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0年12月22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城乡如诗如画 洺河风光旖旎

郸城:匠心绘就城市建设新画卷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赵素萍在洺河生态水系劳武河景观带参观。

市委书记刘继标在郸城县洺河生态水系建设现场观摩。

市委书记刘继标、市长丁福浩带队观摩洺河生态水系建设现场。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罗文阁,县长李全林等观摩洺河生态水系建设现场。

郸城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观摩洺河生态水系建设,县城管局长王洪新作讲解。

迎宾湖

运动公园雕塑

晨曦中的体育中心和人民公园

百草园雕塑

谁持彩练当空舞?喜瞰郸城美如画。

智圣大道一侧的迎宾湖和党建主题公园

人民公园一角

新华路七彩玉兰灯

“丹成”雕塑

杨白沟景观带

劳武河景观带运动公园

调水渠景观带

洺河景观带

“丹成”游园

香蜜湖

记者 徐松 文/图

谁持彩练当空舞?喜瞰郸城,大道通衢,洺河逶迤,千亩公园碧透,徐徐展开新画卷,阅不尽仙城锦绣。

信步漫游洺河畔,层林叠翠,亭台轩榭,清流潺潺,四十八里如画,五带五园各不同,多感慨匠心独妙。

这是近年来郸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137万人民建设美丽家园,打造洺河生态水系,美化老家郸城,创建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双拥模范城,建设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美丽宜居村、产业富民村、党建示范村,实现城市如诗、乡村如画的真实写照。

这里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名县,诗、书、画名家云集。然而,无论是行书的恢弘、小楷的细腻,还是诗词的比兴、渲染,或者作画的写意、工笔,尽用手法,词到苍白,也形容不了这座城市脱胎换骨的华丽蝶变。

一街一角一园都是景,一草一木一花都是情,一人一物一事都是忆。它已化作一曲赞歌,和刻在137万人民骨子里的印迹与乡愁同频共振,何以描述?

有一种感觉正如《老家郸城》的唱词:我的老家叫郸城,她总萦绕我的睡梦中。每当想起郸城,总为她的今昔巨变而动容……

匠心绘蓝图,喜看城市建设沧桑巨变

郸城,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有137万人民、163万亩耕地,县域面积1490平方公里,曾是大别山连片开发特困地区重点县,于2019年脱贫摘帽,被人们誉为农业大县。穷且益坚、人人思变、力争上游,郸城县委、县政府匠心绘蓝图,勤劳奋勇的郸城人民在豫东大地上写下了沧桑巨变的宏伟篇章。

正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所说,郸城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精神,全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多年来驰而不息、锲而不舍,誓把旧貌换新颜、“敢教日月换新天”;党员干部带头干,锤炼出了“以上率下、一线作战,上下同欲、务实重干,敢于担当、创新奉献”的新时代郸城精神,一举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城市变化有目共睹。

郸城县2017-2030年城乡总体发展目标: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把郸城打造成“一区三城”(现代农业示范区,食品医药之城、文化创智之城、生态健康之城),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达园”的目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从宏观区域的整体生态格局出发,统筹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实现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与绿地系统布局相得益彰。

从东、西、南、北“四门”进入郸城,风景各不同。以周口方向为例,从周口沿文昌大道双向八车道一条直线向东30分钟车程,当你看到“中国书法之乡郸城欢迎您”的大红烫金字迎宾牌坊时,你已进入了郸城县界。一路两旁路灯如大鹏展翅,四季葱绿、三季鲜花怒放乔灌结合的绿化设计高中矮错落有致,沿线村庄小楼鳞次栉比,美丽乡村争奇斗艳。

“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书法之乡”“全国产粮大县”“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园林县城”……与文昌大道交会的百米宽迎宾大道以及大道两旁巍然屹立的30多块20米高的国家级、省级荣誉发光标牌,诠释着这座城市的开拓精神、开放奋进和大美丰姿。

近年来,郸城县不惜投资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先后投入15.6亿元,完成了新华路、世纪大道、育新路、交通路、府东路、丹成大道6条主干道的提升改造工作;智圣大道新建工程、府东路与和谐路南延工程、南外环东延工程,新增城市道路30.6公里,升级改造城区道路15公里,而且完成了世纪大道、育新路、新华路3条主干道强电入地工程和11条主次干道弱电入地工程,投资7600万元实施老城区给水工程,建设供水管网146公里;投资4.5亿元完成了交通路等5条道路污水管网铺设,新修城市污水管网52公里、雨水管网31公里,城区道路实现雨污分流;投资1.1亿元建设的第三污水处理厂已经投用;投资2.8亿元完成13.5公里综合管沟建设,新增城区停车位2000个。实现了城区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的同步提升。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片片绿化绿意盎然,一处处游园镶嵌其中,一街一景已经成为郸城对外宣传的新名片。

