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人民公园免费开放。2006年1月1日起,周口市人民公园对全市人民免门票开放。
■周口-北京旅客列车成功开行。2006年1月5日至7日,由铁道部安监司等部门组成的铁道部安全评估组,对漯阜铁路(河南段)开行周口-北京西旅客列车进行安全评估,认为漯阜铁路周口至漯河段基本具备开行跨局旅客列车的条件。1月18日,周口-北京西K402次旅客列车首发式在周口火车站隆重举行。
■周口第一天桥建成并投入使用。经市政府批准于2005年10月由河南颂扬文化传媒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建设连接步行街和荷花市场、横跨中州路的周口第一天桥,于2006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天桥的建成,既方便了市民,又确保了交通安全。
■2月9日,“CCTV——2005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揭晓。西华县23岁青年、湖南怀化学院学生洪战辉成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最年轻的获得者。
■首届老子庙会取得圆满成功。首届老子庙会从2006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开始至三月十五日结束,取得圆满成功。庙会期间,穿插老子铜像开光仪式和世界李氏宗亲寻根祭祖。庙会规模之大、参会人员之多、对外影响之深,成为鹿邑历史之最。庙会期间,客流量超百万人次,同时还接待各级领导及旅游团体120多批(次) 2300多人(次)。
■周口市植物园开工建设。2006年4月20日,周口市植物园项目建设正式举行开工仪式。植物园位于市东新区,周淮铁路以东、文昌大道以北、凹冲沟以南,远期规划占地面积2500亩。一期建设规划占地面积1300亩,其中水域湿地面积380亩,陆地面积920亩,届时将形成水域面积宽广、生物品种多样、娱乐设施齐全,集游览、观赏、科普教育、园林艺术于一体的专业植物公园,填补市内无大型高品位植物园的空白。
■全省首次经内陆港口周口港成功中转大宗货物。2006年4月16日至20日,河南省首次通过内河航运成功中转大宗货物。3月下旬,驻马店中原燃气电厂从上海港将货物装船启航,历经20天, 经过长江、京杭大运河入洪泽湖,进淮河到达安徽阜阳。后由周口市航务海事人员在阜阳与周口交界处接船领航。4月16日下午6时30分,从上海启航的满载单船单宗360吨总计720吨、价值2亿多元货物的两艘800吨级货船,经过800公里长途航行后,顺利驶抵周口港。这是沙颍河航运史上承运的最大的单船单宗货船。
■洪战辉事迹报告团在京巡回报告取得圆满成功。2006年6月5日至8日,由省委宣传部和周口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的洪战辉事迹报告团在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巡回报告,引起8000多名师生的强烈反响,受到热烈欢迎。
■周口港首批出港货物启航。2006年8月1日,周口港首批出港货物启航仪式在周口港隆重举行。此次出港货物运输船舶总行程1100公里,途经沙颍河、淮河、洪泽湖、京杭大运河,最后抵达杭州港,是沙颍河河南境内断航30年之后首次用自己的船舶运输自己的产品,标志着河南航运历经30年即将走出低谷,迎来第二次振兴。
■开行周口-广州旅客列车。9月28日,周口-广州2506/7次旅客列车在周口站成功举行首发式。
■2006年10月29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侨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河南省政协等主办,周口市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在淮阳县太昊陵羲皇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数百名海外华人相聚中华姓氏发源地寻根谒祖。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连创新高。2006年,全市1671.7万亩粮食总产首次突破60亿公斤大关,达到64.4亿公斤。
■大广高速周口段建成通车。大广高速周口段于2003年12月奠基,总投资51. 8亿元,是大庆至广州国道主干线河南境内线路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北起扶沟大杨庄,与开封通许段相连;南至项城贾岭,与驻马店平舆段相接。主线全长141公里,南北穿越周口7个县市区。2006年11月27日,市政府召开大广高速公路周口段通车新闻发布会,11月28日正式通车。
■商周高速周口段建成通车。经过3年建设,2006年12月15日,商周高速全线竣工通车。商丘至周口高速公路周口段全长68. 75公里。商周高速公路是商丘和周口两市携手共建的一条地方高速公路。
■召开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2月24日至27日在周口市召开。由12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的大会代表500名、列席代表107名参加会议。选举产生了由60名委员、1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了由40名委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2007年
■2007年3月14日,河南省第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仪式在郑州举行。周口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淮阳县太昊陵祭典、周口越调、太康道情;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民间音乐项城市官会响锣,民间舞蹈项城市回民秧歌,沈丘县回族文狮舞,民间戏剧周口市越调、太康县道情,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淮阳县心意六合拳,民间信仰淮阳县太昊陵祭典、鹿邑县老子生日祭典。
■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舍命拦车感动中国。2007年6月15日,周口市太康县外出务工农民王文田、谢风运、刘金行驾车行至广东九江大桥,发现大桥坍塌后,在距离断桥处约6米的地方,冒着大桥可能进一步坍塌的危险,拦住经过的8部车辆,并在第一时间报警关闭大桥收费站,避免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他们将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的2.5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家乡小学。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扬。6月27日,市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向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学习活动的通知。9月21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全省开展向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学习活动的决定。王文田、谢风运、刘金行当选2007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刘金行当选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
