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艳 李凤霞
展望2022年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也是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当前,周口正处在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发挥优势的关键阶段。要坚持“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围绕“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周口、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快实施“十大战略”中积极作为,在实现“两个确保”中奋勇争先,奋力向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迈进。
聚焦重点 聚力关键 加快实施“十大战略”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
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全市考核体系,着力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
完善激励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确定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取河南省科学院在我市设立分院,加快智慧岛建设。
规划建设科教新城。成立工作专班,高水平推进科教新城规划建设。
引育创新人才团队。持续推进“周口英才计划”,实施“候鸟招引”工程,实施“归雁”工程。
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程和“一县一人力资源品牌”工程。
●加快实施优势再造战略
塑造枢纽经济新优势。推进临港经济加快发展,争创国家级临港经济产业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电商(跨境电商)产业,加快推进周口机场前期各项工作,启动临空经济区规划,完善西华通用机场功能,加快临空经济试验区建设,争创枢纽经济先行区。
塑造农业高新技术新优势。以建设国家农高区为抓手,形成从种子研发到高效种植、再到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按照“一区多园”,加快区域布局。
塑造人力资源新优势。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我市由人口大市转向人力资源大市,迈向人力资源强市。
●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抓住数字政府这个关键,全方位打造数字周口。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场景应用。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强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争取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3家、省级智能车间5家。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川汇区数字产业园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布局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与360集团开展深度合作。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叫响“周到办”APP,实现群众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加快实施换道领跑战略
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推动三个千亿级、三个五百亿级、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五链”融合,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行动。打造国家级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中心、全国有影响的智能零部件生产基地。
实施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行动。以突破由“0”到“1”的勇气,力争在未来产业中有所作为。
●加快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快编制全域文化旅游战略规划。
擦亮“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化品牌,让周口杂技叫响全国、走向世界,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构建“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的全域空间格局。
实施“五大行动”,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实施加快完善城区功能行动,规划建设科教新城、金融集聚区、会展经济区、总部经济区;实施中心城区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布局高端制造、总成总装、研发孵化、中介服务等先进产业和新兴产业;实施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实施生态建设行动,加快“一河三川七水十湖百园”生态体系建设,年内开工建设公园游园100个;实施安置房建设攻坚行动,今年交付安置房1.43万套。
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实施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行动。以县为单位,整合农村学校资源。用好“一县一开发区”平台,聚焦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在推动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农业强市。
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80亿斤以上。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102个小城镇建设,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实用性规划。开展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竞赛行动。把空心村整治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相结合,治理“六乱”、开展“六清”。
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加大特色种养业和粮食精细加工业发展力度,加快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加快倡树文明乡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
●加快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牵引,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面提升森林碳汇能力。
开展绿色低碳行动示范创建活动,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政府管理的公共用车、公务用车的新能源替代。
落实好全国全省“双碳”行动计划,完成目标任务。
●加快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常态化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
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加快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三个一批”,绘制“四张图谱”,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实效。明确招商任务,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围绕主导产业,每年至少招引1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分管工业、商务、农业的领导每年至少招引1个3亿元以上的项目。
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高标准对标对接RCEP国际经贸规则,寻求新合作,扩大新生产,牢牢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
●加快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和事业单位改革,力争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
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不断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县域内基层就诊率。
推进地方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建设。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推进“十大工程”——
☆ 实施港城建设工程,加速临港经济发展。围绕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造港城,重点提升港区集货能力、岸线使用能力、航道通行能力、便捷通关能力,着力打造新兴临港经济城市。力争货物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集装箱3万标箱。
☆ 实施制造业提升工程,提高产业能级。提质发展传统产业,推进200个以上“三大改造”项目,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5G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绿色建筑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培育引进力度,壮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的联系,吸引新技术应用转化项目落户周口;加速现有产业未来化,力争在航空经济、氢能与储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
☆ 实施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5G网络在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向乡镇农村延伸,加快商用步伐。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5G+工业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智慧岛、数字经济双创孵化园、大数据产业园、颐科中心数字化经济孵化平台、5G智慧购物体验中心等建设。
☆ 实施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开工建设平漯周高铁周口段、兰沈高速兰考至太康段、漯周界高速扩容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周口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大力发展大件物流、集装箱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华耀城转型升级,持续壮大商贸物流产业。
☆ 实施文旅文创产业提升工程,着力打造文旅强市。推动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老子故里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加快推进沙颍河生态经济带全域文旅项目,提档升级周口源·关帝庙文化旅游区,扩建周口森林野生动物园,力争每个县(市、区)创建一个具有“国际范、中国风、中原韵、周口味”的4A级景区。
☆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积极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12.5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做强做优周麦、周豆等系列新品种,积极发展花生、玉米、芝麻等后备新品系。培育1~2家具有竞争力的种业领军企业,推进“育、繁、推、加”一体化发展。
☆ 实施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工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发挥粮食生产核心区优势,重点打造肉制品、面制品、乳制品、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6大产业链,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推动我市由“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跨越。
☆ 实施“中原菜都”打造工程,擦亮特色农业品牌。加快推进扶沟特色蔬菜现代产业园项目建设,办好“中原蔬菜博览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淮阳黄花菜等国家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力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 实施生态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重点推动沙颍河岸线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引江济淮配套工程、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赵口引黄灌区二期配套工程,加快实施贾鲁河综合治理、运粮河治理等项目,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 实施交通绿廊建设工程,持续优化生态供给。推进周口高铁片区至淮阳、武盛大道南延至商水、中州路北延至西华、兰沈高速太康至淮阳段等项目,完善中心城区与组团县市的道路组网。重点推进沙颍河两岸滨河道路连通工程和沿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发展“建高地”
加快推进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坚持种业优先、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平台支撑,着力建设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典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打造“中原粮谷”。
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加强人才培育,大力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坚持核心带动,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
坚持规划引领,以建设300万以上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优化城市布局。以川汇、淮阳、商水为中心,以项城、西华为组团,建设周淮旅游文化长廊、周项工业经济长廊、周商现代服务业长廊、周西生态经济长廊、淮项对外开放长廊。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沿中线规划建设城市展览馆、市民中心等公共建筑和城市绿地,统筹布局科创经济、总部经济、商务经济等,打造中心城区城市发展轴带。
推动产城融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产业工人,建设一批保障性住房,带动教育、医疗、养老、建筑等城市产业,实现以教育人、以人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构建产教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重点聚焦教育、医疗、康养等领域,持续完善城市服务保障功能。
●坚持践行“三起来”,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抓产业、育企业、带就业。坚持以制造业为主攻方向,聚焦“一县一主业”,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2个主导产业,壮大1个特色产业,培育1个新兴产业。
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抓载体、提效能、激活力。聚焦“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加快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全面落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各项措施。
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抓规划、强联动、促融合。坚持以城带乡,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特色镇串珠成带的发展格局。
●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强化开放招商,探索科研孵化平台在一线城市、制造转化基地在周口的招商模式。
打造“河南面向东南沿海开放桥头堡”,深度接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持续稳定外资外贸,扩大优势产品出口。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好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好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新的减税降费政策。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医共体改革。
● 坚持守牢底线,推动实现本质安全
盯紧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力争长周期内不发生疫情。
守好生态安全红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②18