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春
千万周口人期盼的高铁开通了。它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张考卷——高铁经济大文章。
高铁具有许多特点,成为大国重器,它能对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等产生巨大的作用。高铁如同一条线、一张网,具有串珠成链的能力,让中小城镇与大城市有了同场竞技的机会。高铁又使城镇边界被打破,让区域变“小”,让人们的社交圈变“大”,招商引资、区域合作、人才快速流动都成为可能。但是,从本质上讲,高铁毕竟就是一种快速的交通工具,它带来的是发展的“机会”“可能”,并不是发展的“必然”“现实”。从一定意义上看,高铁还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快速“带来”的同时,也会快速“带走”。因为高铁的出现,沿线的落后城市人口加速外流。曾经滞留和阻隔他们的是空间,有了高铁之后,他们加速流向了经济更强、基础更好的城市。最后的结果——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就是专家们提出的高铁“虹吸效应”。
周口高铁从无到有,境内设置五个车站,这在全国地级市里也不多见。周口跨入高铁时代, 出行便捷已经实现。如果到此止步,高铁仍只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除了便捷,还能得到什么?“虹吸效应”也会出现郑阜高铁沿线。周口的人口红利极可能被“虹吸”。刚刚结束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提出要求——写好高铁经济大文章,并结合周口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实际,发出高铁经济“五问”。高铁开通之后迅即提出高铁经济,既是思想解放、认识提升的结果,也是深谋远虑、主动作为的表现。我们当初抢抓机遇,让周口进入高铁时代,让便捷出行从可能成为现实,仅仅是高铁经济大文章的开篇。写好高铁经济大文章,就是把高铁带来的“机会”紧紧抓住。把高铁带来的“可能”变为现实,把高铁“虹吸效应”在周口变成“红利效应”。写好这篇文章,要的是新思路,从不可能到可能,从可能到现实;要的是高效率,机会稍纵即失,容不得半点迷糊;要的是铁作风,抓铁留痕,踏石留印,没有攻坚克难的作风,再好的可能也变不成现实。
高铁来了,高铁经济大文章已经开题,向千万人民交出什么样的答卷,考验着周口的广大党员干部。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