穿行在中心城区市政道路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路面宽度和绿化宽度几乎对等;它们又和而不同,绿化树木品种繁多,巧妙搭配、风格各异。追求宽阔又见缝植绿,为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度都增添了一抹鲜亮的底色。

智圣大道,是县城南部东西贯通的新修大道,总长7784.4米,总造价约3.5亿元,道路红线50米,与之相应的道路中间隔离绿化和两侧绿化宽度亦是50米。行道树以香樟、广玉兰、雪松、水杉为主,点缀有风华月季、粉黛乱子草、黄杨等,高树形成屏障,花草相偎相依。

丹成大道,是县城北部东西贯通的新修大道,总长5939.5米,总造价约2.07亿元,双向八车道,路口均有环岛、街角微地形;绿化以黄杨球和草坪搭配,让这条准高速如一条玉带,显得更加宽广通畅。

新华路是见证郸城县发展历程的核心主干道,属于道路提升项目,从上世纪的双向两车道、四车道,如今提升为道路红线宽分别为50米、90米的双向六车道、八车道。双侧各18米宽的绿化带以高约15米的香樟树为主,其间点缀桂花、红叶石楠、独杆月季、樱花、梅花等等,四季葱茏、四季有花。绿化带设计有漫步道、停车位、智能人行道,形成了车人分流、快慢分流,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时近傍晚,矗立在一路两旁的七彩玉兰灯智能点亮,分外璀璨。

还有世纪大道、育新路、交通路、府东路、和谐路、南外环、校园路、科技大道等,条条大道宽阔通畅,绿化亮化、浓墨重彩,苍松翠柏、假山花坛,一步一景、连绵不断。

“市政道路建设和改造升级是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框架,疏通城市微循环,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城市品位,打造绿、亮、净、美的城市环境,让全县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把每一条绿化带都打造成一条景观带,在每一个路口都科学规划建设了街头游园、微地形等,增添城市绿色底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郸城县长李全林欣慰地说。

清流润民心,洺河生态水系华丽蜕变

“60年代洺水泡清茶,70年代下河摸鱼虾,80年代沿河捂嘴巴……”这首从上世纪流传于郸城县洺河两岸人家的歌谣,形象地描述了洺河水质恶变的过程。相传老子就在洺河畔炼丹成功,故曰“丹成”,这条横穿郸城县城的洺河,一直被誉为郸城的“母亲河”,由于被城市污水和工业排放等多种原因污染,渐渐成为全县人民的伤心河。

洺河不治,民心不聚;洺河不治,郸城旧容颜难改。

“2017年初,县委、县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决心对洺河污染问题进行彻底整治,还137万郸城人民一片碧水蓝天。从当年3月份打响征迁第一枪,连续征迁4000多户、50多万平方米沿岸建筑。投资近28亿元,联合中国一冶,利用两年时间,对洺河及县城内的调水渠、五里河、劳武河、杨白沟‘三河一沟一渠’23.9公里、194.80万平方米工程面积范围内的水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对47.8公里的河岸进行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形成‘五带五园一环多点’的生态滨河景观,从根本上消除黑臭水体。”郸城县城管局长王洪新言语铿锵地说,“洺河生态水系建设是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项目,是郸城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县委、县政府洺河生态水系治理的决策下达之后,全县人民欢欣鼓舞,诗词书画名家怒赞,社会各界解囊助力,在外人士返乡捐款,甚至许多征迁户拿着征迁补偿款捐给指挥部。”从项目谋划到征迁,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一直到现在一河碧水映蓝天、两岸毓秀展新姿,王洪新是一直奋战在第一线的战斗者之一。

记者走访48公里的洺河生态水系所有景观带,虽时入隆冬,因绿化巧妙,依然是春意盎然,沿线风光旖旎、游人如织。洺河生态水系治理概括起来就是黑臭水体治理和环境景观提升两大工程。

其一是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即以管网铺设、清淤截污、生态净化、引水补源、第二污水处理厂提质增容、新建第三污水处理厂和水系管理调度中心六大工程,根治黑臭水体,实现沟渠相通、水域相连、活水流动、复始循环。简单说就是把洺河污水全部治理,改建之后的雨水、污水与河水各行其道,污水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变成河道达标水质,60%再回流河中,40%用于城区道路喷洒抑尘,一举多得。洺河总水量以引沙(颍河)入黑(河)、引黑入洺保持自然生态。

