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劲松
幸福是什么?在百姓眼中,安居乐业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棚户区的存在,却成为幸福城市中的“短板”和“疮疤”。
棚改征迁,住上新房,老百姓梦寐以求,同时又伴随着短暂的阵痛。
2018年,我市在做好征迁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征迁群众的安置房建设,让棚改户“住有所居”的愿望更加接近梦圆时分。
紧锣密鼓:安置房建设成为头号民生工程
民生乃民之生计,安居乃民之所盼。
在加快实施棚改征迁工作的同时,我市高度重视安置房建设,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让百姓“住房梦”成真。
2018年1月9日上午,周口市召开中心城区棚改安置区建设第一次推进会,督促加快首批开工的贾鲁嘉苑、金海嘉苑、建设嘉苑、泰和家园、顺和家园5处棚改安置区施工进度,承诺让拆迁群众在工期内住进新居,打造令市委、市政府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为保证安置房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让老百姓早日住上新房,2018年6月6日,市长丁福浩暗访棚改建设现场,对建设进度不太满意,当即安排市广播电视台同志就此问题制作专题片,之后又在棚改指挥部召开会议,建立棚改推进责任机制和问责机制,成立了由住建、环保、城管、电力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
2018年7月18日上午,我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第二批安置房建设集中开工。这批项目分别是市经济开发区运粮河畔项目、川汇区高尚嘉苑项目、东新区诚和家园、泰和家园南地块及德和家园项目。项目建设投资约35.9亿元,总建筑面积170.5万平方米,总用地规划770亩,总共87栋高层,共计10274户。
在集中开工的安置房建设中,东新区泰和家园项目可以说是进度最快的,目前部分楼层主体已施工至十二层。
近日,记者走进东新区祥和家园一期安置小区,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楼间的片片绿地、花园和凉亭,更为小区增添了几分灵动。“现在非常满意,钥匙拿到手了,存折也拿到手了,我没什么疑虑了。以前在村里住时路也不好,老年人得个病,‘120’进不来,发生火灾‘119’也进不来。”面对记者采访,村民李忠强脸上露出了笑容。
为让群众早日住上房、住好房,我市按照“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宜居宜业”的标准,规划安置区建设。目前,第一批已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8个安置区、13个标段,占地1640亩,建设安置房218栋25006套近400万平方米。第二批5个项目已经集中开工。
为妥善安置困难群体,我市计划分3年建设过渡安置房8500套,现已建成交付使用1700套。
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继标经常带队深入一线,了解安置房建设进度和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
温情征迁:干部真情赢得群众支持
2018年,中心城区四区根据各自项目建设及安置区建设的需要,适时启动征迁工作。
为了万达广场项目的如期落地及罗庄社区安置房建设的迫切要求,2018年2月22日(正月初七),春节后刚刚上班,东新区文昌办事处举全办之力分6个工作组投入到罗庄社区征迁工作的宣传发动中,这也算是东新区2018年第一批征迁工作。文昌办事处主任李向锋介绍,罗庄社区征迁工作情况极其复杂,涉及3个自然村711户被征迁户,其中本社区居民539户,外来户172户,另有大型企业5家。加之罗庄社区紧邻周口师范学院,家庭小旅馆近200家,每家每户房屋基本都对外出租,平均每户年收入达10多万元,群众对征迁工作抵触情绪较大,征迁难度前所未有。正是由于征迁干部有耐心、爱心、责任心,竭力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到3月23日,伴着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声,东新区文昌办事处罗庄社区最后一户征迁房屋应声倒地,实现了罗庄社区3月底净地出让的目标,确保了万达广场4月份启动建设。记者采访得知,该社区从征迁工作开始到拆除完毕仅用20天时间。
据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兴昌介绍,2018年7月16日,东新区召开了2018年第二批棚改征迁工作动员会。此次征迁工作包括搬口办事处搬口行政村和文昌办事处赵寨社区,包含2044处房屋。搬口办事处张古楼、娄庄两个自然村属于东新区贵和家园安置区区域,总计有496处征迁房屋,涉及300户村民。7月17日征迁工作启动,到7月23日,全部征迁拆除完毕,从签协议到拆除完毕仅用7天时间。“对于此次棚改征迁工作,我是一百个满意,别看我今年70岁了,我渴望早日告别棚户区,住上环境优美的高档小区。”搬口行政村老党员张继才告诉记者。
由于引黄调蓄工程建设的需要,东新区于10月29日启动搬口办事处王祖庙行政村黄庄、赵庄两个自然村220户村民的征迁工作,要求一周内完成,可仅用4天时间,搬口办事处就完成了任务。
