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全市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圆满承办了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省第七届残运会;实施了一系列城建项目,推进了“两违”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城联创”、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周口召开;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建设,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两个精准”基本方略,奋力推动脱贫摘帽目标实现……
一系列大事、要事、实事,标志着周口人民2018年迈出了在中原更加出彩中绘就周口特色添彩画卷的决定性步伐。
站在时间的交汇点,让我们回顾刚刚过去的不平凡的一年,树立信心,重整行装再出发。
省运会省残运会成功举办
2018年9月12日,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周口市体育中心盛大开幕,省委书记王国生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2018年9月21日,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闭幕式举行,省长陈润儿出席。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周口举办。这是我市首次承办省运会和省残运会。
在省十三运会开幕当晚,以“省运惠民、健康中原”为主题的文体展演精彩上演。7000多名演职人员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映衬下,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饱含河南元素和周口地方特色的精彩体育文化盛宴,省内外群众对开幕式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闭幕式上,周口市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周口市代表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省第七届残运会同样呈现了精彩大气的开闭幕式,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个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将其作为展示周口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扎实有序做好筹备工作。全市干部群众只争朝夕、大干快上,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形成了参与省运、支持省运、办好省运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筹备工作卓有成效,竞赛组织井然有序,开幕式隆重热烈,闭幕式精彩圆满……周口不负所望、不负重托,实现了“办一届精彩、圆满、节俭、安全的体育盛会”的目标。
两个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表扬,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一致称赞;两个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市体育发展成果,展现了体育健儿的奋斗意志和拼搏精神,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周口增添了光彩、赢得了荣誉;两个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周口发展,传播了周口声音,树立了周口形象,展示了周口魅力,坚定了周口自信!(记者 王艳)②5
“五城联创”提升城市品质
“周口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变化让人为之赞叹。”2018年10月12日,省长陈润儿在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对周口近两年的变化给予充分肯定。
2018年以来,我市结合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大力实施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总引领,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为载体的“五城联创”。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开发的热潮,奋力推动中心城区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通过“五城联创”,中心城区道路通畅、景观更美、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市委、市政府把2018年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年,夯实城市基础, 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8年,我市又一次拉高标杆,启动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稳步实施,实施“一带四林百园”建设工程,推进中心城区主干道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持续发力,大力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强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强力推进,201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14.33万亩,是历年来造林规模最大的一年。(记者 李莉)②5
“六村共建”工作深入开展
2017年12月29日,周口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工作会议在项城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为推进文明村、党建示范村、平安村、美丽宜居村、卫生村、产业富民示范村“六村共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好2018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1月18日,周口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乡村振兴和“六村共建”,开拓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按照工作部署计划安排,5月7日,我市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总结表彰暨“六村共建”工作动员大会,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吹响了开展“六村共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军号角。
动员大会召开后,全市各县(市、区)迅速行动起来,成立“六村共建”工作指挥部,召开“六村共建”动员大会,明确了工作目标、创建标准、限时要求等。为了确保 “六村共建”工作有序推进并达到预定目标,各县(市、区)成立“六村共建”专项督查小组,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开展工作督查。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评选出“标杆村落”“典型人物”进行正面引导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打造一批富民为要、党建为基、美丽为形、卫生为底、平安为本、文明为魂的示范乡村。
