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多种常见传染病易流行,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这些疾病多为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日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出了几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易感人群、预防措施,希望广大市民多加注意,减少发病几率,确保身体健康。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武器。
2.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疼。整个病程持续7至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3.可服用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易发病。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2.勤消毒。要经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多在阳光下暴晒孩子的衣服、被褥。
3.勤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勤观察。要多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市疾控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