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凤霞) 2018年以来,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关键领域,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补短板、强弱项,稳投资、保增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元至11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6%,房地产开发投资206.93亿元,同比增长5.4%。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市发改委一方面精准谋划项目,认真研究中央和省经济工作重点,围绕我市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领域,超前谋划、精准储备了一批项目; 另一方面,抽调专人负责,实施全程跟踪服务,派专人跟踪掌握项目审核情况,确保了我市申报项目纳入国家计划。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共有160个项目获得中央和省资金支持,年度计划总投资43.89亿元,争取到位资金29.38亿元,占全省争取资金的11.42%。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2.45亿元,争取资金居全省首位。
着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优化项目审批环节,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定期开展项目观摩,全力加快项目进展。2018年57个省重点项目投资 880.15 亿元,年计划投资363.59亿元,元至11月份完成投资354.67亿元,全省综合排名第五。313个市重点项目投资3100.02亿元,年计划投资1147.73亿元,2018年元至11月份完成投资 1214.82亿元。96个中心城区“四个一批”项目投资975.3亿元,年计划投资267.55亿元,2018年元至11月份完成投资258.12亿元。
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围绕国家补短板重点领域方向结合实际,分近期、中期、长期三类储备一批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目前共储备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857个,总投资4520亿元,2019年计划投资889亿元。
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我市建立完善了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从政策上、制度上有效地破解了阻碍营商环境的隐性障碍。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三级十同”在线办理,认真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工作方案,提升服务企业水平。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