周口森林公园项目是2018年中心城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点项目,位于中州大道以西、党庄路以东、商周高速以南、新北环以北,占地近5000亩,投资3亿元。该项目涉及土地征用及若干房屋、养殖场的征迁,是川汇区城北办事处接到的征迁面积最大的任务。自2018年3月15日起,该办事处征迁干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的工作精神,上门入户,耐心洽谈。对于少数租房不便的群众,征迁干部想方设法妥善安置,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最终,他们仅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
安置区建设是“天字号”工程,容不得半点耽搁。去年夏天,接到高尚嘉苑项目征迁任务后,城北办事处迅速组建工作组进场,强力宣传发动,取得了征迁对象的理解和支持。短短3天时间,就完成了28户的房屋征迁、50多座坟墓的迁移以及土地清表工作,为施工方进场创造了良好环境。
有速度更有温度。川汇区下炉、李营两村15天完成830户房屋征收拆迁任务。自2018年11月15日两村征迁同步启动以来,该区4名区级领导分别坐镇两个棚改分指挥部,20多家单位协同配合,200多名征迁干部温情征迁、攻坚克难,以所向披靡之势,完成了房屋征收的预定目标。
与此同时,开发区和港区根据项目和安置房建设的需要,征迁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共完成协议签订42745户,完成交房验收37851户,完成房屋拆除37849户,房屋拆除占计划征迁任务的191.77%。
干群齐心:跑出征迁“新速度”
在2018年的征迁工作中,中心城区四区推进速度比以往都更加迅速,特别是东新区,更是跑出了征迁工作的“新速度”。该区搬口办事处王祖庙行政村黄庄、赵庄两个自然村220户村民的征迁工作仅用4天就完成了任务。
诀窍到底在哪?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丁有亮介绍,首先,搬口办事处于去年春节前已经完成了王祖庙行政村的丈量与评估工作,大大提高了此次征迁工作的速度。其次,由于附近村庄的大量征迁,村民们口口相传,已经对目前的征迁政策了如指掌,也就是谁先腾空房屋交房,谁先挑选安置区房屋,且安置区房屋无丝毫差价;谁先签订拆除协议,谁就能最先得到征迁补偿款。再次,针对此次征迁工作,搬口办事处所有班子成员齐上阵,和王祖庙行政村10个村干部携手做好宣传工作,做好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对于搬迁困难的群众,指挥部采取一对一帮扶的办法帮群众解决难题,所以所有村民无一户掉队,都按时腾空了房屋。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作为一条铁的纪律,东新区规定,东新区任何领导干部不准向任何征迁工作人员打招呼说情,一经查实,坚决追责。这样,群众在征迁工作中毫无怨言、积极配合,征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我和大伯两人在一起生活,由于大伯年事已高,加上身体不好,租房相对困难,指挥部了解到我家困难后,主动帮我们租房,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我打心眼里感激他们。”搬口自然村村民张红坤对记者说,村中的租房困难户都是指挥部帮助找房的,这让征迁群众没有一点儿后顾之忧。
“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所以要不厌其烦地给群众讲解拆迁政策,一遍不懂两遍,两遍不懂三遍,直到群众明白接受为止。”征迁工作才启动两天,东新区房屋征收中心副主任刘靖的嗓子已经哑得说不出话来。
遇到拆迁不顺利的居民,征迁干部就深入拆迁户家中,与拆迁户促膝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所想、所求、所盼。向他们列举拆迁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棚改后东新区环境的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为他们分析利弊,使群众的思想彻底转变,明白棚改征迁的目的和意义,变“要我拆”为“我要拆”。
“那几天正好高温,衣服每天出汗出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征迁干部和村组代表们手里拿的毛巾,随时都能拧出汗水来。”搬口行政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国强道出了征迁工作的辛苦。
如今,放眼望去,一块块城市“暗斑”正慢慢消除,周口中心城区正在演绎着美丽嬗变。
当一幢幢老旧房屋轰然倒地时,人们都在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新的一年,新的期望,新的征程,周口人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见证着中心城区“苟日新,日日新”的发展奇迹,不断谱写周口城市建设的崭新乐章。
未来,周口中心城区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