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2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金融活水泽润三川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市金融保险工作综述

记者 李莉

事非经过不知难。

70年的周口金融,以1978年为界,呈现了两种不同的面孔。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既单一又边缘。改革开放后,金融被赋予新的逻辑和地位,成为现代经济的“腹心”。

70年,周口金融机制从无到有,金融市场从中央银行“一枝独秀”,到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百花齐放、枝繁叶茂,金融与所有人产生交集,“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下,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经济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成功与否。

从上世纪90年代拉出一条时间线:1990年4月,中行周口支行成立;1992年11月,工行周口地区中心支行更名为工行周口分行;1993年7月,农行周口地区中心支行更名为农行周口分行;1994年12月,建行周口地区中心支行更名为建行周口地区分行;1996年12月,农发行周口地区分行挂牌成立;1999年1月,人行周口地区分行更名为人行周口地区中心支行……

撤地设市后,2004年1月,周口银监分局挂牌履职;2005年6月,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周口市办公室宣告成立,承担着对全市10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205家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2009年9月,周口市城市信用社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组建周口市商业银行,于2011年6月更名为周口银行,后被合并为中原银行;2018年10月,周口市农信办和周口市市区农信联社整合组建改制成周口农商银行……

银行业数十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推动全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我市生产总值实现了从1993年的过百亿元,到2015年过两千亿元的跨越。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87.22亿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撑。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经济结构的改革深化需要银行业高效跟进并提供支持”,“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属性的认识,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多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抓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中原港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资金投放实现持续增长

2003年,我市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8.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0.6亿元。截至2019年5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90.7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72.47亿元。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加快,2018年再贷款累计使用及余额达历年使用之最。

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信贷投放力度。组织银行对全市重点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等进行逐一走访,对合理融资需求做到应贷尽贷。督促机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服务全市“百城提质增效工程”“中原港城”等重大战略,积极对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全面支持铁路、公路、水利、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消费民生领域发展。截至2019年5月末,全市支持电子信息等产业贷款1.12亿元、工业转型升级项目贷款10.22亿元、节能环保贷款4.1亿元、文化产业贷款7.04亿元、棚户区改造贷款42.28亿元。

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稳定对于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发展和拉动就业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六稳”之策,其中“稳金融”被放在第二位。

保障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2015年,全市涉农和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为652.6亿元和220亿元。近几年,通过深化“银税互动”“双基联动”“银商合作”“银担合作”,到2019年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31.0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3.78亿元,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3.40亿元。

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1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592户,为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担保额126544万元,新增担保额14610万元;担保代偿余额28920万元;11家小贷公司发放贷款90739万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农户665户,新增贷款额27238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市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了我市经济发展。

利用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我市将线下对接变线上对接,让中小微企业更便捷地享受融资服务。截至6月20日,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通过平台发放贷款353笔,贷款金额总计14.9952亿元。实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百千万”行动计划,开展“金融惠企进千家”活动,制定《周口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考核办法》,编印《周口市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工作手册》,备足政策工具箱,激发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活力。完善债委会“五大工作机制”,成立债委会51家,涉及贷款199.81亿元,占全市对公贷款38.21%,目前实现增贷3.89亿元,其他方式融资1.74亿元,支持优质企业31户,帮扶困难企业5户。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加快推进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工作部署,积极与上市挂牌推介机构对接,加强培训、分类指导和培育,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市省定首发上市后备企业19家,省定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20家。上市公司2家(辅仁药业、莲花健康),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天鹰缸套、良华科教、龙都药业),在会企业1家(金丹科技),在辅导企业1家(凯旺电子),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02家(交易板19家、上市后备板8家、展示板275家)。

防控风险立足全局视角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是“稳金融”的重要着力点。

我市遵循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的监管治理原则,完善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增强金融监管的穿透力和辐射力,以更好应对可能衍生的各类风险。  

加强重点金融机构监管。在全市农商行(农信社)系统持续做好全面风险排查,做好流动性风险监测和舆情风险防范,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视防范、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增强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夯实行业主(监)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全市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做好企业纾危解困工作。坚持把企业纾困帮扶与防范化解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以帮扶促解困,以发展促防范。对排查出问题的企业,坚持按市场化、法治化、属地负责、分类施策、协同推进的原则,一企一策制订帮扶纾困方案。

金融改革持续创新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注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农商行取得阶段性进展。今年新开业1家农商行,全市10家农合机构改革率达70%,7家农商行已开业(太康、商水、沈丘、鹿邑、项城、周口、扶沟),其余3家农商行正在攻坚(西华、郸城、淮阳)。

村镇银行发展稳步向好。2013年我市首家村镇银行——项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开业,宣告我市村镇银行培育正式拉开帷幕。村镇银行立足支农支小定位,持续下沉经营重心,扩大金融覆盖面,今年新设立支行2个。目前全市6家村镇银行盈利状况持续好转,已设立支行达17家。截至2019年6月末,我市村镇银行资产总额335577.1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27207.23万元。其中,涉农贷款205546.78万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8684.7万元,村镇银行已经成为支农支小的一支生力军。

普惠金融建设推广创新。加大农村便民服务网点和电子机具建设力度,推动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目前全辖行政村已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建立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业务流程,将贷款业务置于阳光下运行,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以富民惠农为导向,推动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深入做好本地化、特色化的金融创新,加快微贷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慎重稳妥地探索新型抵押担保方式。

金融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广“卢氏模式”,建立“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新机制,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信贷支持,助力贫困县如期稳定实现脱贫。金融服务体系全部建成。目前,我市建立县级服务中心11个,建成乡级服务站 188个、村级服务部4730个,已完成金融服务体系全覆盖。

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保险行业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从2011年全市的29家保险公司,到目前全市已有经营主体46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42164人。其中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26家,县区支公司及营销服务部232家(不含乡镇营销服务部)。2019年上半年,保费收入总计77.41亿元,同比增长3.23%。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9.35亿元,缴纳各类税收1.64亿元。商业保险在服务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财产人身险保障度、商业养老保障度以及健康险保障度明显提高。同时,我市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持续推进。2019年上半年新进入保险行业15482人,人员主要来自于低收入家庭,有效增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各保险机构积极对接,创新产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特惠政策。其中,人保财险“政融保”、中原农险“政银保”等项目顺利推进,充分发挥了保险保障和风险分担作用,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提供了更多的风险保障。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70年来,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但是,我市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我市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①6

2019-09-02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市金融保险工作综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77242.html 1 金融活水泽润三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