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付永奇) 昨日,一条鲜红的条幅挂在商水县纬四路上的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大门外,上面写着“热烈祝贺计件员工王景侠、郭明华月工资突破九千元”。“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一个月工资九千多元,我没有想到。感谢技术人员,感谢智能制造让我拿到高工资!”郭明华说,这是阿尔本制衣公司坚持技术改造、实现智能生产的结果。
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由南通阿尔本于2012年在商水县创建,是一家集品牌设计、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为一体的综合型服装企业。目前,公司占地180多亩,员工3500多人,每天生产中高档服装3万多件。
2014年,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量招工。次年4月,郭明华进入公司。婚前她一直在南方服装厂打工,后因结婚生子一直在家。
刚进入公司,她月工资两三千元。随着公司智能改造的实施、对员工技术指导的加强,她月工资涨到六七千元。2017年后,她月收入偶尔突破八千元,成为明星人物。不过,技术人员告诉她,只要能适应智能改造,工资可拿到九千元,并鼓励她努力工作,让智能改造的红利在她身上率先体现出来。技术员的信心来自公司“突破传统、持续改善、交流互动、和谐共赢”的企业精神。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公司投入上千万元成立服装生产管理软件研发中心,购进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以信息化、自动化为主的智能改造。
2016年,公司研发出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管理平台,对订单、物料等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使信息化和生产流程相融合。2017年,公司研发出标准工时分析系统,和计件系统融合后,实现对生产流程的精细把控,生产效率提升20~30%。2018年,公司实现智能计划排产、智能生产协同、智能资源管理、智能质量过程管控等,智能制造初步实现。
让员工拿高工资是智能改造的目的之一。公司在智能改造中,通过对员工作业过程的数据分析,帮助他们去掉多余的、不规范的动作,让他们在车间的每一分钟都能产生最大效益。“我是车位工,专门用缝纫机为各类衣服上袖子,每月工作25天。离家近、开支小,每天挣300多元,公司还免费提供有单独卫生间、淋浴间、空调的宿舍,比在外打工强多了!”王景侠说。
在智能改造的过程中,公司收获14项服装生产软件著作权和5项专利证书,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工业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智能装备应用先进企业等称号,在河南率先通过日本、美国等客户的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系统认证。“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普通员工月收入破万元大关不是梦。”该公司总经理李天凝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