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月全
不知不觉间,选调生牛士林已在扶沟县大新镇河业刘村工作和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和村民之间早已没有了最初的疏离感。
2020年9月,牛士林从重庆大学毕业后,作为一名定向选调生来到扶沟县大新镇河业刘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开启了他的乡村生活。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他说,虽然他是农家子弟,但对村里的工作却一知半解,当深入村务工作中时,才真正明白了村里的工作不是想象的那样。
从“三会一课”等党建活动材料,到扶贫车间的收支明细、冬季小麦冻害救助、房屋信息排查录入……对他而言,每项工作都是全新的,都需要用心学习和领会。
每周五天四夜住在村里,除了工作,生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牛士林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探索,丰富驻村生活。不会做饭的他,学会了煎鸡蛋、炒米饭、蒸面条、做羊肉汤。他没事时会和村里的小学生打乒乓球,晚上睡不着时会和村里的象棋爱好者在线上对弈,还学会了跳广场舞、打腰鼓,帮助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村民线上缴纳养老保险金,协助村里的医生收取医疗保险费用,代开各类证明,制作大喇叭宣传音频……
牛士林和100多位村民建立了互动关系,掌握了和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牛士林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名外来的村干部,而是这个拥有2546人口的村集体一员。
冬去春来,四季轮回。在这里,牛士林拥有了许多新体验,也收获了许多新感悟:通过和村干部一起搬卸200多吨化肥,收获了村民的信任;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感受到做群众工作既要讲智慧也要有情怀;通过开展各类项目和活动,深刻理解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这里,我曾来过。”他说,多年以后,回首这段美好又特殊的经历,自己会引以为豪。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