■9月19日,洪战辉当选全国十大孝老爱亲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五保”供养工作。经过认真摸底核查,2007年全市共有“五保”对象58578户、63088人,集中供养21483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6693. 1万元。75所农村敬老院全部竣工。省政府在鹿邑县召开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现场会议,周口市“五保”供养工作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1公里,跃居全省前列。2006年和2007年是周口市公路建设的高峰期。2006 年11 月和12月,大广、周商高速周口段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210公里, 全市高速公路百平方公里密度达到2.8公里,居国内一流水平。2007年11月,许亳高速公路周口段建成通车。原定2020年境内实现南洛、大广、商周、永登4条高速交汇的壮观景象2007年实现,比规划提前了13年。周口已初步形成了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高速公路网络,拥有高速公路里程451公里,约占河南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十分之一,百平方公里密度达3.8公里,里程居全省第二,密度居全省前三名。
■永登高速公路周口段正式建成通车。永城至登封高速公路周口段是全省首条以BOT方式建成的高速公路,总投资39. 7亿元,起于周口与许昌两市交界的扶沟古城,止于鹿邑戴庄(豫皖边界),与安徽亳州相连,全长117.6公里。2007年11月30日,永城至登封高速公路(周口段)正式建成通车。
■周口市被交通部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2007年4月29日,交通部发出《关于印发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的通知》,将包括周口在内的全国179个大中城市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标志着周口市被列为全国公路运输重点建设地区,意味着周口市作为豫东唯一的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在各方面将享受交通部、省交通厅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重点支持。
2008年
■2008年4月11日,周口市周末一元剧场举行首场演出,能容纳1300多人的周口人民会堂座无虚席,节目播出后反应强烈,全国各大媒体相继报道,称周末一元剧场是“有院墙、有座位、有空调的文化广场”。至2009年底,已演出90多场,演出节目3000多个,观众10万多人次。周末一元剧场艺术团还走进社区、校园、农村,下基层演出30场。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周口市周末一元剧场作为宣传部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
■成立周口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4月18日,海燕职专全体教职员工在新校区隆重集会,庆贺海燕职专晋升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海燕职专建校27年,积极探索“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逐步发展成为集升学教育、就业教育、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训基地,已培养各类技术人才10万多人,“海燕技工”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务知名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支援汶川地震灾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开展了爱心捐助活动,广大群众的捐助热情空前高涨,至5月22日,全市收到社会捐款2241.13万元。民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了捐赠账户,开通了24小时受助电话,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捐赠办公室,全天24小时接受捐助,做到捐赠人随到随捐。为切实帮助灾区群众安全过冬,10月20日全市启动了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灾区群众献爱心。全市共向江油市捐赠衣被9393件,接收捐款11. 26万元,所捐赠款物全部发送到对口支援的四川省江油市西屏乡和大堰乡。
■对口援建四川省江油市西屏乡、大堰乡。根据国家援建四川地震灾区政策的调整,周口市在完成安县塔水镇活动板房援建任务后,于2008年7月上旬开始对西屏乡、大堰乡进行连续三年的对口援建。每年由周口市支付财政收入的1%作为援建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群众住房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至2009年底,共支付援建资金4565万元,至2009年底已全部完工。
■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工。2008年6月19日,周口市文化艺术中心在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南侧举行开工仪式。市文化艺术中心是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双十五”工程之一,该项目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中心文物库房等专业文化场馆,是集文化信息、图书资料、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占地240多亩,总建筑面积3. 36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亿元。主体工程于2008年岁尾封顶,2009年整体竣工,结束了周口市无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的历史,成为市中心城区新的亮点和标志性工程。
