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林波 文/图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竞争力。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农民工在劳务市场中的竞争力,创建一个叫得响的劳务品牌,能让农民在品牌包装下获得更多的就业空间。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周口海燕技工便是其中之一。
从当初的白手起家到现在占地12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如今的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在逐梦职教的路上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
创新: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创新发展是动力,走特色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河南科技职业大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回顾学校的发展,市政协副主席、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理事长李海燕感慨颇深。李海燕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领头人。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李海燕还是平顶山一家服装厂上班的制衣工人。
1981年,李海燕辞去服装厂技术员的工作,创办了周口市第一家民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周口海燕技校。
周口海燕技校创办之初,发展困难重重。但李海燕仍然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育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大讨论——怎样办好职业教育?让老师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并在讨论中凝聚人心、提升信心。
由于办学条件艰难,周口海燕技校首批才收20多名学员,每人18元学费,还得印资料。为了节省开支,李海燕既当老师又当采购员,白天黑夜连轴转,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去郑州买书,她总是当天返回,只为省下住宿费。下车后,她手提肩扛徒步回家,连三轮车也舍不得坐。肩压肿了,脚磨出血了,她涂点膏药后继续工作……
就这样,“海燕人”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以敏锐的眼光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带领周口海燕技校在艰难的条件和环境中顺利实现启航,从两间教室、几部缝纫机的培训班,发展成为周口海燕技校、周口海燕职专,到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发展成为高等专科层次的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学校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辐射全国,主动为河南和周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服务,逐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管、艺、教、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目前,该学校有10个院部,开设机械电子工程等45个社会急需的本、专科专业,建有综合实训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室17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4个,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100%。学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近20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突破: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闪耀”升本
2019年新年伊始,周口再接喜报!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升本成功!国家教育部正式复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根据复函,该校经过我省教育厅组织测评后更名为“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据有关专家分析,此举创造了三个第一:“十三五”期间,河南省被批准的第一家民办职业本科高校;河南省第一家职业院校本科“大学”;河南省第一家一次设立10个专业、第一年招生近2000人的本科大学。李海燕告诉记者:“办学40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的今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在发展和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河南省人民政府把重点支持职业本科学校发展写入《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豫政[2019]23号)文件中,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布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或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在招生计划、项目、资金等多个方面都给予倾斜。2019年,学校首批顺利完成招收机械电子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计划,共计1766名本科学生。2020年新增本科专业4个,本、专科招生新生7380名。到2021年底,学校学生规模将达2万余人。
周口市委、市政府为该校每年提供50个财政全供编制指标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学校注重引进高水平“双师型”教师,聘请企业优秀技术、管理和高职称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把周口人口大市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市,周口市委、市政府多年来把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作为事关长远、关乎全局的大事来抓,多次指导该校的建设和发展。周口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落实“五个优先”,即:工作优先谋划、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措施优先落实、问题优先解决。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该校现有专任教师874人,其中高级职称2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专任教师来自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本科院校,其中37%的教师具有行业背景。
2020年2月25日,该校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签订合作共建健康照护师培训基地,拓宽新的职业领域,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保证。
巨变:以质量提升铸就品牌
“办学特色是学校的生命线,只有打造出自己的金字招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学有所用,找到理想的工作,该校领导带领一班人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进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克服片面强调学科完整,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该校坚持人才立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外引内培,完善用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于高校毕业担任专业课教师的,学校及时派他们到知名企业去学习和锻炼后才来上岗。该校对教师采取量化教学、目标考核、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的管理办法,将教学效果和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职业学校拿什么吸引学生?令人满意的就业率是一大关键。该校一直把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作为培训转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该校不但专门设置招生就业处,制定《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毕业就业跟踪服务管理规定》,还经常组织专人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考察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后服务措施。利用各种手段广泛搜集市场用工信息,建立市场用工需求信息库,积极开展劳务洽谈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已与国内近200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建校以来,该校已培养15万多名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学校走出,奔赴祖国各地,很多学子现已成为工程师、厂长、经理和企业技术骨干。现任河南省人大代表、淮阳县在京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书记葛杰便是该校的优秀代表。
倾心付出结硕果。该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初心如磐催人进。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全体师生将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办出亮点、办出特色,办成河南叫得响、全国有影响,起到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知名本科职业大学,绝不辜负周口市委、市政府和周口1200万人民的厚望和期待,为中原更加出彩、周口添彩画卷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