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 屈婷 鲍晓菁)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亿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今明两年在全国实施的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将深入“摸底”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基层及时识别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覆盖全国每个省份,选取了1600个城市社区和320个农村行政村作为试点。项目内容包括开展国家和省级的两级培训、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必要的干预和转诊推荐等。
记者了解到,上述各项目点将对常住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集中或入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评估,了解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评估时将充分尊重老年人个人意愿。其中,对评估结果显示轻度焦虑、抑郁的,可实施心理干预,并定期随访;对评估结果显示疑似存在早期老年痴呆症、中度及以上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建议其就医检查。
专家指出,我国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流动老人和留守老人规模不断增加,使得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面对生活、身体状况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如患上慢病,伴侣或老友去世等,很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却往往不知道、或不愿意寻求帮助。
王海东坦言,当前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经过调查,国家卫健委决定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一是要深入“摸底”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状况和需求;二是希望把基层工作人员培训起来,能够识别老年人早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处理;三是希望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为引导社会组织加入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搭建平台。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医学科主任张许来建议,老人要理智看待、积极适应身体和环境的变化,多发展个人爱好,年轻老人可尝试回归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此外,社会应丰富老年人公共服务供给,鼓励亲情陪伴,多管齐下,方可实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