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19年01月21日
第04版:三川时评 PDF版

从丽江徒步到拉萨,真的是为了孩子吗

欧阳晨雨

据报道,最近几个家长决定趁着寒假,带孩子去西藏看看。在昆明南站的候车大厅,一队背着硕大登山包的小背包客们格外显眼,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5岁半。根据制订的计划,这次4个家庭1月11日从昆明出发,将用两个月的时间,带着孩子从丽江徒步走到拉萨。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的知识,不仅来自书本,更源于真实的生活。背包客闯天下,到处行走历练,的确能给人们以课堂和书本所不能给予的经验、能力、意志。这4个家庭的父母利用假期,带着孩子“行万里路”,增强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能力,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在于,这种带着孩子从丽江徒步走到拉萨的“超长距离”历练,真的科学合理吗?在那些家长看来,这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锻炼罢了。可是,在户外专家看来,“滇藏徒步一线海拔高,地形变化大,又恰逢冬季,长距离负重行走对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风险不小”。究竟是父母的意见更加科学,还是户外专家的见识更加可靠,其实不难作出判断。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青少年儿童的过度运动训练其实并不合适。诚然,在过度训练中,一些孩子可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户外徒步不同于一般的运动训练。在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下,长距离的徒步行走,可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伤害。据媒体报道,2017年8月,一名资深驴友父亲带着5岁的儿子走滇藏线,就在恶劣情况下失联两天。在艰苦的户外徒步过程中,一旦发生不利后果,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家长,事前的信誓旦旦、信心满怀,又有什么作用?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或许,这些孩子并没有表现对历练的“拒绝”,这也让家长们“备感欣慰”。但是,孩子面对“很有信心”而又强势的家长,纵然不喜欢“超长距离徒步行走”,又怎能抗拒呢?

况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原则。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真的为了孩子打算,就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什么适合他们的成长规律,如何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让他们更好地发展。穿越滇藏线说到底是成人的游戏,有的父母也该清醒一点了。②12

2019-01-21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53533.html 1 从丽江徒步到拉萨,真的是为了孩子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