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90后”新农人张秋子: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张秋子在多肉植物种植基地进行管护作业

□记者 王艳 吴继峰 张猛 文/图

他是一个时尚而又帅气的小伙子。

这是张秋子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日前,记者来到西华县华泰街道办事处茅岗村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头戴渔夫帽、身穿黑色卫衣的张秋子正在大棚里察看绿萝的长势。“我们老板有事外出了,我先带你们看看我们种的多肉。”

在张秋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座面积600平方米的多肉种植大棚,瞬间感到眼睛不够用了。这里面栽种培育着大小不一、形状不同、造型各异的多肉植物,个个胖乎乎、肉嘟嘟、呆萌萌的,远远看去,一片片、一盆盆、一排排,颜色各异、错落有致,犹如一个个神秘、精致的微观小世界,小巧玲珑、生机盎然。

“多肉是花卉的一类,大范围种养也是近年来的事。目前市场上多肉品种很多,我们这里种植有200多个品种。 你看,这个叫‘冰玉’,这个是‘奶油美人’,那是‘粉女巫’‘玉缀钱串’‘淡雪’……”张秋子如数家珍,向我们介绍多肉的品种。随手指着一种花,就能叫出它的名字、说出它的生长习性。“每种花从种植到管护、出手,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遍手,就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天天侍弄,想记不住都难。”

“你对多肉种植这么熟悉,大学是不是学的就是相关专业?”记者问。

“不是,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2016年以前我在郑州从事电商行业。我老家是西华五二农场的,从小就和我们的老板理效庆相识。后来,他想回乡创业,觉得我有电商工作经验,便找到我。没有太多的犹豫,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于是就回来了。”

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到农村,改变的是地域,不变的是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我同学有的选择城市,有的选择农村,其实在追梦路上,城市和农村没有优劣之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天地更加广阔。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不管在哪,只要想干、肯干、能干,就一定能做成一些事情。”张秋子说。

从多肉”小白“到多肉行家,从花架制作到水管铺设,从自动浇水装置到大棚温度控制,张秋子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凭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不服输的韧劲儿、拼劲儿,成为基地里的一把好手。  

与大多数年轻人不同,张秋子说话做事不疾不徐。最近他正在修整因汛情损毁的大棚,经常要工作到晚上11点多。

目前,多肉种植基地已发展成集多肉植物培育、寄养、花盆批发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前来参观购买的人络绎不绝。随着多肉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他们也将销售触角伸向了电商平台,建立了华泰街道办事处电商服务站。“春夏销售旺季的时候,一天销售额在5000元左右。最近我们又拓展了绿萝代理销售,线上销售形势和前景都不错。”张秋子介绍道。

“目前基地发展态势很好,你会一直在这里做下去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张秋子回答得坦然而自信:“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该被设限、被定义。这里有我的付出和汗水,我是不会放弃这个事业的,但我将来肯定还要尝试新的领域。”

走出基地,放眼望去,田野里满是绿油油的麦苗。冬日的阳光洒在麦苗上,温暖而明亮。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采访后记: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谁能定义当代青年的模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境遇。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进步的鲜活力量。在每个时代,青年的使命各不相同。新时代、新观念、新作为,这一代的青年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他们也有更多打破束缚的机会。

张秋子和他的老板理效庆,正是大千世界中无数个追逐梦想、勇敢尝试未知的新农人的缩影。

与传统农业从业人员相比,新农人眼界宽、思路活、见识广,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催化下,他们更懂得如何推介乡村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更懂得如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开辟产品市场。

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无需受困于地域、学历、资本,别说没经验、学历不高、不在大城市,撕碎固有标签,没人能定义你的人生。想发光发热,就去拼去闯。

这是需要奋斗的人生!这是值得喝彩的人生!②18

2021-12-13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54579.html 1 “90后”新农人张秋子: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