其二是环境景观提升工程,以“绿色、生态、休闲、文化”为理念,在“三河一沟一渠”两岸建成“五带五园一环多点”的滨河景观。即建设沿洺河岸的“城市休闲带”、沿调水渠的“人文历史带”、沿五里河的“田园风光带”、沿劳武河的“运动健身带”和沿杨白沟的“自然防护带”;在洺河上建成体现老子文化的“洺水之舞园”、体现王禅文化的“纵横天地园”,在调水渠上建成体现中国书法之乡的“书法文化园”,在劳武河上建成体现健康时尚的“运动公园”,在杨白沟上建成体现绿色环保的“生态湿地公园”;打造一条由洺河、调水渠、五里河、劳武河构成的城市环形水系;在“三河一沟一渠”水系景观轴上建造“一节一色、一段一景”的12个小景观节点。

通过生态水系治理,全面提升城区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达到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实现“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目标,使洺河生态水系成为全县群众的天然氧吧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郸城县紧紧围绕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按照“增绿量、上水平、出精品”的原则,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郸城县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投入绿化资金9亿元,高标准打造了11条道路景观绿化工程;打造以千亩人民公园为代表的公园群,使之成为这座城市的生态绿肺,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对县城内包括废旧坑塘、废旧砖瓦窑场等坑洼地貌进行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例如,迎宾大道东侧115亩迎宾湖景观和西侧党建主题广场,公园东路西侧的万达香蜜湖景观,西四环北头的丹成游园景观,金丹大道北侧的金丹世纪公园景观,还有王子游园、盛世游园等共14个公园和街头游园,使建成区绿地率为33.57%、绿化覆盖率为3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23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园林县城的标准,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漫游品美景,一步一景感慨仙城锦绣

百闻不如一见,听景不如看景。洺河生态水系的华丽蜕变也颠覆了“看景不如听景”的谚语。手机全景模式、相机风景模式、航拍机满电模式……王洪新当导游,记者围绕一环、探访五带、品味五园、定格12处景观节点的美丽瞬间。

愈是深入品味洺河生态水系的文化内涵,愈被其匠心所吸引。据清代文献记载,郸城“众仙群居五色河”,意为“古郸城”境内有五条以颜色命名的河流。所以,这次洺河生态水系建设中,部分功能设施的色调细节彰显大美用意。以城市商业区、市民休闲区为主的洺河景观带以富贵金色为主色;位于城市南环绿色郊野、乡村游览区的五里河景观带以生机盎然的草木之绿色为主色;在县城东北角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区的杨白沟景观带则是以水之本色生态蓝为主色;体育场馆、全民健身设施、朱婷题名的运动公园为代表的劳武河景观带,以充满活力的火红为主色;展示郸城历史人文、书法文化的调水渠景观带以厚重的土色为主色。“仙城五色”如今再现,作为郸城景观雕塑概念设计的文化主题,既能体现出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又能充分结合郸城现代城市建设的需求与特色。

洺河景观带打造了“洺水八园”:森林乐园、百花乐园、健身水岸、洺水书香、丹成之韵、洺水仙踪、动感水岸、森林漫步,以及龙吟郸城、曲苑荷风、碧波观景、洺水之舞、纵横天地、动感广场、活水花园、林音袅袅等“洺水八景”;调水渠为“三段衔一园”的分区布局:核心形象段、书法体验段、教育文化段、书法生态休闲园;修建了景观桥、长廊、雕塑、景观亭、码头、观景台、音乐喷泉、树池坐凳等;修建的休闲场地有郸城文化广场、历史文化长廊、郸城历史广场、意林广场、唐风遗韵、书法生态休闲园、闲适广场、流芳广场、墨宝观景台、艺书台、书法家雕塑广场、墨香广场、文化广场等。劳武河以运动公园为主题,杨白沟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五带形成一环、五园镶嵌其中,这样的布局造就了一步一景、河沟渠主题不同、风格相异的景观特色。

从洺河源头洺水核心景观带步入景观区,位于S329和郸淮路交叉口的郸城“西大门”第一处景观便是高20多米的赤字“丹”和方方正正花岗岩石“成”的雕塑,寓意“丹成”即郸城。像这样饱含寓意的雕塑分布在“五带五园”共有30处,分别为郸城之韵、百草香、老子炼丹、鬼谷授业、学海无涯、洺水清莲、汲黯卧治、红色记忆、盘龙洗笔池、郸城赋、洺水墨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辉历程等等,每一组雕塑都有一段唯美的故事。记者将另篇逐一解读。

一看十里洺河岸“城市休闲带”

