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3日
第03版:理论/法治 PDF版

擘画现代化新蓝图 谱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王银萍

伟大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目标的宏大高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描绘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的历史眼光和开疆拓土的政治担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创造新的“两大奇迹”,续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定盘星。全会着重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最优越的条件和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战胜前进路上一切敌对势力和一切艰难险阻,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好局面的定海神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理论到实践,从梦想到现实,依然需要中国共产党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勇立潮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引领示范,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稳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我们党能够始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二、把握“两个大局”内外时势的行动指南

常察势者明,善谋势者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严峻复杂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两个大局,是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形势的准确定位和战略判断。胸怀两个大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谋划、掌握主动、沉着应战、稳扎稳打的根本要求,是领导发展、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思想自觉。面对两个大局,我们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我国政治安全;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三、彰显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政治宣言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最清楚。当代中国,正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无论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还是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完善和发展,不仅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反而更加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层优势和韧性活力,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这条康庄大道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是以社会主义为底色,以中国特色为标志,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道路,是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一条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走得稳的最佳道路,是破解现代化难题的中国方案,是对现代化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不是唯一的,不唯西方马首是瞻,不仰西方之鼻息,中国道路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有益借鉴、增加了全新选项。全会书写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壮美诗篇,再一次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在世界的东方高高飘扬。

四、体现人民至上价值旨归的践履笃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好不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是正确,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是增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还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无论是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科学诠释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都始终贯穿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都一一标注着心系百姓、念兹在兹的真挚情怀,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

五、推进改革开放伟大革命的科学谋略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全会强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无论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还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论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还是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都需要在改革创新中进,在改革创新中强,在改革创新中胜。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前行途中的荆棘丛生、沟深壑险,面对错综复杂的思想障碍和利益藩篱,更需要我们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略,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和精神,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蹄疾步稳、励精图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效益,积小胜为大胜,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惠及人民。改革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绝不是要搞资本主义,而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长远计,为人民谋,以改革之笔绘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图景,以改革之水浇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山永固、基业长青。

六、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施政纲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和重要方式,是“中国之制”的一大优势和“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全会勾画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顶层设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国防等全方位的崛起,又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复兴,还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以,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全进程各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新路,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切实提高政党执政能力、政府治理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创新治理方式,强化制度遵守和执行,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效能化,促使我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走得稳健而扎实,创造国强民富、长治久安的大国治理景观。

听,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看,胜利的大旗迎风招展!在伟大、正确、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步履铿锵,用热血和汗水筑就辉煌,用智谋和实干抵达梦想,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定能谱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国之治”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周口市委党校)

2020-12-03 王银萍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19876.html 1 擘画现代化新蓝图 谱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