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19年01月01日
第02 03版:特别报道 PDF版

三园竞秀迎新春 次第美景入画来

周口植物园

周口铁路主题公园

周口铁路主题公园

周口森林公园

周口森林公园

周口铁路主题公园

周口铁路主题公园

周口植物园

周口森林公园

周口森林公园

周口森林公园鸟瞰

周口植物园

周口植物园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8年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是对原文昌生态园进行的改造升级,面积2100亩,投资2.1亿元。

项目建设总工期为2年,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面积是原文昌生态园1500亩,建设工期8个月,12月29日已经对市民开放;二期工程600亩,计划2019年年底建成。

植物园功能定位为中原植物基因库、生态文明示范地、植物科普基地、市民休闲公园和周口文化客厅等五大功能。园区分为“一带、两心、五区、多点”组团式结构,“一带”即沿湖打造湿地景观带,“两心”即湖景游览中心和垂钓休闲中心,“五区”即植物观赏区、四季温室区、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和植物科普区,“多点”即园区内设计建设的多个景点。植物园全部建成后,将收集各类植物3000多种,是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园区,成为我市集现代城市园林与湿地景观特色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园。

目前,植物园大门、观光大道景观、木栈道、观光平台面层铺装、园区主干道沥青铺设已经完成,停车场、广场面层铺装基本收尾,地被及苗木栽植面积达到90%,驳岸、亭榭、景石已完工,游客服务中心、展厅、公厕等功能服务型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园区已经具备开园迎客条件。(李莉)

周口铁路主题公园

周口铁路主题公园,全长9.8公里,占地1200亩,总投资2.95亿元,整个景观由“一脉、三区、四园”组成。 “一脉”是指贯穿废弃铁路沿线的绿色空间脉络;“三区”是指生态展示区、铁路风情区、宜居休闲区;“四园” 是指湿地公园、自然花园、文创中心和运动公园。公园分两期建设,一期包括生态展示区、铁路风情区、宜居休闲区、自然花园、文创中心;二期主要为五一路至中原路、龙源路以西的湿地公园建设。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重要综合性场所,将为周口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园的定位和目标是:打造集保护生态、慢享生活、传承文化为一体的城市绿色廊道,突出生态绿廊、休闲游廊和文化长廊三大特色。保护生态:贯穿城区东西、蕴涵自然生态的森林绿廊;慢享生活:服务市民、满足多元需求的休闲游廊;传承文化:彰显城市形象、传承铁路文化的人文景廊。

三区:

生态展示区(新旧铁路交汇处-汉阳路)景观特色是紧密结合铁路沿线的水系资源,打造以湿地风情为特色的生态野趣景观。

铁路风情区(汉阳路-五一路)景观特色是充分利用铁轨穿越城市的景观特点,利用迎宾大道东侧机务段,打造特色城市铁路文化体验公园。

宜居休闲区(五一路-周口大道)景观特色是功能为导向,服务城市居民,以康体健身、亲子活动、文化艺术展示为特色。

四园:

1.自然花园(富民路-建材路)

设计结合铁路线分割成的南北两侧地块,约10公顷,以自然花园为主题,设置入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休闲林、停车场、儿童乐园、疏林草地、健身场地、旅游车站、休闲驿站等,形成自然生态的绿色休闲空间。

2.文创中心(迎宾大道-五一路)

总面积约7.3公顷,设计着重于铁路文化的展示与体验,形成北部铁路文化集中展示体验、文创产业园、生态休闲三大功能片区。保留场地内铁轨,开通观光小火车游览线路,拓展至铁路公园内部。以互动装置、展览馆、观光小火车等形式,展示铁路文化。

3.运动公园(周口大道周边)

场地由周口大道划分为南北两块区域,北侧场地面积为12公顷,南侧为3.8公顷,共15.8公顷。北侧地块主要由节庆广场、滨水体验、亲子游乐、康体休闲四大功能板块组成,以5米宽的健身跑道贯穿其间,形成一条内部环线。

4.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约17公顷,打造四季花开、缤纷宜人的花园,融合休闲活动空间,形成入口服务区、休闲活动区、生态体验区、轨道展示区。

(王艳)

周口森林公园

周口森林公园位于周口市北部,北临S81 商周高速,南临正在建设中的北环路,东临S213省道,距城区约6公里,总占地面积233.33公顷。公园包括市民体验区、森林复育区、森林康养区、森林科普区、河道生态修复区等。公园建成后将打造融生态景观、城市展示、户外休闲、森林康养、教育科普于一体的森林公园景观。

市民体验区:公园主入口突出山、水、林的元素主题,并融入景观中,公园logo展现山、林意境,公园大门融入水与林的景观元素。主景观轴以迎宾花坛和假山喷泉为景观中心,突显入口景观区的主题性与展示性。

生态修复区:公园内使用生态排水设计,将山体与水体间相互联系,内部水系做到自然滞留、下渗、排除。充分利用现有水系构建公园内部自然排水系统,很好的缓解雨季绿地排水的压力。

