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林波 文/图
开栏的话:
汇智以聚力,奋楫而前行。近年来,全市社科界紧跟时代、紧扣大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学术繁荣,发挥资政作用,弘扬科学精神,经过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精心浇灌,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结出了丰硕果实,在理论研究、资政育人、社科普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为周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贯彻落实全市全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座谈会精神,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周口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推出《周口社科专家风采录》栏目,集中宣传和展示我市社科专家的风采,敬请关注。
每次走近他,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找到一个标杆:对知识的渴求,对工作的认真,对名利的淡定。他是李全立,现任周口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兼周口市文物考古所所长。1988年7月,李全立从郑州大学毕业到周口市文物考古所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周口文物工作由一穷二白到跨入全省先进行列,为我市的文物工作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人的特殊“战斗”
在李全立脑海里,有一本周口文物发展的“百科全书”,书中每一页都浸透着他的心血。他刚刚上班的第二天,就乘公交车到淮阳,主持参加淮阳北关陈顷王刘崇墓发掘工作,一呆就是4个月,直至工作顺利完成。
30多年来,作为周口历次重要文物考古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12项;先后主持考古勘探、调查项目千余项,勘探、调查面积数千万平方米,无一质量事故,经验得到省文物局表彰并推广;主持淮阳北关陈顷王刘崇墓等发掘项目50项,发掘各类古墓葬、遗迹800座(处),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000多件。
为摸清周口文物的家底,李全立主持完成全市文物清库建档和文物数据库建设,主持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国保、省保电子围栏信息工作。他深入各县和文物库房内,编写、采集,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市文物清库建档和全市一、二级文物及大部分三级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受到省文物局表彰,圆满完成了周口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表彰。
一串振奋人心的考古成果
周口市中心文物库房启用以来,李全立首任中心主任。他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坚持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多年来,周口中心文物库房管理健康有序,连年安全无任何事故。
从事文物考古30多年,李全立的多项成果填补了周口文物考古研究的空白。
2019年度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发掘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周口市文物考古的历史空白;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被列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先后荣获2020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五项重大发现之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六大考古新发现”、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极大地提升了周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多年之心血,他在国内文物界大胆发出了周口的声音:对周口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商周文化的特征、发展序列、分期及古钱币有较深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观点,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可。作为周口文博专家代表,先后赴英国和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填补了周口文物考古学术对外交流的历史空白。每年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且做重点发言,先后被评选为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楚文化研究会理事等,是政协周口市第三、第四届委员。
真正的探索者,只有目标没有彼岸
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攀登了30多年的考古之山,在别人看来,李全立已几近事业之山巅,但他的目标仍在前方。
身为周口文博系统唯一的国家考古发掘领队、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博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和周口市仅有的几名正高级专家之一,李全立特别注重谋划周口文物考古的未来。为了打造学习型的人才队伍,在全市范围内,他先后策划和组织10期文物知识培训班。
李全立先后鉴定涉案文物和社会文物5000余件,义务为群众鉴定文物3000余件。先后参加编写出版了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6卷)、《周口地区志》等书6部。科研成果先后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一等奖、二等奖等省级奖项10余项。近年来,李全立先后获得国家文物局“中国当代优秀文博专家”“河南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第八批国保申报工作先进个人”等,2021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一次、周口市文物考古所集体记功一次。
展望未来,李全立表示,他将不忘初心,致广大而尽精微,用实际行动继续为周口考古事业贡献力量。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