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9年04月17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打造“豫货出海口” 加快推进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2019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19年4月11日)

丁福浩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这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美好时节,我们在这里相聚,共同交流临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我代表周口市人民政府和千万周口父老乡亲,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回顾这两年多来,我们有幸承办了三次论坛。2017年,我们向各位专家学者学到了不少真经,致力于高标准编好规划、建好设施、筑牢基础;2018年,我们提出要蹚出一条“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的转型之路,致力于推动思想的大变革、格局的大开放、渠道的大畅通;今年,是第三次承办,论坛的主题是临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虽然我们周口临港经济起步较晚,但高质量发展也是我们要研究、思考、实践的事。到底该如何在加快临港经济发展中实现高质量?我们初步的打算是,打造“豫货出海口”,加快推进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的路径和方法还想听听大家的高见,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

谈到高质量发展,大家都知道,这是总方向、总要求。中央对此有清醒的判断、深刻的把握和全面的部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质量发展。他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补足基础设施欠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这对于发展临港经济,特别是对周口这个产业底子较差的地方发展临港经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还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围绕粮食安全、“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了全面部署。对于周口这个传统农区来讲,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发展临港经济是一个重要抓手,保证粮食生产和运输离不开临港经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临港经济;促进城建提质,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临港经济。可以说,没有临港经济,就不会有周口发展的新定位、大格局、加速度,高质量发展就缺乏一个有力支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新时代的临港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会儿,一些专家学者要发表演讲,相信大家一定会聆听到真知灼见。结合工作和思考,我认为,临港经济要实现高质量,需要把握好四点:持续、效益、开放、环境。

一是提升持续度,不能只图一时。高质量的前提是健康持续发展。临港经济也是如此,绝不能只图一时热闹,昙花一现,必须能对地方经济发展持续提供贡献。比如,欧洲莱茵河经济带、美国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经济带,以及我国的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内河流域经济带,都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动能。作为周口,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开始从规划入手,统筹中心港和沿岸各个港口建设,目标是把沙颍河建成临港产业的黄金轴线,为周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提升效益度,不能只兴一业。经济效益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如此,核心在效益,不能赔钱赚吆喝。如何提高效益?主要途径是一业兴百业兴,不能只守着码头装装卸卸,赚个辛苦费,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入手,一方面广开门抓货源、聚产业抓园区,一方面强服务练内功、走出去谋合作,特别是在产业上,要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比如,湖州着重打造装备制造、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等临港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了品质提升。嘉兴滨海新区注重港产联动效益,2018年临港产业以7%的占地,产出了13%~15%的工业产值。

三是提升开放度,不能只谋一域。开放是临港经济的本质要求。没有大格局的开放,就不会有临港经济的高质量。临港经济必须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格局中来衡量和把握,才能有准确的定位和方向,正如古人讲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比如,我国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它们都有着世界级的定位,向全球开放,从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河南唯一常年通江达海的省辖市,周口背靠中原城市群,面朝长三角,辐射上亿人,决定了我们的开放格局必须更大一些,必须跳出周口看周口,认识到周口是河南的周口、周口的优势也是河南的优势、周口的通江达海也是中原城市群的通江达海,需要放到“四条丝路”中来考量、放到全省大局中来定位,真正树立“临河就是临海、腹地也是前沿”的理念,努力打造中原对接“海上丝路”的桥头堡、海运产品进入中原的集散地、“豫货”走向世界的出海口。

四是提升美誉度,不能只重一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的美誉度也直接影响着经济质量。高质量的临港经济,必然是能耗低、生态美、服务优的经济。纵观国内外,许多地方已经走在了前面:新加坡提出打造节约型的临港产业集群,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上海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和效率港口”,尤其在“绿色港口”方面,上海港加强能耗统计监测、新能源应用技术推广,近10年来推动能耗吞吐量每年平均下降5%左右。浙江提出要加快内河水运转型,以绿色水运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周口来讲,这些经验需要认真学习借鉴。必须紧抓国务院调整运输结构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水运工程,加强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完善港口船舶污染防治体系,让绿色成为周口发展临港经济的鲜明底色。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加快高质量发展,根本途径在于转型。周口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我们主要抓了四大经济体系来推进:一是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点,向更优的产业结构转型。紧盯集群培育扩大总量,紧盯传统产业调优存量,紧盯新兴产业做强增量,努力做强做大周口工业。二是以城市经济为增长点,向更美的中原港城转型。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夯实基础设施,繁荣城市商业,努力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三是以返乡经济为发力点,向更好的乡村环境转型。发挥周口在外务工人员多的优势,在吸引人才返乡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返乡,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四是以临港经济为突破点,向更高的发展质量转型。这一点很重要,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临港经济的转型主要靠什么?我们认为,是打造新时代“豫货出海口”。

出海口,是指河流和大海的交汇口,实际上就是指港口。它是一个地区对外的海上通道,往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命线。世界上较强的经济体,大都有繁荣的港口作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全球贸易离不开海洋,海洋经济离不开港口。对于中原城市群来说,要打造“四条丝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离不开出海口的支撑。周口成为新时代“豫货出海口”,是从现实出发的不二选择。