■张志磊获奥运银牌。2008年8月24日,拳击运动员张志磊在北京奥运会拳击91公斤级比赛中,夺得一枚银牌,成功打破了欧美选手在奥运会上对超重量级拳坛的垄断,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在奥运会超重量级拳击比赛中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了第100枚奖牌,使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奖牌数首次达到100枚。
■11月1日,大庆路沙颍河大桥、建设路贾鲁河大桥同时开工建设。
2009年
■全市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停止收费。2009年4月30日,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通知》精神,周口市在赵月楼收费站举行了全市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站仪式,自当日中午12 时起,周口境内S102 线周口刘园等10个政府还贷性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
■沙颍河实现常年通航。 2009年6月1日,制约沙颍河常年通航的安徽耿楼航运枢纽正式建成,标志着沙颍河周口以下实现常年通航。周口市真正形成了“公铁水一体化” 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周口大道建设项目。周口大道南起南洛高速公路出口,北至商周高速公路出口,全长17.25公里,是中心城市交通主动脉。此次升级改造范围包括东环路沙河大桥至交通路区段和周淮路至商周高速公路出口区段,长7.5公里。道路红线宽度55米、绿线宽度两侧各30米。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于2009 年1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至2009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70%。
■淮阳县乡村女教师李灵感动中国。李灵2002年从淮阳师范毕业,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倾全家所有在家乡办起希望小学,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就读。李灵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自己亲自在郑州骑着三轮车沿街回收旧教辅读物。2008 年7月7日其事迹被报道后,被网友赞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并被评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10年
■1月1日,周口市贾鲁河大桥正式竣工通车。
■1月10日,淮阳龙湖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
■5月25日,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周口市周末一元剧场荣获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最高奖——群星奖。
■7月2日,市区沙颍河大庆路大桥工程和周口大道改扩建工程同时竣工通车。
■7月5日,何超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残联命名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荣誉称号。何超,扶沟县人,长期从事书画收藏,1992年1月被查出患有尿毒病,心系特殊教育事业,先后向扶沟县聋哑学校捐款140多万元,积极主动帮扶残疾人,为残疾人送去温暖和阳光。
■8月18日,周口撤地设市10周年庆祝大会在市体育馆举行。省市领导及各级干部群众代表4000多人参加庆祝大会。
■沙颍河周口港首迎7000余吨拖队。5月21日上午,周口港迎来河南内河航运30多年首批船队,总载重7000多吨的驳船拖队顺利驶入周口港。大规模拖队驶入周口港,在河南航运史上尚属首次,标志着沙颍河具备了长年通航万吨航船的能力。该事件被评为周口市2010年十大经济新闻。随后,河南省的煤炭、粮食多次经周口港中心港区运往华东地区,下游的矿石经水路运抵周口并在中心港区顺利中转,沙颍河航运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财鑫、辅仁集团首次入选中国民企500强。8月29日,由中国工商联评选的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揭晓,河南共有8家企业入选,周口市财鑫集团、辅仁药业集团以近54亿元和49亿元的销售收入首次进人500强,位列第284和第312位。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我市集中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资源优先保证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住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与产业配套的职工宿舍、住宅小区等居住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和人口集聚创造条件,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11个产业集聚区累计投资585亿元,建成区面积61.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62家,完成销售收入590.4亿元,实现入库税收20.4亿元。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2010年,我市在巩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实施。全年共实施复明手术2974例,手术脱盲率达到100%,超额完成卫生厅下达的2500例的任务。自2008年创建以来,已累计免费实施33588例手术,超额完成1万例的任务,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荣誉称号。
2011年
■恒大集团向周口市政府无偿捐赠恒大中学。4 月27日,广东省河南商会会长、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将价值上亿元的恒大中学无偿捐赠给周口市政府。恒大中学是恒大集团于2000年斥资1亿元在周口市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该校投资金额大、建设标准高,有效扩充了周口市优质教育资源。至2012年办学10余年,该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培养学生2万多名。
■8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周口人民会堂开幕。