从“丹”字入口形象区的第一景观区域命名为“森林乐园”即百草文化区,这里春夏秋冬四季绿植丰富,春有山杏、梨树、山桃、油松、侧柏、垂柳、刺槐、国槐、海棠、玉兰、紫叶李、榆叶梅、连翘;夏有紫薇、荷花、芦苇、雪松、桧柏、合欢、悬铃木、白蜡、石榴、木槿;秋有桂花、红枫、白皮松、五角枫、栾树、银杏、金银木、黄栌、乌柏;冬有腊梅、油松、枇杷、广玉兰、黄杨、紫叶小檗(波)等。四季如春的匠心打造,在这里形成城市花海鉴赏、中医药文化科普、绿色游览区域,营造出百草芬芳、浪漫抒情的景观氛围。

沿秀美的十里洺河岸景观带继续东行,脚踏蜿蜒的步道、心念郸城文脉流传,不觉间便来到大桥头的金丹广场“老子炼丹”巨型石刻旁。太极八卦炼丹炉、青牛俯卧、老子点化王子,游人可以坐卧其间石上,“领悟”老子点化。

继续向东直至县城东关与杨白沟相接,横穿县城中心的洺河景观如今让沿线群众以依水而居而自豪。

二看调水渠的“人文历史带”

位于府东路与郸淮路交叉口,是调水渠“人文历史带”的北起点。这里的养生文化园以巨型太极设计和喷泉汇成小广场,周边影壁墙以养生文化为主题,蕴含道家养生、中医药养生等多种传统养生观念。调水渠上拱桥倒映碧水之中,共绘同心之圆;岸边桂花树、美人蕉随风摇曳,打造一片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的休闲场域。而且在沿线有多处雕龙立柱,浮雕刻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时令养生秘诀,以及郸城文化内涵。特别设有勤学苦读景观,向世人展示郸城县9年来有292名学子步入清华北大,数万名学子走向全国各地的教育名城风采。

从调水渠向南至县委、县政府大院东侧,以“洺水清莲”“汲黯卧治”为主要景观的廉政广场含意不言而喻。两块长12米、宽3米的石雕墙以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历代廉字的演化,展示出中国廉文化源远流长。寓意着郸城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另一块则反映汲黯一生清廉耿直,卧治之举更是千古美谈。

继续向南在交通路与府东路东南角的景观区为“书法文化园”。这里有“翰墨莲影”景观池、《兰亭序》主题雕塑以及古色古香的书法长廊。以中国书法之乡郸城的书法文化为主题,将笔墨纸砚、印章等文房工具进行千倍放大,在这里你能看到高约3米的“如椽巨笔”,处处是极具郸城特色的洺水墨香、人文雅致。

三看劳武河的“运动健身带”

在县城东南角呈南北走向2.9公里长的劳武河北起洺河、南至五里河,其间有朱婷题写的“运动公园”,整个景观带涵盖劳武河河道和体育馆区域,体现了郸城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弘扬女排精神、营造动感活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实现“水清、草茂、虾美、鱼肥、鸟翔”的生态景象。每逢周末,在运动公园的极限运动区、多地形旱冰场人头攒动,园区景色令市民流连忘返。

再看五里河“田园风光带”和杨白沟“自然防护带”

五里河位于县城南约2.5公里处,故此得名。东西走向的五里河与洺河遥相辉映,两端由调水渠和劳武河相接,似是手牵手。而五里河沿岸有村庄和安置区,颇具田园风光,所以命名为“田园风光带”;杨白沟位于县城最东侧呈南北走向,南头与洺河相连,北头至S329省道,犹如郸城县城东侧的护城河,故名“自然防护带”。

这两道景观带均以生态长廊为主,河道环城而过,两岸闲居人家。阶段节点处小桥流水、亲水栈道、休闲长椅、微形景观,被市民誉为拍摄婚纱照的不二景点。

9.93公里的洺河景观带、3.85公里的调水渠景观带、3.13公里的五里河景观带、2.53公里的劳武河景观带、4.49公里的杨白沟景观带,合计23.93公里。两岸全线形成闭环路线约48公里,市民沿岸骑行,再看五园多点的别致,不禁感慨这正是一条环境优美且可称之为天然氧吧的马拉松赛道,令人心神驰往。

隆冬的太阳探探脑袋、伸伸胳膊,缓缓地爬出地平线,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已经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美颜”。

天空中,候鸟翱翔,俯瞰着这座美丽的城市,想撕一片白云记下带走,却写不尽郸城锦绣,因而择洺河生态水系而栖,安居长乐。

洺河畔,游人如织,陶醉着身边的大美景色,想留一片大脑专门铭记,但又幻想曲水流觞,只能叹家园今昔沧桑巨变,为之自豪。

看,郸城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打造一条河、美化一座城”铮铮誓言已经变成现实,用匠心绘就了一幅美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大美画卷,镌刻在1490平方公里的郸城大地上。

(资料统筹:吴瑞 侯立新 肖琴)

2020-12-22 城乡如诗如画 洺河风光旖旎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21443.html 1 郸城:匠心绘就城市建设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