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9年01月23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高海峰:学生的“大龄朋友”

记者 朱鸿 张洪涛

他,是一位高中校长,管理着5000多名师生,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他,以文化立校为理念,把文化融入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快乐成长;他,以学生的“大龄朋友”定位,与莘莘学子零距离倾心交流;他,直接从学生中选聘“校长助理”参与管理,为自己培养助手和臂膀的同时,也为这些学生搭起了成功的梯子;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向各个方面伸出探索的触角,努力在实践中发现并锻炼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及早找准与未来社会的契合点,让学生赢在别人未起跑之前;他,就是学生的“大龄朋友”——西华县第三高级中学校长高海峰。

学生的“大龄朋友”

一般而言,校长在学校中处于管理地位,在学生眼中,校长是高高在上的。而高海峰校长却不这么认为。从他来到西华三高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大龄朋友”,称学生为“小龄朋友”。这种自然而然弯下腰来与学生先做朋友、后为师长的姿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天,他在湖边给学生讲解要在此处建励志长廊,用历届优秀学子的勤奋刻苦、坚韧执着激励母校的学弟学妹。一位学生应声而起,红着脸朗声说:“‘大龄朋友’,这里一定给我留下一席之地!”高海峰校长当即与他击掌为誓,说:“长廊就是特意为你和你们大家准备的。”高海峰校长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给学生谈话、作报告、写回信一律都是“你们的‘大龄朋友’”,孩子们也打心里喜欢这位“大龄朋友”,有了好的想法、受了什么委屈,都会以不同方式第一时间给他说,有了进步、得了奖也会找他分享,好多学生临上考场前还要和他热情拥抱,用“小龄朋友”的话说叫“特别给力”。

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大龄朋友”和“小龄朋友”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管理方面的好多建议大都来自“小龄朋友”。为了让学生名正言顺地拥有平台,高海峰校长提出直接从学生中公开选拔“校长助理”。因为“校长助理”本身就是学生,加上他又经常和这些学生面对面交流,指导参与思路和方法,确保他们愿参与、会参与,所以学生的想法、建议、需求、苦闷和家长的困惑、希望等他都了如指掌,这样他平时看问题、做决策不仅特接地气,而且非常轻松。事实证明,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潜力被挖掘出来,学生的能量真是难以估量。西华三高原本有个“十七诗社”,他来时已中断两年。受他的感染,一名高二学生提出要重新办起来,他答应会全力支持。连他自己也没料到,连续九年,西华三高的“十七诗社”不仅一届又一届办得有声有色,而且还在西华一高、西华二高建了分社,每一次诗集印量都近万份。所有编印、排版、发送,包括上届毕业社长自然交接等都是他们自己完成的。所以高海峰校长感憾地说,好多时候、好多事根本不是孩子不能做、不会做、不愿做,而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相信也不让做。在西华三高,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阳光,学生自发组织学生宿管会、校园志愿者、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园文化讲解员、自治会、足球队、篮球队、翰墨轩书法社等各式各样的社团。说到这样引导的初衷,高海峰校长说,无论是靠校长靠领导班子靠老师去点燃大家,都无疑既缓慢又吃力,现在所有学生既是被点燃者,又都变成了火源,我们何乐而不为?更何况他们是在参与中收获着成长、修正、蜕变、快乐与自信,我们还用为他们担心吗?

得益于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西华三高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当然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最让人信服的就是他们连续九年荣获“市高考质量先进学校”称号。

结束采访,走出校园,突然想起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毫无疑问,高海峰校长有理由笑得灿烂、自信。①6

2019-01-23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53848.html 1 高海峰:学生的“大龄朋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