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19年01月21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省人大代表訾付业呼吁为在外地打拼的河南人子女圆“求学梦”

首席记者  刘彦章

务实低调的訾付业代表今年省“两会”上有了新的“心事”:如何解决在北京务工的周口老乡子女在北京上学难问题。因为,去年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众望所归成为北京周口商会会长。他要扛起自己的责任。

“周口在京务工人员号称百万,我们按70万人算,会有多少不同入学年龄的孩子要上学?实际情况是,这些孩子,在北京90%以上上不了高中,小学和初中也是在偏远郊区的私立学校就读。由于没有北京户籍,当然没有学籍,高考还要回来考试。很多孩子在高中阶段就辍学了。”

外来务工人员是推动中国几十年来经济蓬勃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队伍日益壮大,其子女的入学门槛却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进步及国家永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省人大代表訾付业在今年的省“两会”中,最关注的是如何解决在外地打拼的河南人子女上学及学籍问题。

訾付业说:“在一线城市打工、工作、创业的人,其子女在那边入学的要求条件过高,90%以上都达不到,上小学都非常困难,只能去偏远的郊区学校。因学籍无法建立,到了高中就要回户口所在地读书,结果因学习环境及学习教材的变化,导致考不上好大学,一大批本该是国家栋梁的人才可能就流失了。”

作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河南基层人大代表,訾付业经常听到的群众声音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北京上学这么难?”实际上,给子女在北京办理学籍是不少非京籍家长面临的共同难题,因为北京政策的限制以及教育资源有限,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在京上学难已经成为一个亟须正视的问题。

訾付业建议:在北京或其他城市务工人员子女不能上学建学籍的城市,能否探索让河南的好学校在这些城市建分校?小学初中高中都可以。听说西华县多年前就在广州建有分校,县教体局公派两地分居的教师前去任教,教育吸纳西华籍等务工子女,非常受欢迎。政府只要解决了师资问题,校舍等问题商会可以解决。比如,郸城一高如在北京建了分校,还可以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力。“办我们河南人自己的学校,学河南教材、建河南学籍,回河南考大学。这样一来,孩子既能和父母在一块生活,解决留守儿童社会问题,又不影响父母工作,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还可以解决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不愿生、不敢生、不敢多生孩子的顾虑。”②5

2019-01-21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53556.html 1 省人大代表訾付业呼吁为在外地打拼的河南人子女圆“求学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