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允宜《苏亭莲舫》诗云:
苏湖亭外藕花浮,
千载芳踪说子由。
几处清歌来画舫,
一行白鹭下汀州。
碧桐逃暑宜中夏,
绿柳摇风似早秋。
茂叔风流堪步武,
每逢佳日喜来游。
苏亭莲舫是河南淮阳西北城域的一处名胜古迹,是宋时苏子由修建的读书台,也是陈州胜境之一。《淮宁县志》记载:
苏亭,在城西北柳湖中,苏子由为陈州教授所筑。水绕四周,澄波鉴影。盛夏,荷钱贴水,蕖叶翻飞,白莲满湖,亭亭玉立;驾小舟往来,芬芳袭袂,殊有爱莲之思。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宛邱先生,晚号颍滨遗老,北宋眉州眉山人。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戊午至熙宁六年(1073年)癸丑夏,苏辙辟任陈州教授;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苏辙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
一
孤诚受挫比茅连 谪居传道闲学官
淮阳,因在淮水(淮河)以北而得名。古称陈,周武王首封的诸侯国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陈本太昊之虚,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北周时设陈州,隋朝改陈州为淮阳郡,唐代复设陈州,一直到宋代。
北宋都城为东京(开封),陈州处在东京东南部,为京畿辅郡,其政治地位在宋时尤为彰显。清《淮宁县志》记载:“宋,宛丘县,宋初仍为陈州;宣和元年升属为淮宁府,淮宁府有镇安军,以宛丘附焉,隶京西北路。”宋时,履任陈州地区的地方官多是政坛强干之士或是社会名流:石守信、吕夷简、狄青、范仲淹、晏殊、陈执中、郑獬等。
然而,辟任陈州,对于未及弱冠之年即名动京师的苏辙来说,却是情非得已。
宋嘉祐二年(1057年),十九岁的苏辙羽扇纶巾,谋堪大任,随父亲苏洵和二十一岁的哥哥苏轼,进京科考,并与兄长苏轼一起进士及第。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这是科举考试屡屡失利的苏洵对两个儿子一举考中进士的感叹。
厄难,勤苦之事也。年少得志的苏辙,登科的快感尚在喘息,危机便不期而至。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仁宗御崇政殿试所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策问,兄长苏轼的对策考入第三等,为极高等级;苏辙上《御试制科策》,因极论朝政之失、宫掖之秘,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朝臣胡宿等力主黜之,仁宗并未听从:“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今而黜之,天下其谓我何?!”(苏辙《遗老斋记》)尽管如此,殿试“策问”科试,苏辙还是“遂降一等,第以四等下”。策问事毕,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凤翔签判,并于嘉佑六年(1061年)末赴任;苏辙虽被任命为商州推官,但知制诰王安石“封还词头”,拒绝起草任命状,直至次年秋天,才有另一位知制诰沈遘撰写了状词。据《颍滨遗老》记载,治平二年(1065年)三月,苏辙才出为大名府推官。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参知政事,创制置三司条例司,开始变法,苏辙的厄运再次降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宋史·苏辙传》)“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苏辙《颍滨遗老传上》)
权臣相斥,苏辙备受打击。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苏辙心中寥落空濛,不仅“孤诚”受挫,荣华过眼惊流电,而且“旧交”渐失,“归隐”之意时时显现,这在其与友人的一些次韵诗文中频见:
诗一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从逝,疏狂且自全。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诗二
京师三日雪,雪尽泥方深。
闭门谢还往,不闻车马音。
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
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
开户失琼玉,满阶松竹阴。
客从远方来,疑我何苦心。
疏拙自当尔,有酒聊共斟。
——《南窗》
诗三
壮心衰尽愧当年,
刻意为文日几千。
老去读书聊度岁,
春来多睡苦便毡。
梦归似雁长飞去,
才短如蚕只自缠。
唯有闻诗尚思和,
可能时寄最高篇。
——《次韵柳子玉见赠》
诗四
故国老成谁复先,
壮心空记语当年。
灌夫失意贫无友,
梅福辞官晚作仙。
诗句清新非世俗,
退居安稳卜江天。
它年我亦从君隐,
多买黄鱼煮复煎。
——《次韵任遵圣见寄》
诗五
长松大石生长见,
何游尘土嗟空羡。
寒翠关心失旧交,
荣华过眼惊流电。
破缯买得古画图,
遗墨参差随断线。
蟉枝倒挂风自舞,
直干孤生看面面。
故山旧物远莫致,
爱此随人共流转。
物生真伪竟何有,
适意一时宁复辨。
少年所好老成癖,
傍人指笑嗟矜炫。
京城宅舍松石希,
买费百金犹恐贱。
——《次韵刘贡甫学士画松石图歌》
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戊午,观文殿学士、新知河南府张方平知陈州,方平奏改辟辙为陈州教授。”(苏辙《栾城集》)教授,古代一种学官名称,宋时主管学校课试的具体事务,“州给田十顷为学粮”(《文献通考·学校考七》)教授本是闲职,三十一岁的苏辙来到陈州,虚名传道,闭门索然,无以终日,唯斋舍读书,湖边踱步,惆怅之意在《初到陈州二首》中逐一倾诉:
其一
谋拙身无向,归田久未成。
来陈为懒计,传道愧虚名。
俎豆终难合,诗书强欲明。
斯文吾已试,深恐误诸生。
其二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苏辙履陈州教授职,百无聊赖。“幽居”似“未官”,“身闲”饱“晨炊”,出门见客,情味萧然:
其一
局冷曾非簿领迷,
幽居浑似未官时。
忽闻客至惊还喜,
出见泥深笑不知。
谋拙未能忧岁计,
身闲聊可饱晨炊。
行舟借问何匆草,
淮口无潮月正亏。
其二
献酬不用辞升斗,
曲直何劳问尺寻。
要路风波无限恶,
谪居情味最能深。
交从锦水初无间,
邻卜共山已有心。
草圣诗豪并神速,
数因南雁惠佳音。
——《次韵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宛丘见寄二首》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宋时官场生态的跌宕起伏,令苏辙饱受冷暖。而北方气候的风云变化,更是寒意入骨:
君不见天高后土黄,
变化出入唯阴阳。
旋凝细雾作飞雹,
复遣震雷追日光。
可怜万物甚微细,
坐听百变随颠僵。
深根固蒂无计遁,
倏来忽返安能防。
平生未见实惊耳,
稍远不知如隔墙。
君看歌舞醉华屋,
下有累絷排两廊。
眼前苦乐尚悬绝,
空中造化知有亡。
我居宛丘厌凝冱,
雪翻海水填陂塘。
但知膏泽利牟麦,
恣食饼饵真嘉祥。
山阳所访亦何事,
有酒胡不尽一觞。
——《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②8(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