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8日
第03版:要闻 PDF版

绘就新蓝图 吹响新号角

——周口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解读

记者 张艳丽

近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描绘了乡村发展的蓝图,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开启了新时代周口农业农村发展新征程。

作为指导周口“三农”工作的“施工图”,《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意见》对我市乡村振兴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围绕这个目标任务,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划定“路线图”加以实施,并最终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

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是国家对河南的重托。

周口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市、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从过去到现在,周口人在“粮食”一词上从来不愿、不敢、不能含糊!

《意见》提出,稳定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推动藏粮于地,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提升200万亩,总面积达到850万亩。

推动藏粮于技,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造全国平原农区种业创新和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高地。

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全市粮食产能确保稳定在180亿斤以上。

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和三年千村整治行动计划,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280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89万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意见》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我市坚持质量兴农,以绿色、改革和创新为主旋律,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加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2%,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草畜等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农业品牌建设管理,做好“特”字文章,提升周口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以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为重点的食品业转型升级,着力实施好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深入开展“中国好粮油”“河南好粮油”“河南放心粮油”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示范县和示范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快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扶沟县、商水县、淮阳县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扶沟县、太康县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2年,力争创建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农业产业园,2025年,建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何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意见》提出,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筑牢生态屏障,打造美丽乡村,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

——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建设森林周口,力争到202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9%。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深入开展河湖采砂综合治理,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加快推广种养、农牧、养殖场与农田建设等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到2025年全市“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320个。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县级粮油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到2025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80%以上的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以上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到2025年5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国家级安全县标准。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检疫体系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动物卫生监管体系。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五有”标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和“四个环节”(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以上,再完成72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 持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质量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推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聚集作用明显的中心村开展“美丽小镇”建设,创建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五美庭院”。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构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优化完善乡村规划编制。到2020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选择100个左右不同类型的村庄开展试点,到2020年实现有条件的村应编尽编。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基本实现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推进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到2019年底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到2020年实现县县可分拨、乡乡有网点、村村有快递。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2025年乡村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

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强调,“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大力实施党支部“堡垒工程”和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开展党员队伍质量提升行动,3年内培育9个省级、20个市级、600个县级示范党支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到2021年,基本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统领,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群团组织为纽带,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基层组织体系。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产业富民村、美丽宜居村、党建示范村“六村共建”。到2020年全市60%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80%以上的行政村普遍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实现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级全覆盖。深入开展乡村平安建设,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2020年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依法治理非法宗教问题。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大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用好深化改革法宝

改革,面对问题而来。激活涉农产业要素,是重中之重。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两项改革,是《意见》中关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工作的重点。

——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开展农村宅基地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解决村庄空心化、一户多宅、超面积占用土地等问题,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房屋。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00家以上,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00家以上。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实施全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到2021年实现现有“空壳村”都有稳定集体收入,已有集体收入的村收入较大幅度增长。

——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工程,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贫困地区脱贫这个短板。

《意见》提出,全面落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打好“四场硬仗”,开展“五大行动”,实施“四项工程”,全面补齐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强化对边缘人群跟踪监测,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重点落实特困群体的脱贫工作,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督查考评制度,确保到2020年全市10.3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城乡发展模式,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快速互通、双向对流。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推动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教育提升、健康乡村、全民参保、农村养老、农村生活综合服务等计划,推进乡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构建城乡一体、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吸引高校毕业生、在外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各类人员返乡创业创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加强乡村技能培训,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培养一批乡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

——建立健全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机制。全面落实重点群体落户零门槛政策,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帮扶、公共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配套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为确保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落地见效,《意见》提出了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县域治理“三起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转变作风抓落实等保障措施。

伴随着周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豫东大地的每一座村庄,都蓄势待飞。①2

2019-10-08 ——周口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解读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80166.html 1 绘就新蓝图 吹响新号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