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冰汝
目前举全省之力正在积极创建的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周口国家农高区),是国家赋予河南的重大责任,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周口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如何更好加快推进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参加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周口市委会主委李宁,接受了记者专访。
李宁指出,按照科技部对周口国家农高区创建要求,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定位是以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为建设主题,以小麦为核心,加快农业创新资源集聚,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建设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典范区,打造九州腹地立足周口、面向黄淮、辐射全国的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基于这一定位,2021年,周口市政协多次组织调研组到周口国家农高区进行调研。周口国家农高区在建设上拥有粮食产能稳固、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扎实、人文生态优良等优势,但也存在着科技创新有差距、人才引进有瓶颈、产业发展有短板等突出问题。
针对科技创新有差距,李宁建议,要正视差距,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全省涉农高校或整体搬迁至园区或在园区内建设分院,加强科研研发能力;强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在园区建立工作机构,尽快形成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孵化创业、质量检测“五位一体”科技创业模式;细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整体迁入的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减税抵税、财政补贴等方面研究可行落地措施。
为破除人才瓶颈,李宁提出,要强化招才引智工作。科技的发展靠人才支撑,周口国家农高区的科技创新,首先依赖于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建议周口国家农高区筹委会充分调研国内其他农高区的人才引进待遇,结合河南省和周口市的薪资情况,建立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标准。同时,建议省直有关部门赋予周口国家农高区高端人才引进更大自主权,对刚性入驻和柔性引进的院士等高端人才,实行专项编制,突破政策、编制瓶颈,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等取酬方式,给予股权、期权、分红等长期激励。
关于如何弥补产业发展短板,李宁建议,要做强小麦主导产业。周口国家农高区在园区产业布局上要围绕小麦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生物育种——科学种植——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废弃资源利用完整的产业发展模式。一要坚持“育繁推加一体化”发展理念,建设小麦品种选育基地,选育推广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高效专用新品种,建设黄淮平原生物育种高地,建设种业产业集聚地;二要发挥目前园区内的河南金丹科技和益海嘉里两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全产业链条,培育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小麦淀粉、小麦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建设一流的功能性食品产业基地;三要推进转型升级,激发现有企业活力,紧紧围绕创建周口国家农高区的任务目标,主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统筹国家目标、产业发展需求和园区发展需要,以“营养安全、高附加值”为导向,坚持提升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核心技术,打造集原料基地、加工转化、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