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1年09月09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周口市委办公室驻项城市高寺镇张老家村工作纪实

□记者 杨光林

初秋时节,走进项城市高寺镇张老家村海景无花果种植基地,今春种下的苗木长势喜人,有的已经挂果。“无花果基地采用人工除草,安装防鸟网,不打农药,不使用任何催红剂、甜蜜素,任由其自然生长和成熟,保留无花果最本质的鲜甜。”张老家村海景家庭农场负责人站在无花果种植加工基地说。

张老家以海景家庭农场为依托,发展无花果种植加工采摘园,采取“党员+农场+基地+电商+农民”深度融合模式,注入驻村第一书记专项资金20万元,助力家庭农场发展无花果产业,与知名商家签订回收协议,每亩可产1000斤至1500斤,市场价每斤20元左右,保底回收价每斤2.4元。同时,引进烘干设备,发展无花果深加工,烘干做果脯,注册国家商标,通过淘宝、京东、喜买网等电商平台进行礼盒销售,安排5户困难群众就业,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左右。

“种植无花果是第一步,明年计划引进杭州无花果饮料加工分厂,扩大群众种植范围,让农民变股民,实现抱团发展,运用高科技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从种植、采摘、清洗、切片、加工等一条龙阳光操作,采取新技术互联网智慧平台现场与群众、客户手机数字网络互动交流,让群众、客户直观看到阳光下田园综合体网络服务,达到满意、放心。同时,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振对未来充满信心。

张老家原是个贫困村,记者已是第四次来了。

2015年,记者初访张老家。村室是破破烂烂的三间危房,村干部没有办公场所,班子成员软弱涣散,村民思想落后,全村无一条水泥路,基础设施无从谈起,村里也无任何资源,村级集体收入空白,当时群众流传:“张老家,张老家,谁来谁没法!”当年8月31日,周口市委办公室选派三名优秀干部到张老家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他们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抓支部强队伍,抓作风树形象,抓实事惠民生,创新“党员干部积分述职·亮红黑旗”党建工作法,实施“六大帮扶融合脱贫体系”,让贫困群众在当地走出了一条“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新路子。

2017年4月,引进松鑫服装集团入驻张老家村扶贫基地;2018年11月,引进东华工艺藤编厂入驻扶贫车间;疫情后,又引进万宇工艺制品厂入驻扶贫车间;2018年12月,引资162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入股河南省三利食品集团……在周口市委办公室的大力帮扶下,张老家村先后引进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由2013年800多元增加到2020年人均年纯收入120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30多万元。昔日流传的“张老家,张老家,谁来谁没法!”,已经变成了“张老家,张老家,谁来谁都夸!”

如今的张老家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产业扶贫有声有色,文化广场、水泥路面、太阳能路灯、路边绿化、墙体绘画、垂钓中心、小游园等一处处场景无一不在展示张老家告别贫困奔向小康的胜利成果。

张老家村先后被省、市评为“文明村镇”“周口先进基层党组织”“项城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在项城市农村六面红旗争创中,张老家一举夺得“党建示范红旗村”“美丽宜居红旗村”“文明红旗村”“平安红旗村”“卫生红旗村”五面红旗,成为全市获得红旗最多的行政村。驻村工作队也连续五年被周口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驻村工作队”。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结合高寺镇党委、镇政府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提出的着力打造“一园一区一品”,在周口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张老家村党支部聚焦聚力“两个高质量”工作体系,创新推动支部共建、筑牢“党建链”,力促任务共担、压实“责任链”,确保发展共谋、拓宽“产业链”,探索实践“数字党建”聚合、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团结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三干”作风,各项工作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融合、互促共进,集聚新动能、构建新格局。在未来乡村振兴道路上,研究出台了《张老家村2021年至2025年五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做到早谋划、早见效,实施“一心统领、两业共舞、三园同创”的田园综合体工作总基调。一心,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振兴这个中心为统领。两业,依托扶贫车间手工制品厂和扶贫基地服装厂,扩大规模,带动就业;依托国红变蛋厂,发挥本村籍在外老板及高科技人才作用,撬动社会资源,带动创业。三园,建设无花果产业园、艾草种植园、休闲垂钓园,打造“一组一示范”“一园一特色”品质农村的目标,高标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高品位建设新时代美丽村庄,推动“美丽村庄”向“美丽经济”转变,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为巩固脱贫成果,周口市委办公室机关支部和张老家村支部结对“手拉手”,时刻关注服装厂和工艺加工厂困难群众务工收入情况,企业有困难及时协调解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周口市委办公室党员干部定期入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驻村工作队员、村党员干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类人群”,每月走访“三类户”至少两次,建立监测对象帮扶工作台账,因人因户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不欠群众政策账、感情账”,增强答卷意识,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坚决防止新贫困人口发生和返贫风险。同时,鼓励张老家籍在外务工大学生和成功老板返村创业。

张老家持续抓好文明创建,建立“三级网格化‘二维码’服务管理”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每名村干部分包一个卫生片区,每半月对六个片区进行评比打分,每个片区抽取2户进行户户卫生评比打分,卫生评比分值高的片区和农户发放流动红旗和兑现奖品,形成常态化工作。他们利用张老家村原有的豫剧团团队,引导群众开展自导自演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行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保障文化生态振兴奠根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汾河”品质农村的目标。

沿张老家村道路行驶,150多亩廊道绿化空闲地有了新用途:发展种植艾草加工产业。艾草与南阳、项城艾草加工企业对接,签订回收合同,利用数字互联网平台与回收企业互动衔接,从田间育苗、除草、浇水、收割到加工、销售等采用5G网络新动能机械设备阳光作业,减少人工成本,发展绿色、生态、健康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离开张老家村,海景无花果种植基地大牌子上的红色大字——“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这也许就是张老家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最好诠释。②8

2021-09-09 ——周口市委办公室驻项城市高寺镇张老家村工作纪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45542.html 1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