■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全市推荐的第二届周口市道德模范鹿邑县农民杜明祥、扶沟县北京务工青年李高峰分别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河南省道德模范。周口市认真开展第三届周口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层层推荐,全市各界共推选出71名道德模范人选。截至年底,全市有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为周口英模群体的发展壮大引来了源头活水。全市先后涌现出了杨正超、杜明祥、李高峰、李灵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形成并壮大了周口英模群体。
■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开工奠基。12月 30日,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周口市举行。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周口港至漯河港83.9公里四级航道,沿河规划建设周口船闸葫芦湾通航枢纽、大路李通航枢纽,建设漯河港、周口港、西华港区、商水港区,建设500吨级泊位16个,设计吞吐能力405万吨,工程总投资17.5亿元。建设工期4年。周口船闸是工程首期建设的项目。
■2011年,全市新引进制鞋项目10个,总投资13.5亿元。截至年底,全市共落户制鞋企业30家,拥有成品鞋生产线21条,年产1550万双,年产值15亿元,安排就业人员4万人,初步形成了以扶沟宝昌鞋业、西华凯鸿鞋业、商水强鸿鞋业、鹿邑祥龙鞋业和淮阳亚泰鞋业等为龙头的制鞋产业集群,拥有锐步、UGG等世界知名品牌的生产加工能力,并呈现出强劲的出口势头。
■富士康科技集团项目落户西华县。由全球500强企业富土康科技集团与许昌钧鼎集团合作,总投资约20亿元的富士康集团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落户西华县。该项目内容包括富士康技工培训基地和电子配件生产基地。
2012年
■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高速公路举行奠基仪式。8月29日,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高速公路开工奠基仪式在西华县举行。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高速公路是贯通周口、许昌、开封、郑州4市的快速连接线,全长144公里。
■全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50亿斤大关,达到154.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实现连续10年增产。周口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8个县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143平方公里的周口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42平方公里的周口港口物流园区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成为全省唯一的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规划总面积扩大到267平方公里,为实现港产城互动发展搭建了更大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2012年,全市农业系统按照规范与发展并重,规范优先的原则,加大宣传、扶持和服务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健康发展。截至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4911家。
■周口华耀商贸物流城项目落户。12月28日,周口华耀商贸物流城项目在郑州正式签约,标志着华耀城这一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落户。周口华耀城由中国城乡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013年
■1月24日,省编制委员会下发《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规格问题的通知》,批准成立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规格为正处级。7月3日,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共产党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委员会的批复》,批准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设立党委,并组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党委、管委会领导班子。10月25日,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揭牌。
■出台《关于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的意见》。为落实中共中央、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增强中心城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11月1日,市委、市政府就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出台《关于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的意见》。
■首届感动周口人物评选活动。周口市首届感动周口人物评选活动于2012年10月启动,2013年2月圆满结束。通过广泛宣传,层层推荐,经民主投票、综合评议,按照投票结果由高到低,最终李春伟、谢宇慧、彭秀英、马刚、何超5人被评为感动周口人物。
■周口新火车站投入使用。12月26日,周口火车站新站房及站前广场正式投入使用。周口新火车站由周口市政府与武汉铁路局共同出资修建,站房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分为地上两层和局部地下一层,建筑长度1316米,建筑进深4.5米,建筑高度20.522米。新火车站规划设计7条停车股道,规模为5站台7条铁路线,设立基本站台1座和岛式中间站台2座。
■12月30日,沙颍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竣工。年底,漯阜铁路周口客运站开通,成为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竣工的重要标志。
■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为进一步缓解参合农民看病难问题,我市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要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于2013年底全面推行,2014年6月前,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通过督导,年底各县市区均有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