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年产优质小麦6亿多公斤。但今年麦收时节,从乡镇干部、农机手到农民,都显得很“抠门”。
6月5日上午,在商水县平店乡东邓行政村地头,一台大型收割机所到之处,成熟的小麦成排倒下,金灿灿的麦粒从传输筒里流进运输车厢。“这两个田角和那个灌溉井的两侧,收割机收不到,要用镰刀割好,摆放在收割机能收到的麦穗上。”平店乡“三夏”生产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吴国锋边擦脸上汗水边给队员部署工作。
这块4亩多地的主人是60多岁的郭正义,以往麦收,都是亲戚邻居抽空帮助草草完成。有一年因为麦收晚赶上下雨,麦粒在穗上生芽,无奈当饲料贱卖。“今年小麦收割得干净,每亩可多打七八公斤!”看着地头的一大堆小麦和3个志愿者捡回的两袋子麦穗,郭老汉感激地说。
近年来,商水县小麦机收面积超过98%,昔日起早贪黑抢收的农民,现在大都站在地头树荫下说着笑着算收成,别说挎着篮子拣麦穗了,就连收割机漏收地头电线杆、林网树木周边的几片小麦他们也不在乎。
“作为产粮大县,我们努力做到颗粒归仓、应收尽收,这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在全县“三夏”生产工作会议上,商水县委书记马卫东对话乡镇干部时语重心长。
“慢点,速度再慢点!”6月4日下午,在姚集镇段堤村田间,乡干部王宾抓起一把碎秸秆察看后大声提醒农机手。今年麦收,商水县要求收割机保持适当速度,防止粉碎的秸秆夹裹着麦粒抛撒到地里。
堵住收割环节的浪费后,商水县还从小麦储存上想方设法减少浪费。他们要求全县1000多家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麦收购企业放量收购,科学保管;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办粮食银行,吸引农民存粮。“我把2500多公斤小麦全部存到粮食银行了,吃多少取多少,不用担心霉变、生虫,也可兑换成钱,省事多了!”6月5日上午,巴村镇大邵村的李凤英办完存储手续,喝着冷饮高兴地说。
在商水县,粮食银行有3种存取模式:存户要钱,银行按市场价支付现金;活期存粮,银行支付利息;定期存粮,利息更高,保值升值。“我有标准化仓库、大型烘干设施,以及丰富的储存经验,把粮食存到我这儿,光储存、晾晒损耗,每家每年就可减少近百公斤!”在商水县天华农业合作社,曾受李克强总理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刘天华自信地说。
“今年我们县在小麦收割、存储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估摸着每亩可增收十五六公斤,全县120多万亩小麦可多打近2000万公斤,是一个中等乡镇的小麦产量,相当于全县多种4万亩小麦哩!”6月6日,商水县长田林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起这笔账。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