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华志 通讯员 郭军辉
为营造欢乐祥和、热烈浓厚的节日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精准扶贫,1月17日,扶沟县教体局抽调教育系统20余位书画爱好者,开展“情暖万家、助力扶贫”迎新春送春联活动。
“大娘,在家洗衣服呢?我们给你送春联来了。”
“哎哟!郝局长,你咋又来了!你们工作那么忙,还整天惦记着我这个老太婆,快进屋坐坐,我给你们拿刚炒的花生。”楚荣花老人边用围裙擦拭手上的水,边进屋找花生袋子。
“不用了,大娘,我们坐一会儿就走,你也坐。”扶沟县教体局局长郝金良望向两间新盖的房屋,窗明几净,摆放整齐,床单被褥都是新的,桌椅板凳也是新的,上面用红字写着教体局赠。
“郝局长,今年我种了2亩花生,收成也好,炸了两壶花生油,够吃一年了。”楚荣花老人笑着说,“你们不用管我了,前两年你们每次来,我都说命苦,一见你们就哭,现在好了,给我盖好了新房子,又添了家具,院墙、门楼、厕所、厨房都是新的,孩子、媳妇在外打工把欠人家的钱也还完了,我这心里啊,亮堂起来了,这不,一见你们就合不拢嘴,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楚大娘今年61岁,韭园镇何家村人,儿子跑运输出车祸,欠下巨额债务。2016年教体局驻村工作队进驻何家村,郝金良作为楚大娘的帮扶责任人,做了大量工作,逐项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并针对楚大娘的实际情况,2017年实施“六改一增”项目,2018年进行了危房改造,让楚大娘家有了稳定收入来源,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都有了保障。同时,根据楚大娘家的主要致贫原因,鼓励其儿子利用驾驶技能在新疆跑运输,鼓励其媳妇在富士康务工,逐步还清了债务,一家人重新过上了好日子。
“你赶紧洗衣服吧,大娘!这是教体局送你的两副对联,要是不够,就到咱们村文化广场去,咱局的人正在那写着呢!我们走了,到其他老乡家看看。”
“郝局长,你们慢走,我上午把这衣服洗洗,下午去领,行吧?”
“可以,一个村写一天呢!”郝金良一行走出楚大娘家,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下一户要到抗美援朝老兵吴纯善老人家。郝金良一再叮嘱身边的同志,你们提醒我,春节前还要再来一趟楚大娘家,看看她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我们要尽其所能帮助乡亲们过一个愉快、祥和、衣食无忧的春节。
路两边是教体局请专人设计的文化墙,宣传村规民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文鲜艳醒目。
走进吴纯善老人家,老人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老人83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现享有退伍军人补贴、低保、医药费和养老补贴等,家里几亩地租给同村人种了。老人不善言辞,从不向村里提任何要求,改厨和改厕还是村委会及老人的几个闺女反复做工作才同意的,老人说,住在老房子里心里踏实,但老房子已年久失修,都裂缝了,教体局党组驻村第一书记入户排查后,2018年11月对房屋进行了“六改一增”。
郝金良把定制的春联交到老人手中,老人家厨房上还少一副春联。这时,村里大喇叭响了起来,“在家的村民们,抓紧时间到村文化广场,县教体局邀请的书法家们正在写春联,没领到春联的赶紧来领。”
老人和郝金良一起来到文化广场。此时,文化广场上已聚集了不少人,人声鼎沸,广场北边一字排开9张桌子,教体局邀请9位书法协会会员正挥毫泼墨、奋笔疾书。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大爷手里拿着几副春联,在韩老师桌前不肯走。郝金良问老大爷:“家里领到印制的春联没有?”老大爷说:“领到了,印制的好买,手写的更有年味,我3个孩子都在外打工,年三十才回来,我要帮他们贴上春联,过年图个喜庆。”老大爷把目光转向韩老师,“我要领11副,加上教育局送的6副,才够。”
郝金良说:“老大爷,你需要多少,我们就送多少,没人要,活动不就失去意义了吗?不行的话,下午继续写,传统文化越受欢迎,我们越高兴!”
看着眼前热闹的文化广场和崭新的村室,村主任何法军略显激动地说:“2017年,这里还是一个大坑,教体局出资4万元,填平了大坑,文化局又出资兴建了文化广场。”何法军告诉记者:“教体局驻村工作队到何家村后,先后投资60多万元,改善了村室办公条件,实施‘六改一增’项目,清除了村里的陈年垃圾,绘制了文化墙;协调争取上级资金300余万元,修建通村公路,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安装自来水、天然气、网络电视……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寒冬送温暖,盛夏送清凉,农忙送化肥,农闲送演出,春节过后,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建好村集体大食堂,实现红白喜事不出村,住在村里像住在城里一样,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村广播站播放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响彻全村。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