自从 2016年接手敬老院以来,他在县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开展多项改革,并在互助养老模式上积极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共同维护良好环境

“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要保持干净整洁,大家住着才舒服。”71岁的邓如才告诉记者,老人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管是院落、走廊、娱乐室,还是桌子、柜子和椅子,都会打扫干净。如果哪个房间的清洁卫生没做好,只要有人提出来,老人就会立即打扫,不愿拖后腿。

敬老院的主干道及四周栽有花草树木,偶有被风吹来的纸屑和树叶落在上面,老人们便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

刘秀成老人说,敬老院的房子修得漂亮,热水器、电视机、电风扇等非常齐全,大家十分珍惜这里的幸福生活。

黄坤介绍,他们在敬老院积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活动,鼓励大家争当文明卫生户。

积极参与菜地管理

赵欧是赵楼村人,已在敬老院生活几年了,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敬老院里的空地有3亩多,什么也不种挺可惜的,赵欧毛遂自荐当种菜队长。“我们不能闲吃闲住,大家都要劳动,把空地开垦出来种蔬菜,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让大家吃上绿色蔬菜。”赵欧说。

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认可,纷纷加入种菜工作队。说干就干,老人们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菜种好了,还要管理好。大家分班轮流除草,这样蔬菜才会长得好。”赵欧说。

采访中,记者看到,菜地里种了蒜苗、白菜、青萝卜等,长势喜人。

相互照顾胜似亲人

郑青海是郑庄村人,从小便因小儿麻痹症瘫痪在床。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家人将其送到这里。为了照顾这样的特殊人员,该院探索了“院民互助”的养老方式。

“到社会上找护理人员,别说专业的,就是普通百姓也得2000多元的工资。无论是患者家庭还是敬老院,都没有这个经济实力。”黄坤说,“于是,我们就想到,让院里身体好的老人与特殊人员结成对子进行帮扶,每月给予400元的辛苦费。”

互助式养老的探索非常成功。自从郑青海住进敬老院,卞银行就与其结对住在了一个屋。此后,郑青海每天的吃喝拉撒都由卞银行来照顾。

卞银行说:“我也不是为了那几个钱,我就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屋里有个伴。”

据了解,目前院里这样的互助式结对帮扶的共有5对。

不仅互助帮扶的院民之间是这样的,凡是敬老院的老人都是互相照顾,像一家人一样。前不久,敬老院一位65岁的老人感冒了,肠胃又不好,整天躺在房间里。其他老人每天轮流到镇上为他买药,并喂他吃下。在大家的照顾下,这位老人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老人们把敬老院当家,把大家伙当亲人,彼此间相互照顾,胜似亲人。”黄坤说,“哪位老人如果买了酒和花生,就会主动与大家分享;哪位老人如果生病了,大家都会去照顾他;哪位老人生日到了,大家就赶紧多做几个菜,买来生日蛋糕,一起庆贺…… ”

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每逢节日,敬老院里便会传出阵阵歌声,老人们聚在一起听听歌、唱唱戏。

“一到收获的季节,我们就比赛谁种的萝卜大,谁种的白菜大……”老人们谈起晚年生活七嘴八舌说个没完。

刘秀成表示,如今的生活真幸福,一日三餐十分丰盛还经常变花样,棉被、衣服等大多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吃穿不用愁,生病了还能享受医保。

王洪德拉着记者的手说:“每逢重阳、春节,政府就会免费送来电影和文艺演出,我们的生活别提多好了。”②3

2018-12-26 记者 韦伟 李凤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50847.html 1 敬老院里的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