森林康养区:景观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性、多样性和适生性。植物群落景观的搭配注重乔木、灌木、地被草花的搭配,种植手法突出成片的乔木林和花灌木林,建设至今林间鸟类成群,印证了大空间景观林的生态优势。大量植物林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改善空气质量,形成绿色生态氧吧。

森林科普区:对各大类植物进行了品种挂牌,对植物科、属、种及生态特性进行了简介,并通过二维码识别,让市民更深入了解植物的详细生长习性,普及林木知识,引导市民对森林生态的关注与热爱。

河道生态修复区:结合贾鲁河两侧的自然条件,以河道生态修复为基调,通过局部挖填方造型对水岸线整理,河道边坡放缓,优化水岸线。选用耐水湿植物作为绿化基调,水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打造滨河湿地景观。

森林公园的建设响应了“森林河南”的发展方向,周口在“四篇文章”的背景下牢牢把握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难得机遇,做到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城市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面貌方面迈出步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周口森林公园作为生态周口的一张名片,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李凤霞)

我家门口有公园

记者 黄佳

2018年12月30日是周口铁路主题公园开园的第二天。

冬日的风有些凛冽,但是太阳是暖的,天空也格外蓝。放眼望去,绵延数十里的绿化通道望不到尽头,刚植的草坪似乎已经想泛绿,砖红色的人行道像一条红丝带横跨东西。镜头拉近,几节年代久远绿皮火车安静地卧在铁轨上,老人们或坐着或散步,孩子们愉快地玩耍;抖空竹,鞭陀螺,拍照留影的市民络绎不绝……

太平盛世,人民安康。我家门口有公园,对于周口人来说,现在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镜头一:休闲健身好去处

下午4点左右,王老伯和老伴带着3岁的孙子“如约”来散步,公园里的火车是孙子的最爱。小家伙是个超级火车迷,家里堆满了电动火车,这次见到真火车,都兴奋得睡不着觉了,每天都要来看看火车。“我们一般走着就回家,向东走往北拐弯就到家了,特别的近,特别的方便,出门就是公园哈。”王老伯笑着告诉记者,他笑起来的声音一点都不像60多岁的人。

自从铁路主题公园开园后,退休在家的老两口变成了铁路主题公园的常客,每天下午的时间基本都是陪着孙子玩,而早晨的时光才是属于老两口的锻炼时间。

“我们起得早,基本每天都会来晨练,以前都是在路边,人多车多不方便,现在我们和邻居都来这。”王老伯再次为铁路主题公园点赞,“这里安详宁静,绿化也越来越好,公园的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人气越来越旺。”

镜头二:文创中心享“艺术大餐”

精致的花篮,色彩艳丽的服装,在文创中心的广场上,每天下午准时表演的担经挑会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看。担经挑艺术队队长杨阿姨热爱民间艺术,退休后一直在组建公益舞蹈队。队员发展了七八十人,自编自导《咱当兵的人》,民间艺术和通俗歌曲完美结合,竟然别有韵味。围观的大多都是和杨阿姨年龄相仿的老人,子女们忙于工作,无暇陪伴老人,来看看担经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岂不是很幸福的事?杨阿姨说,铁路主题公园没有正式开园时她们就在这表演,每天都有几十人看演出,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镜头三:自得“棋”乐

在路边,聚集了一拨棋友。李伯和闫伯是才认识两天的棋友。李伯家就在铁路公园北边住,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伴去带孙子了,剩他一人特别无聊。铁路公园开园那天,来了好多人,闫伯就是他那天开园认识的棋友。闫伯有一个女儿在外地,老伴给女儿带孩子去了。两人闲聊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共同的爱好是下棋,李伯还开玩笑说:“要不是这园子,我俩下辈子也不会相遇,晚上别走在我家喝两杯。”冬日的阳光照射在两人身上,都笑的格外灿烂。

镜头四:找回童年的记忆

“锈迹斑驳的枕木铁轨、老式红砖建造的机务室,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到铁轨边看火车,不过火车的时候我们常在铁路线上玩耍。铁路是我整个童年的回忆,每晚睡觉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才能安睡,现在老铁路改造成公园,让市民多了休闲游玩的去处,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家住莲花路的小敏说。小敏带着5岁的儿子来铁路主题公园玩,小家伙嚷着让妈妈带他去坐火车,小家伙登上小火车,兴奋得又蹦又跳,摸摸这,看看那,好奇得没完没了。小敏表示,孩子以前游玩主要集中在室内游乐场,空间密闭空气难流通,很容易生病。铁路主题公园开园后,孩子接近大自然,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增强体质,这才像个男孩儿该玩的。

一切安详美好,夕阳西下,不远处,一位妈妈正在给两个孩子在雕塑前拍照; 一对年轻的情侣手挽手甜蜜私语;一位老伯在用鞭子打陀螺……

为“城市绿色客厅”点赞

记者 窦娜

“高端、大气、上档次!植物园环境优雅,周口有这样的‘城市绿色客厅’,值得自豪。”2018年12月30日,元旦假期的第一天,家住淮阳县的马先生和妻子带着小孙女,前来一睹周口植物园开园后的风采。