截至2018年年底,“六村共建”在全市范围内基本达到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专人负责、有办公设施、有档案记录、有规章制度、有工作计划、有宣传标语的“七有标准”,村级阵地建设基本达到“三有”标准:有阵地、有标准、有氛围。(记者 姬慧洋)②5
生态环境治理向纵深推进
2018年是我市环保工作向生态环境治理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我市召开了生态环境保护暨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环保工作职责,推动全市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
2018年,在我市召开的12次干部作风纪律大整顿通报大会中,有3次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强力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
我市环保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打造我市的蓝天、绿地、碧水,开展了多次环保专项督察活动,迎接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委省政府专项环保督察和生态环境责任及污染防治资金绩效审计活动,促使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朝着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为确保全面打赢2018年蓝天保卫战,10月10日周口市污染防治攻坚办领导小组成立专项督查组,在中心城区开展“决战80天”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督查行动。加强中心城区工地扬尘、城市清洁、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型运输车辆、“散乱污”企业、燃煤设施、涉气工业企业、焚烧秸秆和垃圾等大气污染源管控工作。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开展,在重点流域按照“一河一策”精准治理水体污染。
截至2018年12月6日,我市优良天数196天,全省平均180天,高于全省平均天数16天,全省排名第四名;全市地表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2018年目标考核任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记者 王晨)②5
周口棚改阔步前行
2018年,周口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市民关注的重中之重。
1月9日,我市召开中心城区棚改安置区建设第一次推进会,督促加快首批开工的贾鲁嘉苑、金海嘉苑、建设嘉苑、泰和家园、顺和家园5处棚改安置区施工进度,承诺让拆迁群众在工期内住上新居,打造令市政府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2月,我市召开中心城区棚改、“两违”治理指挥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春节期间棚改和“两违”治理的工作。
4月18日,市政府召开中心城区二期棚改项目推进会。会议要求认真吸取一期棚改的经验教训,迅速启动二期23600套安置房棚改项目,首批开工的5个在建棚户区须聘请拆迁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共同参与到棚改中去,敦促、监督工程进度、质量等。5月22日下午,我市召开中心城区二期棚改工作推进会。会上,针对中心城区即将启动的二期23600套棚改安置房项目,四个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前期准备情况和各类手续及材料汇总、完善、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一一进行汇报。6月6日,市长丁福浩暗访棚改建设现场,之后,又在棚改指挥部召开会议,建立了棚改推进责任机制和问责机制,成立了由住建、环保、城管、电力和辖区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
7月18日,我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二批安置房建设项目集中开工。这批项目分别是市经济开发区运粮河畔项目,川汇区高尚嘉苑项目,东新区诚和家园、泰和家园南地块和德和家园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约35.9亿元,总建筑面积170.5万平方米,总用地规划770亩,总栋数87栋高层,总户数10274户。(记者 张劲松)②5
“全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2018年,周口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全市上下持续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以坚定的决心、坚强的举措纵深推进,保障了各项事业大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召开12次全市干部作风大整顿查处通报大会,共有70个单位被通报批评,52名单位党组(党委)书记、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及有关负责人作检讨发言或表态发言,问责党员干部143人,其中党政纪处分65人、撤职4人、免职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3人。
“我们必须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向‘虚假浮躁’宣战,向‘吃拿卡要’开炮,向‘为官不为’亮剑,拿诬告陷害开刀,抓典型、严处理、重追究,通过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来正作风、严纪律、树导向,打一场作风建设攻坚战。”市委书记刘继标的话语掷地有声。
周口干部作风大整顿不分阶段,不设环节,指向明确:以“为民、高效、阳光、清廉”为主题,以“四化三查”为载体,坚持问题导向,一拳接着一拳打、一拳更比一拳准、一拳更比一拳重,公开曝光一批作风不实的现象、通报一批作风不好的问题、查处一批作风不良的干部,确保实现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干部形象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的工作目标。
2018年,周口市“两违”整治势如破竹、棚改征迁迅速推进、“五城联创”捷报频传、临港经济风生水起……城市发展的各项要素都在向好转变,强劲的内生动力喷薄而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高三优”目标全面完成。这些,与干部作风大整顿纵深推进不无关系。
“周口的干部作风大整顿,已经成为全省的一张亮丽名片,扭转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为周口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省委、省政府领导这样评价。(记者 吴继峰)②5
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
2018年,周口市委、市政府围绕省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四项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短板、弱项,着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11月底,全市农村公路通硬化路里程17188公里,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全市111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光纤通村、4G和宽带全覆盖。加快推进危房改造,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任务。
