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辽 韦伟) 4月2 日下午,沈丘县留福镇新塞村的贫困户范致远,拉着满满一三轮车的废品来到镇上新建的标准化收购点进行交易。自从沈丘县规范废品收购市场以来,每个乡镇都建了一处标准化废品收购点,彻底改变了以前废品收购点乱建的现象,全县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观。
市委、市政府立足周口实际,提出“六村共建”策略。然而,“六村共建”在建设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沈丘县各主要交通要道两侧,分布着各类废品收购站,既影响美观,又造成了环境污染,与生态宜居格格不入。
沈丘县有关职能部门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制定并实施了堵疏并举的办法,有效解决了交通要道两侧废品收购站既影响美观又污染环境的问题。
依托市场,规范秩序。废品收购行业在沈丘有着数十年的历史,从业队伍庞大。他们为了方便收购和运输,喜欢选择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重要交通道路旁,随意找一块地方,用几块破木板一围便成了废品收购站,还有的直接把废品堆放在路边,既影响美观,又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
为整顿废品收购市场,当地政府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规范了行业秩序:在县城附近专门划拨100亩地,依托沈丘县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长宋永远等投资兴建的静脉产业园,将废品收购行业进行分类,建设标准化厂区,将藏身于城区各旮旯的废品收购站及县城周边散乱的废品收购站,全部搬进静脉产业园,进行统一管理。
少了污染,美了环境。留福镇小陈营行政村紧邻镇政府,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商(丘)临(泉)路穿村而过,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让许多从事废品收购的人在这里扎堆。自从在附近建设了一个标准化厂地后,政府对路边无序废品收购站进行了整顿,小陈营附近的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以前,收购站一家挨着一家,什么破烂都有,不仅影响美观,还散发出臭味。”家在小陈营路边的一位群众说,“特别是到了夏天,蚊蝇乱飞,别提多烦人了。”
因地制宜,助力脱贫。“市场运作之初,我们就结合全县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将贫困群众吸收进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静脉产业园负责人宋永远说,“我们把各村没有技术能力的特困户找出来,一人发300元的启动资金,一个马夹,一个小喇叭,让他们去各村收废品,然后再卖到废品收购点,每天只要送一次货,收购点还补助10元生活费。”
范致远今年60岁,是留福镇新塞村的贫困户,收破烂15年了,自从他为静脉产业园收破烂后,劲头更足了。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