当日下午,天气寒冷,仍然挡不住市民游园的步伐。在刚修好的木栈道上,马先生夫妇正在和小孙女嬉戏。“建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植物园,一直是周口人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马先生告诉记者,植物园是一个城市的旅游名片,它不仅可以调节植物园及周边的温度和湿度,而且对整个城市的气候变化也能起到直接的调节作用。希望管理方多引进一些奇花异木,把周口植物园打造成集科学、物种保存、科普与公众认知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让市民在游玩的同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来植物园能让你们了解到许多植物,学到科普知识,感受植物的魅力。”带着孩子刚迈入周口植物园大门的郑先生,一边走一边向身旁的3个孩子讲解道。“和改造前的植物园相比,现在的植物园无论从设施上还是环境上都较以前有了明显改观,大门大气,园区内的主干道、观光平台等都得到了完善,地上种的草也比以前高档。希望正式建成后的植物园能多推出一些亲子科普采摘活动,让孩子们在观赏植物的同时体验当‘农夫’的滋味。”看着植物园的变化,郑先生既兴奋又激动,同时心中也充满了美好期盼。

家住市区的王女士对周口植物园的建设非常关注,从周口日报微信平台得知开园的消息后,很激动,“周口又多了一处供市民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的场所。”王女士说。

当日下午,王女士带着母亲和1岁多的女儿漫步在周口植物园内,看着眼前修葺一新的景观,王女士说:“我最希望这个植物园能带给我四季分明的感觉,希望规划设计的时候能明显体现春夏秋冬的植物色彩。同时希望植物园不仅建设得漂亮,建好之后还要管理规范,这样才配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周口植物园。”

森林公园美如画

啄木鸟志愿者 杨敏

开车穿行于周口市区,渐渐发现,街头的游园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处处绿意盎然。这些游园或大或小,或简或繁,融入各类自然景观,见缝插绿,逐渐成为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去处。

元旦假期,带领家人驱车来到森林公园。尽管初冬的气温有所下降,但趁节假日出来游玩的市民一点都不少,三三两两,络绎不绝。

一入园,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扑闪着翅膀高叫着,撒欢四处跑开……放眼望去,展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幅精美的画卷,那些石刻雕像、亭台楼阁、浮雕壁画、小桥流水、还有那仿古建筑的雕梁画栋……既有苏杭的灵秀典雅,又有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既汇集了周口沧桑历史的风土人情,又展示了百年浓郁的乡土气息。

信步走入淮阳园,推开朱红色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脚下石砖拼成的太极八卦图,沿着小路穿过木质清风长廊,一尊黑色太昊伏羲雕像呈现眼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时,迎面走来一对老夫妻,有说有笑,谈笑风生。无意中听到老太太说:“把咱家房子装上四个轮子推到这里多好?”,我不禁偷偷笑出声来,是啊,能住在这里该多美啊!放眼望去,园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一廊一亭,一山一石,一桥一水,无不向观者展示着淮阳这座历史名城的千年底蕴。

随后驻足太康园,园内一大型浮雕墙吸引了我的目光。太康道情戏历史悠久,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民间戏曲艺术,最有名气的一出戏就是《王金豆借粮》,出演该戏的团体曾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虽然很多剧目已经失传,但这种戏曲文化仍然代代传承,让我这个门外汉顿生敬仰。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青人一直围着浮雕墙观看,学习和了解道情戏发展历程,为下一代提供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杜岗会师,还有美食文化——逍遥胡辣汤,都被做成雕像“搬”进了西华园。我顽皮地坐在铜凳上,静“等”汤上桌。我和家人边走边逛,一群调皮的孩童嬉笑着,打闹着,奔跑着,一会儿扳着铜像的肩膀装模作样和他们划拳喝酒,一会儿又学着铜像姿势摆出各种造型,把我家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

依次游玩了“郸城园”“商水园”“扶沟园”“项城园”“川汇园”“港区园”……发现每个园区都有不同的特色,都代表了当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园园不同,景色各异,让我不由地赞叹构思者的巧妙。

逼真的青铜像,沧桑气息的寿圣塔,精美的文化姓氏墙,让我和家人留恋忘返。咦?前面怎么有一顶卡通帐篷?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美女在这里开生日派对!还有红酒和蛋糕,生日快乐歌和手机里的音乐一起响着,我心里也默默为这位可爱的美女祝福!

木质廊桥,灰墙红瓦,小桥流水,竹林遍地,亭台楼阁,遥遥相望,既有传统的古朴典雅,又有都市的崭新华美。厚重的文化底蕴顿时让周口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对恋人的歌声从亭台楼阁里传来,让我不由地感慨:年轻真好!可以肆无忌惮放声歌唱,可以无所顾忌谈情说爱,这种幸福景象与整个森林公园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

游玩一圈,我对孩子们喊到:“该回去啦,孩儿们!”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嘛,再玩一会!”

周口这座赶超崛起的新港城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这座充满灵气和智慧的城市将越来越美。有机会,我还会带着家人再来!

统筹:马四新 李凤霞 李伟

供图:王映 许明 王程振及啄木鸟志愿者

2019-01-01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51252.html 1 三园竞秀迎新春 次第美景入画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