扎实开展教育扶贫,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累计发放各类资助4875.7315万元。加快推进健康扶贫,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种达15种以上,重特大疾病保障门诊病种由10种增加到26种。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不低于154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总投资33.64亿元,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726个,开工率100%,资金拨付率90%以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统筹推进社会扶贫,在全省率先创办“爱心超市”,探索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府和社会双向“兜底”的扶贫新途径。105个市直单位参与对口帮扶105个行政村,县(市、区)组织1000余个县直单位对口帮扶1000多个村,全市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
稳步推进2018年拟摘帽贫困县贫困退出工作,8月1日,沈丘县顺利脱贫摘帽。10月27日,我市组织召开全市2018年度贫困退出培训会,省办业务指导组以逐县座谈方式,完成6个拟退出县第一轮贫困退出业务指导。(记者 李凤霞)②5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扮靓周口
我市中心城区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点项目103个,总投资1315亿元。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拆除违法建筑8150处,面积264万平方米。
2018年7月,中心城区沙颍河二期改造治理工程顺利启动,周口沙河湾湿地公园全面开工,东新区引黄调蓄工程3600亩湖面已具雏形。10月,经过数年努力,中心城区实现南水北调供水全覆盖,水质达到一类、二类水标准。12月29日,2100亩周口植物园、5000亩森林公园、1200亩铁路主题公园面向市民全面开放。2018年,中心城区规划新建、提升改造150座桥梁,已开工建设大大小小桥梁50座以上。
2018年3月开始,以显“城”、露“水”、展“文”为目标,中心城区16条主次干道的沿街楼体、广场绿地、街头游园以及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体育馆及周边等标志性建筑全面实施夜景亮化工程,打造流光溢彩不夜城。
2018年,中心城区先后实施了中原路、黄河路等断头路打通工程,八一大道连接商水贯通工程、武盛大道南延、文昌大道东延等项目均在快速推进;实施了政通路、人和路、育新路、建新路、大庆路、汉阳中路等40余条主次干道的升级改造;启动了新北环路、七一路东延等工程,启动大广高速周口港区互通立交、宁洛高速市经济开发区互通立交等4条高速出入口的环城路网升级改造。(记者 彭慧)②5
临港经济蓬勃发展
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发展临港经济被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当年4月16日在郑州举办的临港经济论坛上,周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福浩发表了题为《以港城引领发展 以开放创造未来 蹚出一条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的转型之路》的主旨演讲。在此次临港经济论坛活动中,我市现场签约35个项目,总投资577.2亿元。
总投资8.8亿元的中心港中作业区项目,4号、5号两个港池12个千吨级泊位正高效运营,形成了年吞吐量1300万吨以上的货物周转能力,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大港,其余6个港池正在加速建设。总投资2.4亿元的大广高速周口港区互通立交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计划在2018年完成1亿元投资;疏港铁路专用线规划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正在加速建设,将为我市临港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高标准规划建设的五大临港产业园区中,钢铁园区已完成规划,总投资300亿元的安钢产能置换项目已入驻;口岸功能区和综合保税区正在积极申报;与钢铁园区配套的装备制造园区正在加紧规划;物流园区已初具雏形,入驻的巨兴冷轧、安仁医药、九远机械、鼎祺人防设备等一批项目已投产达效,实现利税。新入驻的葛洲坝兴业、大铁牛、安途物流等多个项目正加速建设。港区临港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为更好地开展业务,周口中心港码头配备了每小时可装卸20个标准集装箱的集装箱门机,每小时可堆高摆放25个标准集装箱的集装箱正面起重机及移动抓料机、固定式起重机、粮食输送机等大型设备。目前,周口中心港已形成了以粮食、煤炭、建材为主要周转物资,以大件运输、化工、木材家具、矿石等为补充的业务经营格局,航运事业蒸蒸日上。(记者 宋风)②5
“三个中心”竞相开花
2018年,我市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三个中心”建设路径,选取项城市、郸城县作为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三个中心”竞相开花,成为我市一个响亮的品牌。
我市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范围,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定期考核评估,全市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实现全覆盖。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专程到项城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对我市的经验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目前,已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00多个县(区),3200多人前来参观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已经成为我市宣传思想工作的新亮点。
目前,全市依法成立志愿者协会31个,注册志愿服务队3659支,实名认证志愿者73.96万人,争做志愿者已成为我市新时代新风尚。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网络,全市高标准建成县域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心6个,建立村级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点1376个,它们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六村共建”的一支重要力量。
县域媒体融合工作扎实开展,项城市先行先试,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建起了“一中心”“八平台”,融媒体中心已经挂牌运营,成效明显。目前,郸城县、太康县、西华县、扶沟县、川汇区融媒体中心已经挂牌。
2018年11月28日,全省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议总结推广我市“三个中心”建设经验和做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出席会议并讲话。(记者 普淑娟)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