——打造“豫货出海口”是历史必然。周口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商埠渡口,因水而兴,曾经出现“千帆云集似汉皋”的繁荣景象。当前,进入“向海而生”的新时代,河南也进入了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新时期,“四条丝路”协调推进,其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正为周口发挥通江达海优势、重振水运繁荣提供了好机遇。近年来,我们着力发展临港经济,港口吞吐量激增,从2009年的80万吨到2017年的近1100万吨,占到全省港口吞吐总量的95%;2018年,更达到1300万吨,有了“豫货出海口”的雏形。进一步把“豫货出海口”叫响做强,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打造“豫货出海口”是政治责任。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长江经济带时提出,要打造航运强国。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王国生书记和陈润儿省长都提出,河南要持续扩大开放,打造“四条丝路”,强调要推动沙颍河、淮河等内河航运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一手抓郑州、一手抓沿海,紧盯“四路”,连接东西,真正打开河南的“海洋之窗”,用一江春水送“豫货”出海。

——打造“豫货出海口”是优势所在。周口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区,一头紧靠郑州,一头连接长三角,区位优势突出。沙颍河是国家规划的“2横1纵2网18线”中的一线,2014年被国家规划为河南唯一一条高等级内河航道。周口港以下89公里,达到四级内河航道标准,航道优势突出。全市包括中心港有9个港区,中心港共规划建设77个千吨级泊位,新建的4号、5号港池12个千吨级泊位已投用,是全省最大最强的港口,运力优势突出。综合这些优势可以说,打造“豫货出海口”,没有比周口条件更合适的。向东可以到上海、南京等港口,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向北融入郑州航空港区直达“空中丝绸之路”,接入中欧班列,直通“陆上丝绸之路”;线上线下建设“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平台,打通“数字丝绸之路”,“豫货出海口”呼之欲出。

——打造“豫货出海口”是发展所需。从货源来看,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中唯一建设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务院确定的3个商贸中心试点之一,辐射带动能力强、商品集散市场大,加之周边的开封、漯河、平顶山、许昌等城市,内陆纵深广阔,产业基础较好,矿产资源丰富,适合水运的大宗散货如铁矿砂、氧化铝、粮食、煤炭、铅精矿、铝锭和“豫货”农产品如铁棍山药、好想你大枣等,货源很充足。从成本来看,水运具有运价低、运能大、污染小、占地少、适合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等比较优势。据测算,一艘5000吨级船的运力,相当于100节火车皮或者250辆20吨货车的运能;机器设备从周口到上海,走公路每吨公里约1元钱,而走水路每吨公里不到1角,运输成本节省很多。从前景来看,内河航运的发展预期良好。仅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当前周口城镇化率仅为42.82%,辐射半径2小时内城市的城镇化率平均只有50%,下一步城镇化必然加速,就以每年城镇化率增加1.5估算,达到城镇化发达阶段,大概需要10~15年时间。这期间对能源、建材等需求量很大,可以说是我们发展内河运输、推进临港经济的窗口期,必须紧紧抓住。

综上所述,打造“豫货出海口”,是我们推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下一步在实践中我们将把握好“四个关键”:基础在通道、效益在货源、支撑在产业、保障在环境,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通出海通道。合作方面,加强与淮安港合作,全面畅通南下上海港、北上连云港的通道。在引江济淮工程完工后,打通经江淮运河向长江干流的水上快速通道。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港的合作,把周口港打造成上海港的直接“喂给港”。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大广高速周口港区互通立交和疏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建设中心港8个挖入式港池、47个千吨级泊位,下半年全部建成投用。平台方面,加快建设二类水运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完善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的一体化通关体系,在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申请增设内地“直通式”报关办理点。

二是有效组织货源。抓腹地,广泛组织周边的粮食、食品、纺织品、矿石、建材、机械装备等货源。抓重点,加快建设集装箱专用码头,承担粮油食品、纺织品、装备制造等货物运输。抓经营,引进先进港口运营管理、临港产业发展战略投资者,创新运营模式,推动港口投资、开发、运营一体化发展。

三是培育临港产业。物流业上,加快发展粮食物流、大件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保税物流。引进一批知名总部型企业、加工增值性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区域信息平台企业入驻园区。工业上,加快壮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临港产业集群。服务业上,加快培育食品研发、检验检测、航运保险、租赁金融等业态,建设大宗货物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降税减负措施,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加大对航线运营、货源吸引及船运公司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出台对港口集疏运货车在市域内通行减免政策,降低物流成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深春时节,我们在这里相聚,共话临港经济,共商合作发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朋友,到周口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周口厚重的文化、朴实的民风、勃勃的生机,让我们的合作在沙颍河畔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友谊随着滔滔河水历久弥坚、历久弥香!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事业兴隆、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19-04-17 ——在2019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62902.html 1 打造“豫货出海口” 加快推进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